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词诠释:什么是“六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2:1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学大词典 对“六念”解释如下:
【六念】

 (一)梵语s!ad! Anusmr!tayah!,巴利语cha anussati-t!t!ha^na^ni。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即:(一)念佛,念佛之大慈大悲无量功德。(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经能利益大地众生。(三)念僧,念僧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良福田。(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诸恶烦恼。(五)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能除众生之悭贪。(六)念天,念三界诸天皆因往昔修持净戒、布施、闻慧等之善根,而得此乐报。大小乘对于念天之解释不同。大乘依涅槃经之说,天有三种,即:(一)生天,谓三界之诸天。(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三)第一义天,即涅槃。又于此三种天之中,大乘之人仅念第一义天。[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卷二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二]

 (二)比丘所必须熟知之六种要事。即:(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二)念知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谓我常乞食等;如受请食者,谓我今自食无请处等。(三)念知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四)念知衣钵,念我三衣一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五)念同别食,若与众同食之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以某缘,与众别而独食。(六)念身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能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应当治疗。[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六念”解释如下:【六念】 (名数)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众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为诸众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众生也。三、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恶,不善之法,我欲精进护持也。五、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众生悭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摄取众生也。六、念天,念天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之诸天,彼处受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于彼天处也。问佛弟子应念三宝,何故念彼之生天?曰:是以为自己善业之果故也。问生天是凡夫之法,何故念之?曰:有人不堪入于涅槃,故念彼之生天而起行趣求也。此六念法为大小乘之通说,但念天之解释,大小乘不同。大乘依涅槃经,则天有三种:一生天,三界之诸天也。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也。三第一义天,涅槃也。二乘之人念前二天,菩萨但念第一义天。见别译杂阿含经九,涅槃经十八,智度论二十二,大乘义章十二。[囗@又]律中更有一种六念法,授沙弥戒比丘戒已始授之,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也。二念智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言我常乞食,受请食者,言我今有请处念自去也。三念受戒时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也。四知衣钵有无等,念我三衣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也。五念同别处,若与众同食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有某缘,与众别而独食也。六念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当疗治之也。见行事钞上三之二。又有一种之六念。谓数息随息等之六妙门。见六妙门条。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六念”解释如下:
【六念】(梵s!ad! Anusmr!tayah!,巴cha anussatit!t!ha^na^ni)
(一)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又称六随念或六念处。为佛教徒的修行方法之一。

(1)念佛(buddha^nu-smr!tih!)︰指忆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等以清净质直之心,能与佛相同。

(2)念法(dharma^nu-smr!tih!)︰指忆念法乃如来所有之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证法,施与众生。

(3)念僧(san%gha^nu-smr!tih!)︰指忆念僧乃如来之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福田,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修僧行。

(4)念戒(s/I^la^nu-smr!tih!)︰指忆念诸戒能遮诸恶烦恼,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精进护持。

(5)念施(tya^ga^nu-smr!tih!)︰指忆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世间为悭嫉所覆,我等能以布施摄取众生。

(6)念天(deva^nu-smr!tih!)︰指忆念因往昔之戒、施等善根,而生欲界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等诸天,享受快乐果报,我等今亦能以如是戒、施,而生诸天。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云(大正2·237c)︰‘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中略),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观无量寿经》亦谓(大正12·344c)︰‘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善导《观经疏》卷四〈散善义〉云(大正37·273c)︰
‘言念佛者,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一切诸佛亦如是。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并诸眷属菩萨僧。又念诸佛之戒,及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又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

此外,《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别译杂阿含经》卷九、《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二也都提到六念,其中《大乘义章》更开释名义、开合辨相、随别广释、次第、念之所为等五门释此六念。

(二)指戒律中所说的六念︰即受比丘戒已,比丘当知的六种要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之三云(大正40·226a)︰‘法附中既受具戒,即须六念,忆戒缘身师当先授。’

(1)念知日月︰指念知受戒之日月。

(2)念知食处︰谓不受请者,当念我今食己食,或食僧之常食,或我常乞食;如受请者,当念我今食己食,无请处,或我今食僧食,无请处,或我今乞食,无请处;有请者,今应有请处,念自去。

(3)念知受戒时夏腊︰指记忆受戒以后的腊数。

(4)念知衣钵有无受净等︰指念我三衣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

(5)念同别食︰指若与众僧同食,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之时,则念我今有某缘,与众别而独食。

(6)念康羸︰指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应当治疗。

[参考资料] (一)《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六;《集异门足论》卷十六;《观经疏》〈散善义〉;《法华忏法》;《净土苾刍宝库》;印顺《佛法概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2:17:26 | 只看该作者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2010-02-09 22:04【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又称六随念或六念处。为佛教徒的修行方法之一。


(1)念佛︰指忆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等以清净质直之心,能与佛相同。


(2)念法︰指忆念法乃如来所有之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证法,施与众生。


(3)念僧︰指忆念僧乃如来之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福田,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修僧行。


(4)念戒︰指忆念诸戒能遮诸恶烦恼,我等能以清净质直之心,精进护持。


(5)念施︰指忆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世间为悭嫉所覆,我等能以布施摄取众生。


(6)念天︰指忆念因往昔之戒、施等善根,而生欲界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等诸天,享受快乐果报,我等今亦能以如是戒、施,而生诸天。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云(大正2·237c)︰‘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中略),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观无量寿经》亦谓(大正12·344c)︰‘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善导《观经疏》卷四〈散善义〉云(大正37·273c)︰‘言念佛者,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一切诸佛亦如是。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并诸眷属菩萨僧。又念诸佛之戒,及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又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此外,《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别译杂阿含经》卷九、《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二也都提到六念,其中《大乘义章》更开释名义、开合辨相、随别广释、次第、念之所为等五门释此六念。


(二)指戒律中所说的六念︰即受比丘戒已,比丘当知的六种要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之三云(大正40·226a)︰‘法附中既受具戒,即须六念,忆戒缘身师当先授。’


(1)念知日月︰指念知受戒之日月。


(2)念知食处︰谓不受请者,当念我今食己食,或食僧之常食,或我常乞食;如受请者,当念我今食己食,无请处,或我今食僧食,无请处,或我今乞食,无请处;有请者,今应有请处,念自去。


(3)念知受戒时夏腊︰指记忆受戒以后的腊数。


(4)念知衣钵有无受净等︰指念我三衣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


(5)念同别食︰指若与众僧同食,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之时,则念我今有某缘,与众别而独食。


(6)念康羸︰指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应当治疗。


[参考资料] (一)《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六;《集异门足论》卷十六;《观经疏》〈散善义〉;《法华忏法》;《净土苾刍宝库》;印顺《佛法概论》。


http://www.foxue.org/article/200603/article_74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5-5 21:25 , Processed in 0.0666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