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话13、尘封佳作见天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0:28: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9年奥德写他的那本演讲稿《世界语原创文学引言》(Enkonduko en la originalan literaturon de Esp-o)的时候,谈到世界语文学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他说:“主要的短篇小说作者是伊万·盖纳迪耶维奇·斯良耶夫和阿伯尔特·爱德华·斯梯尔”(la du ĉefaj novelistoj de la frua periodo (ĝis la unua mondmilito) estas Ivan Gennadieviĉ Sirjaev kaj Albert Edward Styler)。“斯良耶夫有几回使用笔名‘不幸者伊万’。1914年前,他出版过六本小书,其中五本是短篇小说集,而后还出过他的两种作品:《该隐之罪》(1932)和《车厢内》(1937)。如同我们大多数先驱一样,他服膺强烈的浪漫主义,但此外,他拥有准确的观察力和幽默感,常常在一些侧面的评注里显现。”(Ŝirjaev uzis kelkfoje la pseŭdonimon Ivan Malfeliĉulo. Li eldonis ses libretojn, el kiuj kvin estas novelaroj, antaŭ 1914, kaj eĉ poste aperis du verkoj liaj: Peko de Kain (1932) kaj En la vagono (1937). Kiel la plimultaj niaj pioniroj, lia sinteno estas forte romantika, sed krom tio li posedis trafan observemon, kaj humuron, kiu ofte montras sin per iuj flankaj komentetoj.)⑴
1914年前的四本小说集是:Sep rakontoj (1906,故事七篇), La ciganino (1907,茨冈女人), Tra la loko ensorĉita(1913,穿过着魔的地方),Forta impreso (1914,强烈印象)奥德说有五本,另一本书名待查。他翻译过托翁的巨制《战争与和平》(Milito kaj Paco de Lev Tolstoj)和多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Fratoj Karamazov de Dostojevskij),只不过手稿一直躺在抽屉里,没有出版。他是第一个想到编辑世界语百科辞典的人,为此,他做了二千多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卡片,提供给匈牙利的“文学世界”出版社,1933年(他也在这一年辞世)《世界语百科辞典》(Enciklopedio de Esp-o, 1933 ) 出版时,他被尊为该书的“发起人—主编”(iniciatinto – ĉefredaktoro)。⑵


伊万·盖纳迪耶维奇·斯良耶夫,俄罗斯人,1877年出生在俄罗斯北部的雅罗斯拉夫尔(Jaroslavl)的一个乡村农家, 1899年他在雅罗斯拉夫尔神学院毕业后,当了教师,1904年成为乡村牧师。他学习世界语时,还是个少年,从1895年起,参加世界语运动,从那时起就没有中断过世界语的实践:宣传、写作、翻译、参加“文学竞赛”。有关他在苏联十月革命后的经历,我读到的材料上,都没有什么记载,只是说他还为一些世界语杂志供稿。
他的短篇小说问世较早,但无论是语言驾驭和文字风格,都很出色,写小说的技巧也很成熟,这大约与他的勤奋阅读和在翻译名家名作时边干边学有关。因此,Reto RossettiF. 希拉奇编辑《33篇故事》(33 Rakontoj, La Esp-a Novelarto)那本文选时,就收入他的那篇小说《报复》(Venĝo,这也是我读到的他的头一篇作品。奥德编辑的《新世界语文选》(Nova Esperanta Krestomatio) 一书,收入他的另一个短篇《还有一件不愉快的事》(Ankoraŭ unu malagrablaĵo)。读他的小说,使我感觉他有点受契诃夫(A. Ĉeĥov)的影响。
而他的绝大部分手稿,都没有出版(1937年以后),这大约同苏联1837-38年那场“大清洗”不无关系吧。所幸他的手稿交给了维也纳的世界语博物馆(Internacia Esp-Muzeo, IEM)收藏,得以存世。说来这也是世运的幸运,这位杰出的世界语文学先驱的代表作,在几十年漫长的沉睡之后,一觉醒来,重见天日。
得感谢那位敬业的奥地利世界语者麦耶(Herbert Mayer),他1985年开始在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IEM) 值班,翻阅了二万多册馆藏的书籍和许多尘封的手稿,发现了斯良耶夫的四份重要作品的手稿,于是,他有了出版《伊万·斯良耶夫作品全集》的计划。他与海牙世界语学院(IEI)的Ed Borsboom,匈牙利的V. Beczik等人合作,逐步实现了这个出版计划。
这次他以Serio Originala Literaturo Klasika(原创文学经典丛书)名义出版的 Plena Verkaro de Ivan Ŝirjaev(伊万·斯良耶夫全集)分四卷:
1, La dormanta grafino(睡着的伯爵夫人), 第一卷,收有未发表的手稿Gru gru,(书中34-42页),1993, Pro Esperanto, Vieno
2, La nova vivo(新生),第二卷,较短的长篇, 1993Pro Esperanto
3, Sen Titolo(无题),第三卷,长篇小说, 1995, Pro Esperanto
4, Inkubo(噩梦),第四卷,这一卷是短篇小说集,《噩梦》是未发表的手稿。
我的书堆(不敢说成是“收藏”)里,没有斯良耶夫的书,只是在随便浏览时注意到,书评作者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这引起我的好奇,也想找来——哪怕一本,读读。还得感谢孟玉丽女士的热心和慷慨,给我提供了Sen Titolo La Nova Vivo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复印本,而且孟女士考虑到老朽年纪大,视力弱,在复印时发慈悲,把32开本的原书,放大成16开本,阅读起来省些力气。


我收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我几乎是一口气就把页数较少的《新生》先读完了。说实在的,按照奥德给的标准,这本小说似乎算不得“长篇”,只有70页(奥德说超过一百页的才算长篇),按照我们的说法该是个中篇。
《新生》是写一名铁路的巡路工Ipato,孤身一人,住在铁路边上一座小房子(budo)里,与他最近的邻居、同行Filip Vasiliĉ的房子也有一俄里(versto)之遥。他平时只是在旅客列车通过的那短暂的几秒,看到火车司机和坐在窗口处旅客的面孔。他每月一次到最近的车站去领薪水和买食品,偶尔到Filip家里串门。一次去领薪水时,他在候车室里等候,看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在婴儿躺着的筐里,有一封信:
La knabino. Ŝi estas dusemajna, baptita, nomita Anglina. Bonaj homoj ne rifuzu akcepti ŝin kaj eduki. La knabino estas nobeldevena. La malfeliĉa patrino…
这位贫穷的老光棍就把这个孩子抱了回来。在Filip夫妇(这对夫妇有儿有女,都已长大成人)的帮助下,收养了这名弃婴。他同Anglina相依为命,孩子在他的精心抚育下健康成长,也使他贫穷枯寂的生活得以改观。孩子逐渐长大,能帮助他料理家务,甚至还能替他拿着红、绿色的信号旗值班了……Ipato感到幸福,感谢上帝对他的恩赐。突然有一天,Ipato的顶头上司,铁路巡道工的头目,陪同一位显贵人物,坐着手推巡道车来访(可见这里是远离人世的地方,连个像样的驿道都没有)……这位显贵人物是一位将军,Anglina的亲生父亲。他多年寻找自己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至于孩子的母亲为什么遗弃亲生女儿?你自己去读吧,我就不再讲述这个故事了。结尾是Ipato年老退休了,贵族身份的养女一家对他万分感激,要他也到圣彼得堡去同住,但他没有接受,而是去远方朝圣,虔诚地皈依上帝,成了一名周游天下的“朝圣者”(pilgrimanto),大约与中土的“游方和尚”类似吧。斯良耶夫是一名(东正教的)牧师,写这样的题材,也是顺理成章。他用自己的笔,弘扬人性,升华人的心灵,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感悟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之处!他没有写贵族阶层同一贫如洗的铁路巡道工之间的阶级斗争,也没有枯燥的神学说教,而是用自己作品的艺术魅力,来感染读者。
这篇小说曾在西班牙1927年举办的第十三届“Internaciaj Floraj Ludoj”上获文学奖,作者的语言保留着世界语早期的简朴风格。
他的那本《无题》,作者手写的手稿共有217页。这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语文学最早的原创小说之一(有的研究者说,如果他也能像那位坐在躺椅里的法国“同志”一样幸运,写出来就找到出版社,可能就是“最早”的原创小说了!这又是“如果”,我们还是尊重历史事实吧)。



奥德写他的演讲稿《真实、愉悦、风格》(Vereco Distro Stilo) 时,这部小说的手稿还躺在国际世界语博物馆的收藏柜里,因此他没有提到这部小说。这本小说写的是:
Tra 217 fajne kaj akurate manskribitaj paĝoj la romano rakontas unu jaron el la vivo de malriĉa knabo en nordrusa urbo, kie li – malproksime de sia vilaĝa hejmo malriĉa – studas en eklezia lernejo por fariĝi pastro. Legante en unu ĵurnalo pri la Zamenhofa lingvo, li tuj entuziasmiĝas kaj post lerno instruas kaj propagandas. Kelkaj personoj kun alta rango socia aliĝas, inter ili la ĉarma knabino Olnjo, kiu fariĝas lia paca kunbatalantino. Jozefo pasigas la plej feliĉan periodon de sia vivo kaj spertas sian unuan amon.(这部小说通过二百一十七页抄写精细准确的手稿,讲述俄罗斯北方城市一个穷孩子一年的生活故事,他从遥远的乡村自己贫穷的家里来到这里,在一所教会学校就读,为的是日后能成为一名牧师。在一份报纸上读到有关柴门霍夫语言的报道,他热情顿起,学过(这种语言)之后,就去教和宣传。有几位社会地位高的人士也加入进来,他们之中有美丽的姑娘奥尔加(Olnjo是爱称),她成了他的争取和平的战友。约瑟夫度过自己生活里最幸福的阶段和经历了自己的初恋。)
书里写的是1897-1898年间,神学院青年学生约瑟夫成为世界语者后,围绕他展开的故事:哥哥反对世界语;父亲和舅舅无尽的争吵;母亲的爱抚。他学习世界语使用的是邮购来的柴门霍夫的《第一书》(La Unua Libro),学完后就接着读La Dua Libro, 还有刚出版的莎翁Hamleto的译文(1894)!我们说这本小说是世界语文学里,第一部写世界语国度里故事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准确的。当然,小说透露出自传体的端倪,虽然是用第三人称(Li-o)写出来的。
这本小说写成,按照H. Mayer等人的考证,最晚也在1914年。可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已经很成熟了,语言是典型的柴门霍夫用法(包括柴氏的毛病),简洁而流畅,实为难得。一开头,作者写他到经常光顾的旧书摊上去淘书,意外地搜寻到一束手稿,手稿里夹着作者的一封信,嘱托得到这份手稿的人,在作者死后能够出版它……这是纯粹的小说手法!这封信的署名是:Pastro J. Ŝ…..v,用在这里的不是删节号(世界语里是三个“点”),中间五个“点”,填满字母后可以是:Ŝ (irjae) v……故意给我们一种暗示,书里所写的故事是aŭtentika!——这部小说的功绩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世界语国度早期的历史面貌。
小说的结尾是写十五年后,当年教会学校的那个少年,已经成为牧师,结婚成家,当爸爸了,“Longaj densaj haroj kovris nun lian kapon, granda barbo malsupreniĝis ĝis la brusto”,冬日里的一天,他带着孩子回乡村的老家去看望父母,在火车站,他意外地听见:
Olnjo, vi malvarmumos! …Revenu en la vagonaron!”⑷
    后面情节是啥,你自己去看吧。
奥德说斯良耶夫是世界语文学早期“主要的”短篇小说作家,其实,他当之无愧的是世界语文学早期(由于他的长篇作品面世)最出色的小说家!甚至有的书评作者,还说他是“世界语文学里的多思妥耶夫斯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是极为出色,无论是描写人物、情景、刻画性格、写对话等,都很自然流畅,读起来很舒服。书中有几处用词“陈旧”,是时代使然,如“列车”,他用的是vagonaro 而不是现在常用的trajno,刚读到grandiga vitro一词,我迟疑一下,一想,应该是lupeo……语言的完善和进化(evoluado)是需要时间的。先驱者经过艰难的跋涉,披荆斩棘,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可不能“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⑸
如果我不是孤陋寡闻,他也是世界语文学里,第一位有人给出版“全集”(Plena Verkaro)的作家!
不看看他写的书,你一定会觉得遗憾!


石成泰 2015-2-24,大庆

⑴ W. Auld: Enkonduko en la originalan literaturon de Esp-o, Iltis, 1979, p. 31
⑵ Edward V. Trarozek: Skizo de la esp-a literaturo, Espero, 2004, la 2a eld. p. 16-17
⑶ Sen Titolo, Por Esp-o, 1995, p. 311
⑷ same ⑶, p.301
⑸ 杜甫:《戏为六绝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4-25 23:02 , Processed in 0.0779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