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 [打印本页]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6 20:15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
维觉讲解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维摩居士林最重要的经典《维摩诘所说经》。这部经又叫小《不可思议解脱经》,大不可思议解脱是《华严经》,这就奠定了这部经在佛经中的地位,佛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在所有的经中,这部经他花的力气最大。为什么?佛要给我们末世人送一份厚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这部经是如来真如法性最高、最深的经典,实际跟《华严经》是不二的,有缘听到这部经的人,如法修行可能修到9地。
1名字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佛教发源,佛、菩萨风云际会。其中有这么一位古佛维摩诘,我们汉语的译名为净名,净就是清净无垢的意思,身心都是这样,名是声名远播。
他的父亲姓雷,母亲姓释,他出生的时候有净的功德,他在当世时声名远播,所以这样传名.他是协助释迦牟尼佛在民间传法的菩萨。
佛经中有慈士,就是弥勒佛,虽然每个菩萨都慈,但是以他最突出,同样为什么把维摩诘叫净名呢,他本是一个佛,以佛的身份,到这里来做菩萨,他做菩萨,不是像其他菩萨那样以出家身份跟着佛,而是在民间,就是在五浊恶世最难堪的地方,宣扬佛法。所以更净.
在我们居士当中,正在修行,想修行的,可以说都和维摩诘有缘.
2演经本缘
文殊菩萨是龙种古佛,相传他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传说这个佛一出世,世界上成就的声闻以上的菩萨,就像田地里的粟一样,金灿灿一片.他的国土叫妙喜,有的经典说他就是阿?佛,从妙喜国化身到这里,以居士身份来辅佐佛来教化众生,大家知道,在我们世界上修行的队伍当中,居士的数量,或者说在要度的人当中,居士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出家人,所以这么一个佛,用这样的形象出现,一定有一个特殊的因缘.
在我们的三藏当中,有佛导演的,有佛、佛级的菩萨参加那么多的人象演戏一样,在一起演经的不多。这部经,维摩诘为了度化众生而装病.他的心念一动,佛就知道了,他在佛面前是一位长者,就是老人家。
所以佛派弟子去看望。
历史上好多大师,和这部经有特殊关系.有的还是凭借这部经开悟的.曾经有的古德说,这是如来法教的最高级的、大乘佛法最精妙的东西,天台的智者大师开始并不信佛,他是因为看了这部经,才生信而为天台宗的真正完成者的。
第一会,佛国品。
3菩萨们的修为
佛经里面经常提到菩萨三万二千,大比丘八千人,实际上在佛传法的时代,真正的十地以上的菩萨不多,很多菩萨都是十方世界来的,在虚空当中。我们这样假定,假定今天我有资格请来十方菩萨,那我们今天就不是31人听讲,可能是三万二千人俱,是这个意思。
菩萨们都是一切人众所熟悉的,无论他的道行、智慧都已成就,获得了诸佛如来的威力加持,这一条很重要,自己成就还要得到诸佛的威力加持,自身也成了护法的城。他们宣说正法的声音,象狮子一样勇猛,狮子林中一吼,其他动物闻声慑服。
众生不需要请他,就可以得到他的友爱和安慰,仰仗他们的努力,魔怨都消除了,外道邪说也荡除得干干净净,所有外道哪是菩萨们的对手。菩萨没有纠缠的拖累,我们很多人有身的、心的纠缠,如智慧不够,也是要受拖累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
4任运境界
心中安宁,常住自由自在的无碍之境,就是任运的境界,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现象。没有到八地的菩萨,象七地菩萨要是做什么事,就象在海中行船,还要用桨努力地划才能启动.
到了八地,就象扯起了风帆,自然风一吹,这船就能自己跑了,不需要自己努力。历代祖师,多能任运,看似随便,但乱说乱对,胡说胡对,颠倒说颠倒对,到了这个地步,他没有错的,这是我们无法思议的。
有些人说凡夫也有任运,凡夫叫任性,不叫任运。任运是任法运,就是一举一动都合乎法性。
5大乘菩萨六度的基本功行
这些菩萨或念或定都能持善、布施。修行的第一条,要善,做善事,发善心,一举一动一念都在这当中,不起恶意.
大乘菩萨修意,具有七种辩才,有六度功德,就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都必须以般若智为终结目的,如果没有般若智,前五度都是空的,同时又能因众生具体的情形方便度人,对机施教,得到了对一无所得境界本身,也不加思量的无生法忍。
我上次讲《般若经》、讲其它经的时候,我们经常提到这个名词,就是说《心经》里面说的“以无所得故”,即什么都不得,不得就是实际不着相,不做这个思考,不但坏的东西不想,连好的,比如说梦见了佛,也不当佛看,即使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也不做佛想,到了这个地步,才是真正的无生法忍。
应这样随顺无生之道,理解诸法的实相无生灭,无生就是不生任何念头感觉那种心,不生任何相的心,不能见什么就当什么,耳鼻舌身意的标准一样。生了相的心就落入了魔道、走偏了。
6成就的菩萨的标志
(1)他们能跟从佛说法,不退转,也能够善于了解实物的本质,就是法理,不是世间的那个道理。根据不同的根性来说法,超出众生之上,得到四无畏。
(2)佛的四无畏就是正等觉无所畏。漏永净无畏,没有烦恼,说障法无畏,说出道无畏;菩萨的四无畏,能持无所谓。佛说的我能够做,知根无所谓,识众生的根器.决疑无所谓,了断疑惑无所谓,达报无所谓。因为用功德智慧陶冶自心,他也能用修行的功德给众生带来好处,他智慧,形象美好,修行好的人,你看宣化上人,是一个很和善的老人,很慈悲的,你看净空法师,他也很慈悲的。
(3)另外舍去世间的卑俗的装饰,世间人,包括有的女修行,喜欢涂脂抹粉,喜欢香的东西,喜欢花,这些东西,相对于佛的法身来说,是多么俗气.
(4)信心坚固,象金刚护法,象日月光一样,菩萨们说法的声音,也微妙得很,微妙第一,我这个声音不太好,有的人说法,人家一听,就象被磁铁吸住了一样。
(5)他们能够深入缘起法,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有12因缘,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举个简单例子:之所以有我们,是因为有父母,父母之所以能结合,是因为他们的前世有因缘,都是因缘,由因缘转来转去, 12因缘的根在哪里呢?一个是爱,动心动念,没有这个爱就没有这些事,一个是无明,就是不明事理,乱搞,象畜生无明最重,就只知道吃,睡,只知道痛,痒.
深入缘起法,断除了有我、有常的邪见.
举个例子,什么叫做有我,还是以梦为例,做梦梦见西瓜,根据无我的标准,那么它一定不是西瓜,如果有我,第二天是想见西瓜,如果无我,就不是西瓜,有可能是南瓜,有可能是别的东西.
梦见你老娘来了,其实不是老娘,可能是你姨娘,这也是无我,如果你有我,就是你老娘,如果无我,就是你的姨娘等,把这个变了,不滞于有.
(6)不滞于空,凡夫滞于有,小乘滞于空,认为有个我在。这是我的肉,这是我的身,这是我的房子,明明是有.
滞于偏空,什么东西都会灭亡,时间长河之中,“逝者如斯夫”,你想这个大江不舍昼夜,老是向前流,我们一生几十年,就这样都消失了呀,没有了,于是什么都断灭了.他这样是偏空.
真正大乘菩萨说,空亦不空,相空理不空,这些菩萨没有烦恼、邪见的习气。以上一段,可以说是这部经,也是整个修行佛法的总纲,很多菩萨修到了这个地方。
我们有没有烦恼、邪见的习气呢,有的同修好一些,有的还有邪见,总是觉得这个错那个错,这个本身也可能是邪见,佛才是正知正见,妙觉菩萨都有一点点无明,那个无明就是邪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5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


(7)这些菩萨未来不受恶劣的果报,这些菩萨修到了这个地步。
(8)菩萨说法,象狮子吼,他一吼,丛林中的所有生物都服威的。菩萨说佛法,所有的外道、邪见、小乘,二乘都服了,象雷霆震动,这些菩萨宣说的内容,和如来法身是一样的,所以不可测量,有的虽然显示是菩萨相,他宣说的内容是代表佛说法。实际也是佛身。
(9)菩萨们象航海的导师,在汹涌的波涛中去求宝,菩萨可以带领我们,能够深刻把握一切存在的玄妙,了解我们众生行为导致的转生迹象,行为导致的转生倾向,如心中的意念有美与恶的分别就是。以后感得什么果报菩萨非常清楚。
菩萨有他心通,知道人家到底怎么想,诸佛得到无可比拟的大智慧,菩萨们接近佛而得到这个智慧,也就是等觉位,等觉佛了,他最后只修愿, 10地菩萨智慧跟佛差不多了,按照禅宗的说法,你明心见性,就跟佛无二,
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明心见性,已经是个百万富翁,十地菩萨是个大富翁,佛是富翁中的富翁。你想想看,虽然是个百万富翁,与佛比起来小得多,但是一百万足够用了,与佛无二是说这个意思,而且从根本道理上说,他最后要成佛,所以说与佛是无二的。但从实际来看,七地和八地毕竟不同,七地不知道八地的境界,八地说一句话,七地摸不着边。
(10)他们得到了接近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关闭了通向五种恶趣的转生之门,五种恶趣其中有三种就是地狱、恶鬼、畜生,关闭了这个门,也就是本身不造这个因,根据因果不会掉到这五个地方,但是菩萨们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五道,这就是真正的菩萨,很多菩萨,包括有病的,有这个有那个磨难的,他很可能都是前世修成功下来的,
7修行人怎么面对吉凶
因为没有这样的障碍,这些法缘,他不可能这么快恢复过来,往往是有些东西逼着他反思,身体痛苦,心理痛苦,这样反而容易成就,这些东西就是他的一个法缘,所以大家不要怕有什么障碍.
我讲的第一部经就是,《阿难说事佛吉凶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前世欠了债,必须还。第二种是你前世是菩萨,佛菩萨把你放在红炉里炼,炼的时候还要拿铁锤子,敲敲打打,最后你才能显出菩萨的本色,只有这样才能成全你当初的心愿,因为隔阴了就有无明,菩萨来到世界上还是要继续修行。
菩萨是医生中的医生,善于治疗一切众生病,对症下药,使众生服药而痊愈,菩萨功德无不成就,无量的佛土都因之而清静了,听到菩萨的说法获得大利益,而且凡有所修、做善行的,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报赏。
具备以上的诸种功德圆满无缺的菩萨,有三万二千人,还有一万二千天人,还有八部之众,还有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佛主在这么多的大众的围绕之下,为他们演说佛法,佛就象须弥山高高突出在大海之中,金光闪耀。
这时候毗耶离城长者之子宝积,带着七宝伞盖供佛,佛就用神力,数百个小伞变成一个大伞,这个大伞竟然能够遮掩三千大千世界,大众亲自看到佛祖的神力,无不感叹,佛有时是要示现神通的。其实这个意思是把众生的烦恼变成菩提的意思。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7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
8赞叹我佛的诗
“目净修广如青莲”,印度有一种青莲花,它的叶子修长而广,青白分明,好象人的眼睛,是个比喻,就是眉清目秀吧。
目是这样,心怎么样呢,“心净已度诸禅定”,不散乱,“久积净业称无量”无穷大劫以来积的都是净业。
“导众以寂故稽首’’,引导大众.寂是离开表相的意思. 所以要礼敬。“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佛为了度众生是要显示大神变的,在十方国土都显现。“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佛以一音声说法,人也听得见,畜生也听得见,所有众生都能听到,但是他就象太阳,太阳出来,高山先得到光明,深沟最后得到,有的黑洞还得不到,长江水在流,你有多大的肚子,就喝多少水。
“法王法力超群生”佛是法中之王,法力超过众生,“    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诸法是空相,总的是的空的,具体怎么空,这就显功夫了,佛有法力,是法中的王,佛也布施,是法布施,而且佛能分别一切的法相,全知全晓。
“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就是无相,如果能事事处处都做到无相,那你就是佛了,“已于诸法得自在”就是心里都明白,什么事情他马上就能反应过来,而且能够转动世界。所以我们应该稽首这个法王,佛的说法不有也不无,不着二边,不是说一切都有,也不是说一切都没有。一说就是真相。
“以因缘故诸法生”,我们这个世界是因缘世界,有因缘,所以有一切,包括善恶,“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诸法无我,要用无为法,不造作,任运自然。因为造作的一切业总是有报应的。
想修善,早上拿着一万块钱,跑出去,到处撒,如果你家里是大富豪,搞这个还可以,你家本身穷得揭不开锅,你还把唯一的一万块钱,拿出来撒,你说我要修佛,大家来拿钱,这个就是造作。
就好比你现在没有什么可布施的,问谁没有肉吃,我把我身上的肉割给你吃,我是菩萨,这个也是造作,不是自然的,“善恶之业亦不亡”有漏的善业都有坏的报应,何况恶业。
“始在佛树力降魔”在菩提树下显降魔相,告诉大家,每一个菩萨每一个佛,我反复讲过,你要成就你的菩提,你最好是降魔,念咒降魔,你至少要消魔咒,你如果修行,魔要干涉你,你念大悲咒,就是消魔咒,有这个回向,你就是真菩萨。
“得甘露灭觉道成”得到甘露法灭掉烦恼。觉道就是觉性,没有世间的心意,没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都是空了,菩萨摧伏了诸外道,外道也有很多学问和说法,也有神通,但是我们无论从智慧神通上,最后都可以压倒他们,“三转法轮于大千”分别度上中下三根。
“其轮本来常清净”这个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这个天人不只指忉利天的人,指所有的天,佛说的法是究竟清净的,天人包括兜率天那些妙觉菩萨得到佛的教诲,并因此证果,下到人世间成佛。这样人间的法水就能够长流了。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借助这个妙法到了不退地,八地不退,有寂灭智,佛菩萨能够度脱生死,是医生中的医生,佛是大医王,大医王并不是说能治世间一切的病,佛主要是能治你的心病,生老病死的,让你了脱生死的。也就永远没有人间的那些病了。
“当礼法海德无边”礼是礼敬,法海,其法如海,其德无边。
“心行平等如虚空”这个平等先一个是道德境界,对众生平等,修行的菩萨毁誉不动,无论是对善和不善的人,等与以慈,你看忍辱仙人,你把我统统割掉,我还最先度你。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7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5
另外就是智慧平等,譬如说,看到这个事情,理解成另外一个事情,这两种东西在形状上,在相上根本不相同,但是能以平等智对待,平等智,就是不二智了,就是实相智了,达到这样的境地,人们怎么不敬承呢,这人是宝中之宝,当然是大修行人,有智慧的人。
后面也是对佛的赞叹,譬如说“佛以一音声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就好比说,佛是一个老师在讲课,但是一个班上70个人,每一个同学都认为这个老师是跟我说呢,佛有这个能力,教书的人,会教书,会慑受人,70个人都相信你在跟他说,其实很少有老师达到这个境界,这是佛的神力,菩萨都没有的。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有的恐惧,怖畏,有的欢喜,有的生出了厌离凡俗之心,有的能够断除疑惑,这也是神力不共法,佛即有这个不共法,无所畏,他叫大导师,他能够断除世间一切结缚,他能够彼岸,能度世间一切可度之人,能够使大家永离生死之道,能够知道众生的来去之相,就是宿命通了。
能够对有法得到解脱,能够虽在世间不住世间,象莲花不着于水一样,达到对诸法实相无挂无碍,如虚空一样无所依托,这是智慧的一个象征,以上这个偈,如果慢慢讲,要讲很长时间,我只是说个大意,
佛讲经时候,用诗歌的形式,把它重讲一遍,有菩萨专门赞佛的,是对佛的赞美诗,一听到这个赞美诗,五百长者之子,当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很多长者之子都相聚起来一起出家,立誓要成无上正等正觉,最后大家就问
9如何得到清净佛国呢,
希望世尊为我们演说,菩萨怎么用实际行动修行净土。
佛说好,你仔细听着吧,佛说菩萨所依赖的佛国净土是什么地方,就是一切众生之属,一切众生包括好人、坏人、蛇虫、蚂蚁,这些才是我们佛国净土的依赖,净土争取的对象。没有他们就没有佛国净土,就象我们一个QQ群一样,QQ群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参与的所有人的多寡、水平,还要看你能够度化多少将要参与的对象,佛国净土的大小质量也取决于他们度化众生的多寡,高低。
佛说西方世界殊胜,肯定有道理,东方琉璃世界,他都是九地菩萨,他的层次比西方要高得多,但是大家想想,九地菩萨才能去,祖师还没有资格呢!真正象祖师那样的中国有几个,他们都不能去,几千年来有几个可以去,所以宇宙里他们那个世界不是很多,就象我们的清华、北大一样,有但是不多。估计西方普度的菩萨多,琉璃菩萨世界遴选的菩萨精。
菩萨依据众生来世生于何国的可能性,而进入佛的智慧,并建立佛土,比方说意识到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都希望有一个新的净土,那么新的一个佛产生之后根据他们的要求建立这样一个净土,就象QQ群一样,有缘人都拉进来,也依据这种可能性蒙生菩萨道,并建立佛土,为什么呢?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8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6
10佛为何建立自己的净土
菩萨之所以建立佛国净土,并不是要标明建一方净土,要搞个宇宙第一,而是为了有益众生,就象有人在宽敞的地方建房子,是根据需要建造,不受什么妨碍,但是他在虚空当中建房子,空中楼阁,是不会成功的,同样道理菩萨如果离开了众生,是不能成就他的净土功德的,
那么使众生离苦得乐,建立佛国,这就是菩萨净土根本的依赖之处,所以说大家将来要成佛,你成佛,有缘众生,到你的佛国去读书的、修行的,肯定很多。
假如我有一天成佛真在你们之前的话,我想,这么大的世界,我当年有一批同修,他们差不多了,条件够了,把他们接过来,就这么简单,但是你在宇宙当中修小乘,谁会到你的世界去,你本身就很小很小的地方,象一个月亮一样,还需要别人的光,你怎么能够让别人在那里幸福生活,共同进步?那很难。你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的
11什么是菩萨净土
(1)挚直之心便是菩萨净土,就是老老实实,真真实实的心,就是菩萨净土,讲法,要用挚直之心,也就是我们的心是直的,没钩钩心。万一说错了,正常,还是人嘛。只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正直无悔的众生来生其国,你挚直,物以类聚嘛。有人说直接明了法相的心的人是直心,可以参考。
(2)深固之心是菩萨净土,什么是深固呢?一切具足圆满功德的众生来生其国,具足圆满功德,信心又深又固,
(3)第三大乘心是菩萨净土,成佛的时候,一切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国,小乘的就来不了。
(4)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能够舍除,国家财产、身体生命,喜欢布施的菩萨就来到。
(5)持戒也是菩萨净土,不沾染贪爱的众生来到他的国土,戒行清净十善道具足的众生,来了。
(6)忍辱是菩萨净土,因为能够忍辱,他下辈子,身形非常美好,这个美好庄严从忍辱来,美女就是前世忍辱才修成的,你想,人家说一句话,你气不过,人家还没有怎么呢,你的心里象毒箭一样,要射人,那来世你那个相就不会好看了,我们知道相由心生,你那个脸上至少不规则,露凶相,不是骨头大,就是什么小了,总而言之,不协调。
(7)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凡属那些想精进的菩萨都来了,勤恳修习种种功德的众生来了。
(8)还有禅定,禅定是一切心关注一个境,不关注两个境,就是存一念,所以说念阿弥陀佛,可以达到禅定。摄念不乱的众生来了,四祖说,有的念头爱跑,跑了我就马上把它拉回来,不怕它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要紧,众生这个念就象长江水一样,念起不要紧,它一出去,就把它拉回来,归到正道,这样就好了。这是培养定的好办法。
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得正智慧,得决定法相的众生,就是无相的众生来了。
(9)还有四摄之法是菩萨净土,对人家说爱语,利行,做的事对他有好处,布施,我布施给他,他高兴呢,同事,我跟他做同样的事情,假如说跟某某同事,一个成了佛,在梦中跟同事说,到我那里去吧,他肯定很高兴,他临死的时候,一定很高兴,何乐而不为是吧,我们在外面找老乡,找同事,就是这个心理,
(10)方便是菩萨净土,一切因菩萨的方便施教,无碍救度众生,所有喜欢行方便的菩萨都到这里来,
(11)三十七道品的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利、七觉分、八正道分的众生都来了。消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的佛国没有三恶道,没有八种无缘见佛的缺憾。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9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7
(12)自己持守戒行不议论别人缺点,这也是菩萨净土,我们有的人自己修的不错,但一张嘴老是架在别人身上,这是错的,或者自己根本不守戒律,老是说人家那就更错。
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的佛国没有违反禁戒的名声,东方阿?毗佛国土,没有犯戒的人,阿?佛就不给他的徒弟受戒,我们这里有菩萨戒哪个戒,很多人说我受了菩萨戒,意思是我好了得啊,你还是受了一个什么戒,受戒这个意思说好点,是你头上有个紧箍咒,有一个标准;说得不好听,我们都是牛呀,非要穿一个鼻,不穿一个鼻就跑了,甚至要靠佛菩萨用藤条抽打我们,佛曾经打了一个比喻,戒律就象藤条,这个牛想偷嘴,就抽两鞭子,这就是戒律的作用,防范过错,归于正道,有的佛土没有。
(13)十善法门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享有各种善果报的众生到他的佛国,到他的佛国寿命长,有财富,得到清净行,听到诚恳的说话,听到和善的说话,亲友之间也不分离,也就是说不离婚呢,不斗争呢,大家即使有什么纠纷也非常小,说的话都有益于他人,不忌妒人,不使人恼恨,不嗔恚,也没有邪僻的见解。
总结
上面是由一个名词开始的,挚直之心,由挚直之心发愿,就得到深厚的道心,有深厚的道心就善于调服迷妄的意念,无明。能够调服自己的心之后就能够行动,能够行动就能够将功德回向,因为大乘道行善巧方便,修到大乘,就能够帮助众生成就菩提正道,不但自己成了,还要度人,因为众生皆成,现在的秽土也就成了净土,随着净土的建立,说法也就清静了,清净的智慧也就产生了,清静智慧产生了,就有清静的心,内心清静了,一切功德都清静,
所以说菩萨如果想建立佛国的净土,首先应当清静他的心,随着自己内心的清静,佛土自然也就相应的清静了,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到净土去。
12净土在哪里?
难道真的只有阿弥陀佛世界才是净土吗?我们这个华藏世界就不是净土吗?假如说我们象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的心净了,那一切都净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厕所里也是净土,你要是心净了,我们五浊恶世也可以变成净土,何必要说到了某个净土才是净土呢!都是莲花藏世界。这也是大乘佛法的说法。
13明知故问的舍利弗
智慧第一,由他来问问题,大家不但服气,而且得到启发。他得到如来神力的加披,心中想,他说如果菩萨要先清净其心才能使佛国清净的话,也就是说我佛如来当初做菩萨的时候,也有不清净的阶段吗?他反过来想,会不会因为你有不清净,我们这个佛土才不清净呢,佛世尊马上知道他的心念,便开口说:“舍利弗,你怎么这么想呢?日月,天上的太阳,月亮如此明洁,哪有不洁呢?不过瞎了眼的人是看不见的”,舍利弗:“是的”。“那么有人看不见如来佛国的清净庄严,这是不是如来的过错呢?
舍利弗啊,我这个国土清净无秽,你却看不见,就生出疑惑,你不该有这种念头,释迦牟尼佛的国土清净明澈,有如自在天宫一样,非常的明净,和外世间没有两样,舍利弗就象我们一样说,佛呀,我明明看到你的大街上有白色垃圾,黑色垃圾,黄色垃圾,到处有丘陵、坑洼、荆棘、草莽、有沙粒呢,种种恶的、秽的东西满盈其中,大家也看到,对不对?”
14螺髻梵王的当机妙答
螺髻梵王说:“我看是仁者你心中有高低、染净的分别,所以才于此国土中看见不净污染”,你是怎么样的心,就反应出一个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生万法,舍利弗,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应该怀有平等之心,他有深厚的清净心,才能在国土中看到清净。
15佛的神通示现
佛用脚趾头按一下大地,他们一看这个世界真是华丽庄严,从来没有见过,大家都发现自己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于是佛祖对舍利弗说,你看看我这个佛土庄严不庄严,清不清净,美好不美好?
舍利弗说,是啊,我眼前就是一个放大光明的清净庄严美妙的佛国,佛祖就告诉舍利弗说,我所住世的国土,从来就象这样清净,不是今天才这样清净,但如果有时看上去有污秽、恶劣的话,那只是向众生显示,所谓的染、所谓的净都纯粹是众生的行为有恶有善,所得的罪或者福的果报,有善恶就有福罪。
佛祖打了一个比方,就象色界诸天的人,同一个碗当中吃饭,但根据他们的福德不同,那个饭的色香味各各不同,我们无法理解,我们只能这样理解,我们也吃饭,亿万富翁也吃饭,还有外面的叫花子,都是一饭,但是根据个人世间的福德不同,饭的质量是不同的,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的,是吧?那么反过来,假如说我们的心也象佛菩萨一样,我们的世界就非常清净,和西方世界一样,佛当时建世界的时候,一切非常清净。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09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8
16乐园怎么失去的
西方有一个典故。当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过着无猜的生活,后来有条蛇说,你是男的,你是女的,怂恿他们吃什么果子,吃饱了以后,就想男女之事,由于发现这个奥秘,贪痴加重,这样来来去去,最后就失去了他的乐园。
根据佛的说法,我们都是从光阴天来,光阴天那个地方住的都应该是阿罗汉,那里的人太多,当初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也是非常美妙的,来的人贪吃贪喝,后来更有了私心,第一个人来之后觉得这个水好甜,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就出现贪心了.后来历劫历世的贪嗔痴业报多了,污染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了。
如果人的心中清净,自然能够见到此国土中,种种功德装饰起来的美好形象,因为我们无穷劫以来的贪嗔痴,华藏世界里面终于有了娑婆世界这一个劳改场所,我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我维觉是二道贩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劳改的地方,怎么劳改呢?
凡是不合格的阿罗汉,或是其它不合格的,统统都掉下来了到娑婆世界改造,改造好的可往上,忉利天,实在不行的,还要下地狱,变恶鬼、成畜生,要受无穷的恶报,还有最差最差的是什么呢,就是无想生命,就是楞言经里提到的,山河大地草木,没有什么想,他原来也是有灵性的,到了这个地步没有灵性了,他也是由这些人变过来的。
你想一想看我们现在是有灵性的,我们里面有摩尼珠,我们跟佛无二,但是我们一颠倒一错乱,就掉到凡夫地,再犯法,就掉到地狱,畜生、恶鬼,再往下往下,就变成了沙土,我们只能让生命化做那朵莲花,而不能让生命化成最后什么都没有感觉的那个东西。
到时候,我们用锄头在你身上挖。
假如说是维觉,维觉我挖你,没有感觉,你挖也好,不挖也好,到了那个地步,就没有灵性了。
17我们只能向上,不能向下。
向上是艰难的,向高地进发是艰难的,但是最终是幸福的;向下堕落暂时是幸福的,但最终是痛苦的,得了人身,得了一个官,就贪污,就搞女人,是女的,就搞男人,搞到最后世间的功名利禄都享尽了,最后怎么样呢?变牛变马,落入无间地狱,慢慢还,堕落的人,短暂的幸福确实令人羡慕,但是他无穷业报很可怜。
佛祖显示国土本来的妙好庄严的时候,很多人得到无生法忍,而这个意思也暗示着、象征着一个道理,我们的本性就象佛所演示的这个佛土本来清净一样,我们都有佛性,但是由于众生的历劫以来的所造的善恶行为,我们主要是造恶,必然得到罪报,所以我们不清净了,要受这些苦难,因果不虚,如果了知道这个因缘法。好多事就想也不想了.念头都有善恶报应。
佛祖把他的脚趾头收回来,三千大千世界,回归原处,山河大地又重现了,要是把那些不清净的东西去掉,恢复本来面目,我们跟佛有什么两样呢?我们也能够进入一真法界了,除去世间的烦恼尘垢,得到真正的清净,心中没有什么期盼,得到解脱,我们就出三界了,到时候度自己,修成佛,也可以返回来度人。
维觉结语
第一篇.这么几个问题,暗示了一个深深法理,人人都有这么一个清净的世界,只是我们颠倒执着,才混到这个份上,如果我们再不争气,再往下混,当然好像还有余地,你想想看,我现在做人,离地狱还远着呢!要进地狱,还可以享受一通呢!假如说把生命都透支享受了,把自己的欲望发挥到极点,最后必然下地狱。没有做下地狱的事,就不会下地狱,要是做了这个事,必定下地狱,知道这样谁还想呢?假如要是想下地狱,还有挥霍的地方啊,但是同修们想一想,值得吗?阿弥陀佛,佛国品,就说到处都是佛国,人人都可以成佛,关键是你怎么信愿行,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好,到此为止。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0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9
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
晋朝的时候,士代夫有三个嗜好,喝酒、吃药、第三个就是谈维摩经。
18多面维摩诘
昨天讲的是总纲。毗耶离城当中有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名字叫做维摩诘,真正他的名字叫做毗摩罗诘,不是叫维摩诘,毗摩罗诘的意思就是净名,无垢称,就是没有什么垢,我们洗澡的时候,身上有垢,这是身垢.无垢称,就是无心垢,称是称号,名称。净名是德号,是一个大乘居士,本经之所以能演出来,主要是因为他协助释迦牟尼佛在民间传教,有意显示得病的机缘.。
(1)佛菩萨很慈悲,有时候象演戏一样设置情境。因为他的地位那么高,所以他一装病,当时国家的国王、大臣,各个阶层的人都来看望,当然佛也派他的弟子们来看望。这样就创造了一个说法的良机,在看病的时候跟他人说法。
是为了方便说法,传教,不是说菩萨撒谎。
(2)这个菩萨从无量多的过去时光以来,供养过无数诸佛如来,象释迦牟尼佛一样,培植了自己成佛的深厚善根,已经获得了见法无生,心智寂灭的无生法忍。无生就是无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智寂灭就是不用世间智,不看表面的那些东西,只用无生法忍,法忍据说七地菩萨就有。但根据个人修行功德的高低,层次不同。
(3)这个菩萨与他人论议,他雄辩无滞,没有什么障碍,他具有六种神通,能够在三界内外往来自在,有六种神通,神通又叫神通力,神通智。佛、菩萨、阿罗汉具有的六神通。
神足通,这个法身可以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不是说这个肉身,肉身是无法变化的。
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在哪里死,在哪里生,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一切世间,就是我们这个器世间,还有十方法界.我们目前这个世界他可以看到,别的世界同样看到,但是有的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天耳通,能够听到六道众生苦乐忧喜的语言,和世间各种各样的声音。
他心通,能够六道众生心中想念的事,你怎么想,他知道,如果有了他心通就厉害了,你想害他,你想怎么,他都知道。
宿命通,能够知道自身和六道众生的宿命所做之事,过去谁做了什么事,你就可以很快找出某某人是谁。
漏尽通,这是佛菩萨特有的,断除一切烦恼的惑业这些东西,永离生死轮回的苦,叫漏尽。
游戏神通,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神通,随意自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象游戏一样,没有丝毫障碍,有六种神通。我们有的同修修出了某些神通,但不能游戏,没有达到自在的地步。
(4)在说法时,他能够提纲挈领,从整体上把握一切诸法,一切修行法门的总持功夫。总持有几个意思,说法总持,也叫听闻的闻总持,对佛法闻持不忘,你说他就记得,佛讲的,阿难记得,阿难有,维摩也有。
咒总持,他心很定,起咒的话,他能够除灭各种各样的灾害,这叫咒总持。
义总持,就是对诸法的意义记得,持而不失。
忍总持,菩萨有实相智慧,他能够忍心于(把心安置在)法的实义上,实相上,其它的总持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你要是一心做善,不做恶,你所有专注的功夫就是总持,你对什么专注就是总持,随意而住诸总持,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总持是以念佛、念咒还有定为本体的,有这些迟早就能够总持了。假如说我们听维摩讲法,他可能三、两句话,就能把一部经要义讲出来,说来说去,还是这样。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0
(5)他得到佛菩萨才有的四种无所畏的能力,这个我们从前提到过,无所畏于世间的烦恼怨敌,降服魔道、降服魔怨,深谙佛法,尤其善于用智慧度人,也就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禅,通达、因时、因地、因人,教化众生的方便途径,这是不可思议的,哪怕他吐口痰,对面飞来一只鸟,或者你有一个什么事,他很明白其中的道理,顺便他就一牵,牵到佛法上,因时因地因人,他完成了悲心度世的大愿,悲心度世,菩萨有慈悲之心,明了一切众生心意所求,宿命所归。然后根据你的特点度化你。
(6)完成了悲心度世的大愿,大家想一想,他自己是一个佛,跑到民间去做菩萨,而且还要结婚、生子,在我们看来,维摩,你有那么多的财、那么多的美女做老婆,有各种各样的地位,那难道不是人世的享受吗?但是这对于一个佛是不公平的,他是因为要救度众生才显这个相,你说佛的地位多尊多高,大千世界都是他的,他为什么要到一个小小的家庭中去呢,因为这样就可以身教告诉我们,即使在民间做居士同样可以修成佛。
他是这样实现悲心度世的大愿,身体力行。肯定教化了好多民间的修行人。
(7)又能区分众生不同的领悟佛法的能力,知道根基有多大,另外知道你的机缘,就是什么时候可沟通。
后面说到维摩有时候到妓院去,他知道机缘到了,他就跟那个女的说法,一说就可以度她了。
我们有的人说法啦,在论坛或在QQ群上,不管是早是晚,反正拿起来就讲,你爱听不听,听不听得懂,喜不喜欢这个口味,这个就不管,佛菩萨不是这样,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一说就要达到目的,一枪一个嘛。他很久已来就勤勉地用心于佛道,内心早就透明了,坚定不移的遵行大乘,这是佛对他的德行的肯定。
(8)任何言行都有周密的思量,任何举止都符合如来的威仪,作为一个凡夫、居士,他的心象大海一样。大海有一个特点,你水再多他也不满,你水再浅他也不减,渊深莫测,但是什么都能容纳。
维摩诘的德行,诸佛如来也赞叹,佛的弟子、帝释天、诸梵王、世间真主都倍加礼敬,只是为了度人济世,施行善巧方便,维摩诘才居住在毗离耶城中。
(9)下面看看他其他的情况,首先他的财产无尽,可能是亿万级的富翁,象小国王,富可敌国了,但是经常资助城中的贫民,可以想象他经常大布施,只要你要的东西,你自己拿。
(10)第二他的戒行清净,足以为人的典范,注意这个戒行清净,有的人看到后面,没有看到前面。
(11)第三为世人的典范,使世人不敢犯禁,以忍辱的精神支配自身,你打他骂他,或侮辱他,他都不嗔恚的,让世人知道杜绝嗔恚的道理和好处,这是六度之一。
(12)他不断精进,追求完善,使世人耻于懈怠,比方修佛,有人修一遍、三遍大悲咒就满足了,其实你一天八个小时还不多,十个小时也不多,十八个小时也不多,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对不对?同样一分钟咱们还可以从速度方面精进。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1
(13)努力从善,修持禅定,一心归寂,从而慑化心猿意马,浮躁不定的众生,他能够禅定,禅定归于寂灭,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把声音的外表去掉,把相的东西除开,直接抓到水中的鱼。
(14)他以定发慧,慑化无明愚痴的世人,这样看,他虽然是白衣居士,但却用力奉持出家沙门的清净戒律,虽然他居家生活,但是却没有对三界的执着,注意这个问题,有居家生活,但是没有对三界的执着,居家里面有很多很多俗事情,执着就是舍不得.放不下。
(15)虽然他有妻有子,也许很多,别的经上似乎有提到,他相当于小国王,他的大妻子是波斯匿国王的女儿,他就是东床驸马,还有很多很多采女,但修行清净,梵行不断,有妻子修梵心,不容易。居士可以修梵行,虽然有众多的家眷,但却领受着远离他们的时候的快乐,离开他们可也很高兴。
(16)他的身上也有很多很美好的服饰,身上有珍宝,但他以什么为宝呢,只享有善德带来的极端相好。就是善德带来的宝,带来的相好,才是最好。
(17)虽然也与常人一样的吃饭、吃肉、喝酒,但是只有习禅的喜悦,就是禅悦,才是他的品位。
(18)他的一言一行,以至于他的游戏也好,玩也好,乐也好,也跟人下棋,赌博,都在教化度人,有时候他结纳外道异端,但不损伤他的正确信仰,跟外道交朋友,看重你,但是原则不变,这就把朋友的范围扩大到最大,只有这样才能度化他们。
(19)虽研习世间各种各样的学术,我们可以想象,他对世间各种学术进行研习,但是他唯独对佛法感受快乐,释迦牟尼佛有60种本事,他作为王子,有60类教授给他上课,包括医学他都懂,维摩诘可能也是很出色的一个。
一切众生无不对他表示恭敬,都认为他最应该接受供养,跟佛陀一样,把他看得跟佛一样,他本身有钱,供养不供养他是另外一回事。
你看是这么一个居士,他唯一一点跟佛菩萨不同的,就是在家过居士的生活,其它的都是一样。
(20)维摩诘支持正法,也教化了毗耶离国的老老少少,他象常人一样的谋生,有谋生之道,他期望积累资财,家里有很多钱,并没有因为赚钱而起贪心,今天赚了一万,明天赚了一根金条而沾沾自喜,他虽然也在城中到处游乐,但是他事事时时处处是在能有益于众生,他也参加政治、司法诸事,可能会打官司,参加政治,让他做一个政协委员,但是他以救护世人为自己的使命,在讲论研讨不同见解的地方,他以大乘佛法教导世人,跟佛一样不讲小乘法。
(21)如果在学校、学堂、学馆教给学生的基础的入门知识,这个知识应该是佛学的,不是我们说的1+1=2,哪怕进入妓院、青楼,“示欲之过”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他那么大的修行,家里有那么多的妻子、采女,可不可能象有些皇帝那样跑到妓院里去,佛菩萨不是我们说他如何如何超凡,起码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
“示欲之过”有的人认为是显示色欲的过错,你看我即使是维摩诘动了色欲,也有过错,应该不是这样,我的理解是,因为妓院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妓女另外一种是嫖客,他作为一个年高德高的人进去之后,应该是跟那些人说法。
因为他知道度化人家的机缘,哪些人什么时候可以说法,这样也就是说入龙潭虎穴的意思,而不是象有的人说的到卡拉OK去、到红灯区去也去嫖妓女,这样理解我认为是偏颇的,甚至有人这样说大菩萨可到青楼、妓院度人,他们可以我们小菩萨不可以,这个也是偏颇的,不是这样。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2
(22)下面说每当进入闹市、酒馆,他可能也参与跟人家喝两杯,但是劝人戒酒立志,因为酒能乱性,年长贤德的人以他为领袖,听他宣说殊胜的法理,如果未出家的居士当中,他是居士头目,他就劝居士断除贪着,居士的生活,面对世间的东西有贪着,居士很容易贪着现实的生活,满足现实生活,不思进取.
(23)如果在武士、刹帝利阶层,因为武士和刹帝利,他们是有地位有身份的,这样的人就教导他们忍辱,婆罗门也以他为尊长,他告诫他们,不要自恃有学问、智慧,生出骄慢之心,婆罗门往往地位高、修为好。
(24)国内的诸大臣中间,他有首辅的德行,就是宰相威信,尽管他不是首辅,他教导大臣要奉守正法,有的大臣就不奉守正法,可能想篡位、分裂皇庭、贪污、腐化。如果在宫中,在诸王子中间,他便是王子们的老师,也就是太子太保之类的,教导他们要尽忠尽孝,作为王子,首先要忠于皇帝,孝敬父母,如果能够忠孝的话,就可以为全国人垂范,他将来就是皇帝。
(25)如果在内宫侍从中间,就是侍从们的尊长,教导宫娥采女要遵守王法、人伦之理。若在贫民之中,他是百姓的尊长,他教导贫民行善、信佛;在梵天当中,是大梵天的长上,因为梵天有初步的定慧成果,但是没有出三界,所以要授予他们佛的绝妙的智慧;帝释天当中,帝释天以他为尊长,教导帝释天不要贪爱,尽管修成了仙,有仙人种种的待遇,示现给他们无常的缘尽而空的佛法,仙家到死的时候,有五种衰相,告诉他们一切都是无常,缘尽而空到死的时候会向下掉,希望他们精进,如果在护法四天王,同样也是尊长,因为世间众生都依赖他得到保佑,四天王是护法的。
就是这样一个无量功德的长者,以无量的方便之法,给众生种种利益。为教化三乘众生,他假现身患疾病,这些大菩萨,他没有造恶,他怎么会有病呢?佛根据修福的因缘,既然可以活到上百岁,前世修了这个福报,只可能假显病,我们病多是因果病。
19身体是什么
毗耶离城国王以下诸大臣,包括王子,所属的官员,贤德长者,白衣居士,婆罗门长者成千上万都到他家探视病情,趁这个机会,他不失时机的向他们宣说正法。
首先是身见问题,诸位仁者,我们的身体处于无常的幻灭之中,今天健康,明天感冒,今天年轻,明天衰老,无常幻灭,到最后要衰朽,要死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永恒的强健,无力无坚,不是坚实的东西,是很快要朽坏的东西,是靠不住的东西,而且是痛苦、烦恼的、疾病的聚会地,我们之所以有痛苦,有烦恼,有疾病,就是因为我们有身体。
诸位仁者,象这样的身体明智的人是不会依赖它的。
有的女同志,包括个别女同修,要拉住青春的尾巴,本来自己40岁、50岁还要买化妆品,一年花几千块,擦得象个青春少女的模样,最后强留住这个尾巴,有没有必要呢?你就是留住了又怎么样呢?
居士在人世间,首先有身见要破,这个身象水中的泡沫,这个泡沫是空的,是不可琢磨的,水一激它就起来了,风一动就没有了。空的气泡,不可能久住,这个身体象沙漠中的蜃影,因为你非常的爱它,就产生幻觉,楞严经,不是讲过吗?确实是因为爱,才产生种种幻觉,这个身体象芭蕉树,芭蕉树大家见过,叶子层层裹卷,但是中间没有心,空无呀,你就是活到100岁,最后还是死了,没有坚挺可言,坚硬而且挺拔,中国人说的南山不老松。还是要死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3
20怎么看破自己的身见做到人无我
(1身体如魔术师变出来的幻人,因为无明颠倒才有这个错觉,六道众生的身体都是因为前世的因果感成了这个业报,因为无明颠倒才有这个现象,佛众生本来平等,我们跟佛一样有宝,但是因为我们的错觉颠倒行动,非常贪、狠毒的,最后就变成眼镜蛇之类的,如果非常缠绵,就变成水中的虫,搅在一起的那种,如果爱得重,但一半善一半恶,就变成人身,六道众生都是这样。
(2身体象梦境所现,它起于分别意识的虚妄见解,身体从这里来。
说猪为什么变成猪呢?他前世造了因,死了在中阴界,一看这地方一桌子人好热闹,有好吃的,他有分别意识,那边黑乎乎的不好,他跑到这里来,跟这些人走,结果走到猪娘胎里面去了,最后投猪胎,猪圈不是很热闹的地方、有吃的地方嘛,人道据说是黑的,如果你有分别心,你糊涂的话,你就走错了。
有的人生前好色,死后就看见那些色的对象在树上向他招手,“来呀来呀”脱得光光的,当时好兴奋、很高兴,就爬上去,向上爬的时候,那些树叶象刀一样割你,爬上去也就割死了,死了掉下来,风一吹又活了,又向上爬,这个实际上已经到了剑树地狱了。
再加上我们都有很多冤家,他们变幻我们的父母、朋友、什么的模样,鬼有五神通,我们刚去,七天就一生一死,搞不清楚,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加持,没有自己的功德,跳不出去,那到时候就很可能被冤亲债主魔鬼拉到恶道去了。
这就是说的中阴分别意识虚妄见解,另外分别意识就是世间的分别意识,见错了,也就是好东西当坏东西,把坏东西看成好的,在中阴界这样,在人世间也有的,如同影像追随实物,影子本身是虚幻的,是往昔造业留下的虚幻的东西,往昔造了因,现在就得什么身。
(3这个身体象声音一样短暂,我们一喊马上就没有了,条件凑集起来就有响,有风,有空间,就传响。事过境迁就消灭,这个身体象天际的浮云,转眼之间就被风吹得干干净净,象闪电一样,瞬息之念的时间也无从保存,你能留住吗?
(4这个身体全无主宰,就象远古的土地,这个土地,当时在唐宗宋祖是他们的,但是从远古到现在,哪一块是谁的呢?没有主啊,这个身体也没有自我之相,就象这个薪尽火灭一样,离开柴薪哪有火呢?
火怎么会长留呢?人死了,那我在什么地方?佛说,一劫之中,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轮回后的尸骨堆起来有须弥山一样高,你说哪一具是我呢?都不是,但是我们在没有死的那段时间,总以为“这是我,这是我”。
从实际上也没有长寿可言,要追求长寿相,象秦皇汉武到海外去求,派童男童女去追求这些东西,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吃到长生不老药,还是空了.唐太宗就是这样求长生而死的,历史上还有很多。
(5无长寿可言,身体如同积气飘动而生风,气散则风止,这身体并非有人有我,就象水没有定形,没有固定特征一样,这个身体也并非实在,它只是地火水风四大元素的寄寓之处而已,我们骨头、肉、筋、皮、中间的津液,地水火风等等,它是一合相,集在一起,一死就散了,骨肉分离,剩下白骨,其它东西都没有了,骨头时间长了也没了,这个身体原来是空的、无的,既非自我,也非自我所属,没有我,换句话说,我都没有了,你说这是我的手、我的眼、我的鼻子、我的胸部,这个自然不存在。
(6既然无我,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狗狗,这是我的什么什么,那就更好笑,对不对?
不是你的东西,你变成你的,这是我的情妇,这是我的钱财,这是我应该得到的什么什么东西,这样一来,就造很多业.
这个身体死寂无知,如同草木瓦石,本身是这样的,并无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中间,象风刮树叶一样,满地乱转,这个身体非常的肮脏,我们都觉得,哎呀,我身体好、不错、棒,一米八,风度翩翩。我皮肤白呀,我肌肉健呀,我身材苗条呢,我跳起舞来好看,其实佛告诉我们,从地火水风来分析,女同志九孔流脓,男同志有几孔流脓,是一样呀,我们肚子里面的、口里面的、眼里面的、耳朵里面的,都是恶秽满盈其中,有什么值得欣慰的东西呢?
有个白骨观,佛让我们借此看清身体的真相,看清我们身体的实质,如果身见不除的话,很多东西无从谈起,首先要破身见。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5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4
(7维摩诘就是借用这个来破身见,说这个身体虚伪不实,哪怕我们天天的洗澡,天天地穿衣、吃饭,但是你也保不住它终归不会臭,终究不消磨殆尽,这个身体还是灾难的汇集之处,因为有了身体,我们就有各种各样的病痛,各种各样的灾难,老子说我之所以有大患,因为我有我有身体,就是这样嘛,如果我都没有了,身体都没有了,那么我怕什么呢,我死都不怕,怕什么呢,在无穷的时间、空间之中,首先要看淡这些东西,
还有一个问题,诸法无我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虚妄地执着自我人格。实际上,在佛法的法性中,无穷时间中真正没有一个我,你说哪一个是我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皇帝说面对美好的江山,我想再活五百年,不是有这个歌吗?你再活五百年是你的,五百年以后呢?哪个是你的,没有永恒的我,这都是虚妄的.
(8这个身体就象秋叶落枯井,落入井中的人,下面有毒龙守侯你,旁有五蛇相加,五蛇当然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象五条蛇一样,这个身体飘浮不定,终究会落入死灭之途,这个身体的四大,地火水风,就是四条毒蛇,这个身体所形成的五蕴,是五个仇怨强盗,凡是我们色受想行识,没有一个不是来抢我们的功德,害我们的,如果我们放纵一点,不控制一点,我们就会因它上当。
(9这个身体的六入感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是色受想行识,如同荒芜的废墟,各种各样的蕴处界,就象砖石瓦砾,如果你看到这个地方,这个身体还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应该厌恶、抛弃,
21乐于追求的应该是佛的法身
91这个法身由积累的无量功德、无量的智慧所生。一个是无量功德,就是福,第二个是慧,没有无量功德和智慧,仅仅一个方面,生不出来,功德智慧两者齐头并进才有法身。
所以我们要修法身,天天做好事,那只有福报,智慧是个零,或者到处求智慧,今天偷,明天盗,不做功德,那成魔,一条腿不行.
佛是两足尊,两足有的人说是两条腿当中的,实际是说功德智慧两足,两个俱足。此法身由戒定慧三学,由解脱生死,解脱知见而生,解脱生死,有这样的功德智慧足可出离,解脱知见,修习四种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从修习六度开始,大乘佛法的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四种禅定、八种解脱、还有三种三昧,多闻智慧等等而生。以上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修行佛法的总纲,   
维摩诘借机给大家讲了这个关键的道理。
佛能有三种存在,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无所不在的与宇宙大千相济相容,超越时间空间的存在形式,这是永恒的。
(2佛菩萨应对众生有四种胸怀,就是慈悲喜舍,这三昧就是禅定的境界,还有六种神通,都可以成就法身.
(3神通,注意在《维摩诘经》当中佛认可了,维摩诘不仅仅是佛理、德行、智慧比那些菩萨高,他的神通也大,所以真正的佛虽然不追求神通,但真正修出的神通,他是肯定的,因为六种神通是可以生出法身。
阿罗汉的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者是可以生出法身的。
(4法身由三十七道品修习而生。和止观修持而生.
什么叫止观呢?简单讲一会儿,我们开始观的时候,心相寂灭观照一处,叫做止,如果我们非常非常静,静了就明了,就产生智慧,这个慧就叫观,天台的止观法门,止呢?就是使观察的对象驻行于内,总是观察对象是什么,不分散注意力,观就是在止的基础上,集中思维观察佛家的教义,真正的实相是什么?能止能观就是佛菩萨了。
(5这个法身还由修习所得的功德成就,修习所得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是佛所特有,还有从断除一切不善之法生,也就是说不善的东西,全部不做,都断除了,一切善法我都集聚,好事尽量做。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5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5
(6法身从依据真际实在而生,不是表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那些,从努力不懈,不放纵自己而生。努力不懈就是精进,不放纵自己就是不怠慢,不放逸,心猿意马。总而言之,从无量数的以上所说善法,才能生出如来的法身,同修们,法身,一个说法真的要修一大阿僧祗劫,才能够登地,你修了一大阿僧祗劫才能登地,你修了两大阿僧祗劫,才能到七地,七地之后就好修了,七到八,八到九以后稍微好修一点,前两大阿僧祗劫相当相当漫长,不要想一步登天.另外的说法是灭掉贪嗔痴就是超过三大阿僧?。
反过来也不要慌,因为从理论上说,人人要成佛,从实际上说,佛菩萨成了佛之后,他不会丢下我们,他会到任何世界,他想去的世界讲法、度有缘众生,虽然众生无边度不尽,象地藏菩萨志愿就那么大,众生度尽我愿乃尽,虚空有尽我愿无尽,佛菩萨会尽最大的努力。
大家有这么一个善缘,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善缘,就不要慌,天上有太阳,大家放心,但是不要因为这样日照当空还不起床。
(7诸位仁者,任何想得到如来不朽、无污染的清静法身,断除一切众生生死病患的人,都应当立下菩萨誓愿,信愿行,首先要信,信本身就很难,信是功德母,没有这个母亲哪有我们呢?愿,发愿,立誓愿,一种是立誓愿,要大,象地藏王菩萨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曾经立下了誓愿,那么以后所有世界、时空当中,宇宙之间的佛菩萨都知道,也会帮助你的。另外因为这个愿望是从你自己内心真实发出来的,你修到了才有这个愿,你会自觉实践你的诺言的,第三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着手。大处着眼,这个立誓愿,都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我经常讲,菩萨修行10地以上,智慧已经接近佛,等于佛了,他要修的是更大的愿,发愿之后,信了,也树立了大愿,好比想做个好人的时候,也想发个大愿做全国第一的好人,关键在行,修佛没有其它的诀窍,一信二愿三行,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信是真信是假信,假的你瞒得过俗人,瞒不过天,瞒得过天,瞒不过菩萨,瞒得过菩萨,瞒不过佛。
愿呢,这个愿不是吹牛,如果吹牛打诳语,我慢不是。佛菩萨有他心通,宿命通,一看就知道,你发出的这个愿真不真,佛菩萨肯定知道。最后是行,这个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行到之后才有智慧,所以说修佛,好比登山,越上越难,但是修佛又好比,螺旋形的登山,它不是直接的向上,是螺旋形的,你的这个路走上去了,往上走,又越走越轻松。好像是平的。有的人是平着走,不进也不退,有的人是越旋越下,这样一来有很多种,有的人直接滚到山脚,甚至滚到深坑里。要我们随时调整我们的心态,按佛菩萨的方向向前进。
维摩是一个居士身份,以佛的底子显居士身,来到我们人间,告诉我们,其实出家人做到的,我们在家人一定能做得到,在这种情况下,经长者维摩诘这样一说,数千人都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愿求无上正等正觉。
维觉点评:希望大家有空,把这本佛说的维摩诘经,好好的研读一下,它的高度,在佛经当中,象佛说的一样,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没有第二部。他深度不用说,佛说的,维摩诘是佛,文殊菩萨是佛,还有很多很多大菩萨都是佛,有佛在那里亲自导演,这部经就是给我们末世众生看的,就是给我们现在人看的,居士经和出家经没有什么两样。在我们生存的过程中,有的是以居士的身份出现,有的人出家修行,有的人在家修行。修行关键是要出三界,不在乎一定要什么方式。
有几种标准,一个是身出家,削去父母给的须发,披上袈裟,第二种是心出家,出了烦恼家,真的烦恼没有了,就出家了,是真出家;还有一种出三界家,三界好象一个家,能够出三界,我们要做到后两种,尽管我们做不到第一种。僧当中,有一种圣义僧,圣义僧并没有规定,就是出家人,只要你开悟了,也可以叫胜义僧.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16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6
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第三
 各位菩萨好,这一章很有意思,故事性的,很好懂,故事当中有法理。
这个时候,维摩诘自己心里想,象我这样卧病在床,大慈大悲的世尊哪里会不来关照、关怀我呢?佛祖有他心通,就对舍利弗说:“你去探望一下吧?”
22教舍利弗怎么打坐
舍利弗当然是特别的人物啦,舍利弗便向佛祖说:“世尊哪,我恐怕不能去呀?我怕了”佛祖说:“为什么呢?”“从前的时候,我在树林当中,清静处坐着.修行在一棵树下,以前的菩萨是树中一坐,这个时候维摩诘来了,他说,喂,舍利弗不要认定你这样才叫净坐.我们很多人,是只讲究姿势而已,偏袒左肩呀、双盘呀、直腰呀、眼观鼻鼻观心呀,数息呀,舍利弗在树林中可以坐很长时间.
(1维摩菩萨说的净坐,是说不在三界当中表现打坐的姿势,有模有样的,这个不叫打坐,一个姿势上要不着打坐的相,第二个也不要在心中生出打坐的意念,所谓的静坐不就是这个吗?
只要我们不舍弃佛道的精神,能够道俗一观,把道和俗的东西的理就是法性看成一样,好的、坏的看成一样,这个就是不二法门了,行为上也是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出修行的样子,要跟大家一样,立身处事表现得跟凡夫无异,这就是静坐了。
有很多同修问我,我现在修行.很多人认为我是怪物,吃素、念经、打坐,做和常人不相合的事情.怎么办,昨天还有一个同修说,我有障碍,我不想在红尘当中,如果严格地按佛法来办的话,我很多事做不好,既然做不好的话,那么我修行也很难,怎么办?
我告诉他“小节不亏,大节不坏”在形式上可以随便一点,在内核上真真实实,不舍弃佛道的精神,道俗一观,就是一观道俗,这里道就是修行身,俗就是居士身,吃肉、结婚,这个事情也有可以方便。
(2菩萨到人间来,立身处事的时候要和凡夫打成一片,释迦牟尼佛还变成过鹿王、象王,他投身过地狱,我们要度黄蟮的时候,就变成黄蟮,度人的时候,就变成人,和人家是一样地生活、工作、烦恼,当然内心并不烦恼,要表现出烦恼的样子,这样才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否则的话,从小一出世就表现得很清高脱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佛菩萨的样子,那谁敢惹你,你又能够接近谁?只有在建立四摄法的前提下,跟他同事,建立了信心,亲缘,在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熏陶他.这样才算最好的方式。
(3也没有必要起心动念,去克服62种邪见,要克服贪嗔痴,起心动念去克服,就是形式上执着,那就偏了。
(4追求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净坐了,按照这个修行就是步步走在佛的路上,怎么不是净坐?追求还是追求,但是别过份,别把佛字贴在额头上.注意这个用词。
(5不等待舍断烦恼,然后才深入涅?,这就是净坐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六祖大师后来所依照的这句话,“烦恼就是菩提”,我们说把烦恼断尽了,才深入涅?,这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涅?并不是形式上的死,是在智慧上到了一个什么层次,到了智慧圆满这个层次。是无余的。要知道烦恼本生转变一下就是菩提,这就是静坐。
其实,在尘世生活,种种烦恼当中,把这个烦恼一去、一转的话,它就是菩提,比如刚才烦恼,刚才怎么怎么样,实际上指代其他的妙理。这个都是菩提。
修行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也是形式和效果的问题,我们应是修法身,不是修装模作样的去追求形式。
(6维摩诘告诉我们,要直接契入佛法的要义,就象四川人所说的,不管是白猫、黑猫,逮住老鼠才是好猫,否则都是形式,我们现在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不是说这些形式不好,而是我们有的纯粹为了追求形式这个不好,有人这样提问题,维觉你是法师吗?你的老师是谁?你讲法有师承吗?无非说你是居士,你不够格,你没有出家相,其实这些都是形式。
佛世尊和大目连的对话,前面是智慧第一,这个是神通第一,佛世尊说:“你去看吧?”他说:“我也不能呀?”为什么呢?他说有一次,我在他老家毗耶离城中,在街坊、巷间为人们说法,这时维摩诘来了,他对我说“喂,大目连呀,为白衣居士们说法,不该象你这样一种演说方法啦,演说佛法首先应当跟佛法的本质精神切合一如.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0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7
23佛法本质之相
金刚经说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从本质上说呢完全摆脱了相,众生虚妄分别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秽垢。
我们平时说大的、小的、这个桔子是红的,都是外相.佛就是悟性,不需要别的,如果你老是从形式来看,那就有问题了,佛法的本质之相是没有自我之相,所谓阿罗汉非阿罗汉,才叫阿罗汉,如果阿罗汉叫阿罗汉就是有我相,有我阿罗汉这个相,如果阿罗汉不是阿罗汉,才是真阿罗汉,譬如作梦的时候,昨天晚上梦到维觉,梦到维觉不是维觉,那才是真正梦到的人,因为它完全摆脱了妄自有我的思想尘垢。
24没有我
一个因为有个我,就有身见,我见,有这个我那个你,这样一来影响我们进步,另外一个就是法理上的我见。法法的本质之相,也没有寿命之相,为什么呢?
大家想想,亘古以来,便是如此,因为有时间相,即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的实相,生灭的东西就不是真理,不是真正的东西,地球、太阳虽然长久,五十亿万年之后,完了,它也是灭的,这个宇宙中的太阳系,不也是象这样的经常生灭嘛,这个不是永恒的,那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表相不是永恒的,但是它所代表的道理是永恒的。
25本性如佛
另外,我们的本性应该是佛性,与佛一样的,不变的那个。亘古如一,亿大劫之前,跟现在的我,不管我们修行有没有进步 ,这个我内在性姑且这样说还是一样的。佛不多一点,众生不少一点。
佛祖给老波斯尼王打了个比方,他说你看到你的面皱了,你的见精的性却没有皱,小时候看到的恒河水跟现在的有什么变化没有,“没有啊,”那个不变的本来没有生灭”“就象那没有变化的水一样”人的肉体死了舍生趣生,佛理也是这样,舍相存性。
没有寿者相,不管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相状可以千变万化,它本身性理的存在。不能改变它
26没有三世
佛法的本性不能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际,金刚经讲过,过去心不可得,已经过去了,不能抓住了,未来未到也不可得,现在心,我正在讲法的时候,我已经讲三句了,原来的存在吗?不存在,过去了.我们现实也是这样,说到底还是不要把过去现在未来当过去现在未来.宇宙间的法理也是这样,实际上没有一片刻、一刹那可以停留,佛法的本身是寂净的,就是没有生相也没有灭相,如果你一着生灭相就完了。
27无相
佛法的本质呢也不是一切相状可以表示的,这就是佛门的无生法忍,无相最根本的原理,是因为它并非因缘条件才产生本质。这个世间是一大因缘,表象的东西虽有因缘,由这些因缘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但是这些并非佛法的本质之相。佛法本质之相,这个不是这个。
28无声
大家可以静心观察法象的变化进入妙观察世界.佛法跟一切语音表达方式也是无缘的。
我们很多人把祖师的公案拿来反复地读反复地研究,其实这些东西都不一定有用的,难有什么大的成果,如果你能从祖师的公案开悟,你已经是上根了,你不需要从那里开悟了,这个禅师不是活着的,只是把公案拿出来,你想通过这个东西来解决开悟问题,那你不如读三藏,三藏里面佛说的,你更好开悟,佛说的道理是这样,你能理解吗?好比捕鸟张网,你现在看到的是网眼和鸟,至于怎么捕到,功夫在网眼的外边。
经常跟我在一起聊天的同修,我跟他开玩笑,我说的话,要说也正派,也不正派,说不正派呢,说的一个比喻象是荤话,象农村说的暗示的话。最原始的口头禅.我的用心绝对是破他的文字相。就是不给你讲大道理,直接给你演示什么是禅宗,你自己去总结。讲话暗示人家,就象写词一样,词当中,有的时候写风流的词 ,忧愁的词,怨悱的词,这个并不是说词人风流,但这个正是词人的本色,借这个形式表达深入的内容。你理会了事理,更要学会思维观察的方法。禅宗公案可能教会你看精彩的进球动作,但学得再像未必能够进球。佛门也讲究临门一脚的突破。禅宗老话叫桶底脱落。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8
在禅宗当中,在音声法门当中,任何一个声音,任何一句话,不管它是正儿八经的话,是肮脏的话,下流的话,乃至放屁、打嚏,对这些东西都不要着这个相,放了一个屁,你马上意识到另外一个事,你悟性到了这个地步,你就开悟了,否则那还是门外汉。
你千万不要说,上面出气这个是好的,放屁就不是好的,那又着相了,有时候放屁是好屁的。哪个时候放屁,放一个、两个、三个,是有声音没有声音呢,很多学问,大家自己慢慢观察,如果你观察通了,你就是开始有了八地菩萨的妙观察智,之所以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相,真正的佛理隐藏在这个相后面,你写出来,就变味道了,加水了.
公案.佛拿着一朵花,在灵山大会上一显,当中有一个人禅悟了,就是金色头陀。那我们现在也搞这个,维觉买了很多玫瑰、牡丹,或者打一个什么花给哪一个同修,你马上开悟了,可能吗?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大家往往只能邯郸学步,悟性没有到那个地步,我们老是把金色头陀那一段话拿出来,“佛祖拈花,头陀微笑”,就是显示八万大劫,还是没有办法开悟,为什么开不了呢?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到实相里,可能老是在这个花上想,这个花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老是分别想,就是入不了。
要进入呢,也容易,可以念佛,念大悲咒,听善知识开示悟理明宗,佛开示了不少方便法门,都是末世可以用的,并不是唯一一条路上华山,大般若经佛就是为我们末世人说讲的,通读三藏好多好多,再就是多多做好事,到一定的时候因缘成熟,佛菩萨或请一个佛,或者菩萨,或者请一位善知识点化你,这个东西,会因时因地因人因机的.
顺便说一般人不必全部学三藏,三藏当然要学,要读,但你想凭借这个开悟,有的人可以,绝大部分的人比较难,因为我们很容易着文字相。除非有善知识帮助。
29不是世间智慧
以上关键的几句话,是根据佛法的精神来的,含藏佛法的本质,把握就可以了.但不可以分别心思考观察,我们看到文字,往往用世间智慧去看,去分析,去研究,逻辑上去比较,然后左思右想,求同,存异,画个八卦图呀,相同、相生呀、相变呀、相克呀搞来搞去,就是越搞越远,越搞越多,越搞越麻烦,就象这个密码一样,是个天码,你悟到了就一下解开了,你没有悟到,怎么追也追不出来,这个就要你积累功行。
30无形无相,就象虚空一样,见不着,摸不着,无形无相。佛法的本质,不能随心所欲的妄加论说,我最近看到许多QQ群上面,有的比较热闹,说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结论,随心所欲以他的为标准,比他长的,就砍掉,比他短的就硬往长处拉,比他瘦的就补,比他胖的就钻两个洞,都这么样的,好象他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人家说他什么,暗示他,他也不懂,象这种情况经常有,妄加评论,这个不是说QQ群不能办,办了之后,有的东西流于形式,没有意思。
佛法的本质因为它有毕竟空寂的本性,我们没有达到毕竟空,老是从它的左的、右的、好的、坏的方面去考虑,甚至拿佛经上的某某一句话来衡量,你这个话不好,你着相了,你有烦恼,你怎么怎么样,这些都是妄加评论。
31无我
真如实相不包括对自我的依赖,我们很多人想念有一个自我,其实无穷大劫以来,自我是不存在的。一说不存在,小乘就慌了,我都不存在,我修什么呀。其实这个我是法理上的自我,而不是肉身的我,肉身的我在呀,
我维觉在这里讲话,我维觉在喝水,我维觉在讲维摩经,这个肉身的我是存在的,但是从法理上这个我是不存在的。早上我吃面条有少的感觉,晚上数人,不够档次,道理一样,法我不同。
从这个法无我,反追到人无我,人无我追到道德范畴,把人无我去掉了,我们就能够舍生取义,到了法我,由戒生定,定能生慧。我们就可舍法相取智慧,这又是一个层次。
很多同修戒律很好,能够布施、持戒、精进不倦,这个基本上达到了人无我,但是法无我,比较难,要理上证入,维摩居士林讲三藏,你可以来参研。真正要达到开悟,还得修大悲咒,参善知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19
32不能从语言、观念上加以分别
因为它的存在,绝非观念可以规范的,人世间所有观念是不能规范佛法的,佛法在另外一个层次。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不是用我们现实存在的观念去规范它,其实在佛法的层次,什么东西都不许考虑,不思考两边和中间的状态,可以直接悟出那个道理来。但这起码要八地不动地无生忍的功夫。罗汉根基靠神通智慧的比照反复思维可以得到真理。
33不可以比较和比喻的
很多同修习惯用比较的办法,因为在我们世间当中,用比较就可以分别高下,我们这个世间是形而下的,在我们的世界求真理,往往是两方面的,二元的.或好或坏,再不就是一分为二,辩证已经到了最精微的地步,我是53.5%的正确,还有46.5%的不正确,精确到这个地步,可是这个不是佛法,佛法是直接跳过一切外相数量心念等等表层次的东西悟出的妙理,不用考虑这些表面的东西。
也不能用譬喻,什么什么象花一样,这个道理要两方面说,一个是不能用比喻,它的道理不能从比喻的表象上看 ,但为了宣张佛法,又要用比喻。佛说“一切有为法,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要用比喻,没有譬喻佛法不能说,有譬,大家就跟着这个比喻跑,那也不行。参见以指标月。
这是站在我们理解佛法的角度说的,而不是站在宣传佛法角度,佛经里可以有好多比喻。
34不依属于任何原因
世间标准看好象都是因果条件关系,科学家在其中找原因,禽流感爆发我觉得人和畜生会不会交叉感染,感觉是一圈念珠在转,没有断,就在网上说可以吃放心肉.还遭到某些修行人的攻击,说不吃肉不就彻底解决了。你维觉还鼓励人吃肉,冤枉。此事发生在布施论坛。这是悟出的理。发生什么事情 世间人习惯找这样那样的原因,佛法只是有一个相当微妙的相上的感悟,在因果上根本扯不到一块,在路上,看到,眼睛的,一朵落花,天上掉下一架飞机,花儿散开,飞机上的人全部没有活,飞机是全的。你当时就是感觉这朵花奇怪,不久有人说某地飞机,你马上意思到ABC…..一点因果都不是。
35与法性没有差别
它无处不在的深入一切事物。庄子说:道在矢尿,佛法更是这样,在任何一花一草,一扬眉一瞬目间,都有佛法的本质法性,一切实物都包含着,关键看你的悟性怎么样。
追随无生无灭,如果说佛法本质追随什么,它就是追随无生无灭、原本寂寥的如如,如如是什么意思呢,就象本来的那个样子,领会了本来的那个,就叫如来,否则就不叫如来。它本来就什么也不追随的缘故,是独立于这个表象之外的。
36实然真际
佛法本质的存在状态,便是实然真际,它就是实实在在的,真的在那里。因为时空两者的界限对于它无从生起的缘故,实有,空,它们是界定不了佛法的,
有的同修说,佛法是十一个层面的时空,还有的同修跟我说,他讲《心经》可以讲36种,可以深入到多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六维、多维空间讲,我说,哎呀我佩服佩服,但是我又不佩服,哪有十一维空间,没有这回事。有十一维空间,就是着空间相,佛法不存在于空间当中,空间是相。
佛法的本质存在的状态是这样,佛法的本质与真实相应,既然与真实相应,就没有随缘动摇的可能性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2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0
37没有随缘动摇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刚才说放屁的事,假如我这样说,很多同修要攻击我,维摩诘在放屁,他放个屁肯定有法理,那你的屁可能有么.听过今天讲法之后,可能不恭敬在下了,维摩诘是人的时候肯定会放屁。维摩诘放一个屁,维觉也放一个屁,下面还有一头猪,也放一个屁,你们可能认为维摩诘是佛再来,他的屁肯定有学问,维觉的屁稍微强一点比这个猪强一点,那个猪的屁就没有什么意思,哎呀,猪的屁的道理跟维摩的屁的道理是一样。这个问题呀,你不要说我直露,这个法理就是这样,法理不存在凡圣。它没有随缘动摇的可能性。
就象我们那天说的,讲法者是一个医生,现在要治理某某人身上见不得人的病,非要把他的裤子拉下来,然后来分析,还要拿钳子动两下,然后还要上药,这样才行,
如果不破掉那些名相的话,莫名其妙在那里转,永远也转不出来 ,刚才说的这个例子,可能极端,但是对大家绝对是没有坏处的,希望大家反复反复地思量一下,为什么猪放屁和佛放屁是一样的呢?
哦,原来它并不因为猪低下、佛高尚不同,而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生佛众生平等无二,猪的悟性跟佛是一样的,只不过佛马上能理解,猪是无明颠倒,但是它的那个动作身密是一样的。它已经感觉到了,但是它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修行人跟不修人的区别,他们都感觉到了,甚至发出了这个信息,也就是显出了佛法的本质了。但只有开悟的人明白其中的奥妙。
38佛法不依赖于六种秽尘,没有运动相,它始始终终在迁流之中,没有停留,也无从反推其运动之相。动静是错,多少,大小,都是错,也就是说你着了边。声香味触法都是秽尘。佛法的本质与空性相合,与无相投契,当然就没造作。
很多同修有点造作相,为了修佛而修佛,这就是造作,最高的境界是任运,也就是你横着来,竖着来,反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怎么样干就怎么干,但是随便干,随便说,随便做,都是对的。不超过规矩,不违背法性。
到了这个层次,这就是真正的开悟了,否则的话,那不叫开悟,好象知道一点 ,知道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打个比方,开悟的人在长江当中,他一下把那个鱼抓住了,只有一条鱼一条大长江,没有开悟的人,只能这样说,知道那个鱼在长江之中,具体在什么地方那不知道,要从头到尾地搜,可能要搜几十年,这就是区别。
造作,就是人为的,有为法就是造作,打个比方说,象男的女的相爱,要无为没有造作,矫揉造作就不好意思了,你说的话是假的什么的,一掺水就没有意思了。
这个法也没有美丽与丑陋,增涨与减损的区别,没有动静相,也没有生和灭,也没有最终的目标,它超越了眼耳鼻舌身六种感官的认识,没有高下也没有升降对立的区别,这是二边,做哪边都不行,做中间也不行,要把这个都去掉要找到里面的东西,这个就是一切实相方法修行实践把握不了的,恒常寂然的东西。
你相信它也存在,你不相信它也存在,你喜欢它也存在,不喜欢它也存在。所以说到这个地方,维摩诘就警示大目连,他说法的本相是这样,难道可以说得清楚吗?
那这里就有矛盾了,既然说不清楚,你维觉今天说什么,维摩当年说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几年说了什么。这个又是另外的角度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2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1
39无言说无显示
说法的人应该是这样,这就回答佛为什么没有说的问题,而听法的人应该是无所闻无所得,你有所闻有所得,你还是限制在那个相当中,你要把无所得的那个东西拿出来,无所得就不是我听到的那个东西而是我听到的下面的那个东西,把下面的那个东西拿出来,就是当下。
40活在当下
很多禅人都会说这个很时髦的话,甚至教训人,当下是什么东西?他以为现在就是当下,我感觉到我自己就是当下,这纯粹是乱机。
41净念相继
净念相继是什么相继呢?净念相继是无相的念头,已经进入了无相的这个念头才是净念,其它的,老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这不叫净念,这只能叫一念,这是着相之念,还是在水面上打漂漂,今天有十二万个念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问题你没有悟出,功夫成片就出来了,口头念还是量变不是质变。要和心相应,这个相应也不是说我念得时候是真心就相应了,也是指和真如相通。就是实相念佛,开悟念佛。
当下也是这个意思,当那个相的下面,听话那个下面,那个东西才是当下。而不是活在当下,简单等同于刚才讲法了,做好事了,时间加正念.他把这个当下理解为我现实存在的一切为善现象就叫当下,这是着相,还没有深入佛法。
为什么呢?维摩诘打了一个比方,魔术师给自己变幻出来的幻人说法,我们如果有所说,不就象这个一样吗?因为从根本法理上说,我们说法的人,听法的人面对的法都是空相。
下面还要说一个问题,既然是空的,那什么都没有,还说什么。这是小乘的说法,大乘空而不空。之所以反复强调空,是说我们始终要树立一种空观,在我们一举一动一思一念当中,始始终终要空掉,哦,空门,一切皆空,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这个东西,变一下,这就叫空了,没有变就着相了,说法应该有这种的造诣,抱这种的态度。另外要知道,众生觉悟的根器有利根有钝根,证道过程就有快慢、高下的区别。利根证阿罗汉四生就够了,而钝根要70大劫,就是一个小小的阿罗汉,隔那么长。
42无碍无止
我们要善于了解和认识,自己先要做到畅行无阻,自己从法理上,说法的表象上做到入空相。
43悲悯一切
用这样的菩萨心来赞叹大乘解脱道路。空亦不空,才是大乘。虽然知道空我还是努力教化,行善。悲悯一切念念不忘佛祖,常跟佛学。
44常思报答
开引佛道的恩德,某某善知识为我们开引佛道,我们要知道这个恩德。你有这个缘法,是前世修了多少大劫才有的缘。如果没有,你连大悲咒三个字都听不到,何况人家还教你大悲咒,还念大悲咒,还有机会在来听法。
前面是说佛祖,后面是说善知识。努力使佛法僧三宝继而莫断,代代延续,怀着这种的态度,才适宜演说佛法。也就是说大目连,不是不该说,应该说,但是说的时候应该是什么心态呢?我说了法,不应该有我说了法这种心态,要有实无所说这种心态。
第二个,要知道众生根基有高有下,我首先知道这个人是利根,这个人是钝根,这个人是中根,根据不同的情况,跟他说不同的法。说法的过程中,首先自己心法要达到一种无相的状态,然后呢,大慈大悲,怀着悲悯一切的菩萨心,怀有这个心来赞叹大乘的解脱道路,才能把人家引到大乘道路上来。
而不是这样想,我想出名,想赚钱,想打遍天下无敌手,我想给居士争口气,把这个法师压下去,有这种想法就完蛋了,就是个臭鸡蛋,应该悲悯一切。
虽然是个居士,但是要讲出正法,让大家得到法乐,真正这样修,才能够破迷,开悟。
最后还要说,讲法的时候念念不忘佛祖,佛法是佛传给我们的,恩从这里来,“吃水不忘挖井人”,还包括挑水人,开引我们佛道的人的恩德。努力使佛法僧三宝“继而莫断,代代延续”。之所以讲法,法不会天生天长,得到这个东西,今天传给你们,无论是经是教,菩萨把我点亮了,我哪怕有一点点亮,我就传给你,你又传给别人,代代延续,以这种心情,这样去说佛法才是对的。
论说法的本质的时候,当场的八百位白衣居士全部发心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大目连谦虚地说,我没有这样的辩才,我不敢去探视病情。
下面是迦叶尊者的事,他专门找穷人造福田!维摩诘说应该遍及一切.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3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2
45福田
供养佛法僧就是造福田,供养出家人,就和供佛无二。
因为在佛恩许的前提下,出家人享受佛的恩惠,你供养他们跟供佛无二。
意义在什么地方呢?你供佛法僧,供僧等于供佛,你自己造的什么福田呢?你皈依僧,三皈依啦将来不得了,如果这位僧人在未来大劫修成功了,他一定会报你这个恩,这是因果。如果他修成佛,很可能因为这个缘份,把你牵引到他的世界去。我们很多人不知道,想:哎呀你这个出家人,我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劳动来供养你呢?不知道有这个好处。
你供养出家人佛菩萨也会帮你的,明的去了暗里来了. 佛开了这个方便。肯定是兑现的,我这么多年得到的好处要比我布施多得多.何况有未来世的大福报!反过来出家人如果托钵的话,如果放着对富豪之家的乞求、施舍,眼光只盯在穷人身上,也是不对的.
应该按次第来,按实际的先后。比如说第一家是穷人,第二家是亿万富翁,就按照次序第二到亿万富翁家里去,按照迦叶的做法维摩家很富,那可能不到他家去。
佛有病的时候,托个钵去化牛奶或什么药,就到他家里去拿,这样成了佛团的后勤基地了。这才是大居士所应为。.
富的人,前世积善的修行人,修得比较好,前世修了福报,就象哪个儿子生活得好一点,长大了,就不管他了?
其实一个父母的心应该是慈悲、平等的 ,佛菩萨也应该是这样的,你不应该说:他有福报了,我专门找那个穷人,这样就有分别心了。
46比丘吃饭时应该怎么想
另外作为比丘,不应该考虑进食这回事,不要有我托钵化食的念头,“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而成的身相,为什么要坏这个身相呢?我们吃饭不是在保这个身吗?
恰恰是坏,坏这个身相得法身呢,所以我们要养这个身,吃饭是借假修真的。为了得到涅?不受后有,所以应该接受别人的施食,特别我们到了村落里面,如果心是空相,富的也好,穷的也好,冤亲平等。看到世间的形色,也不做美丑的分别,没有喜好厌恶的主观倾向,这个心才平等。
对于一切美好的声音也象对待山谷中的自然回响,不生主观喜怒之情。
对一切清香视为无香味的清风,对酸甜苦辣诸味如同嚼蜡,没有分别。
有人问佛,你为什么说鱼是美味的食物呀?释迦牟尼佛回答:我没有这样说过,我只是说法乐、以法为食才是最美的。
还有触,对于快乐的触觉享受,毫不恋念。
到了一个人家里面,给我们上好的饮食,就生起欢喜心,这样不行。到了一个穷人家里,他穷得只有几片菜叶子还有从前洗米的泔水,真正有慈悲心的出家师傅,他会说你布施一点泔水给我,那就功德无量了。
47吃饭事小悟理当机
如同已经得到漏尽通,无生智,把色声香味触法都看做幻梦假象,既然没有自我的存在性,生出的一切实物,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它的表象始终会幻灭的,也就没有使它存在的上帝,能作者叫上帝,世界是谁创造的?经常有人认为上帝创造世界。
本来它们就不存在,也就谈不上什么消灭。维摩诘的智慧,他从一个平平常常的吃饭,引申、开发出这么深刻的道理,把它始终引向最深刻、最玄妙、最正的、无上正等正觉这方面来,这就是大菩提智慧。维摩诘跟人下象棋,他也要把你引到这里来。这个智慧,没有兜很多圈子,事事处处都要引到这里来。
迦叶呀,如果能够不刻意放弃八邪,又能进入八种解脱,因为邪相和正相的本来是一回事,从而以邪相入正法,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诸位同修。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3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3
48怎么以邪相入正法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好懂些,譬如说:维摩本身是佛,但是他显居士相,这个相就是邪相,为什么呢?修行人应该出家,你为什么反过来还要回去做居士呢?还要结婚呢?还要发财呢?还要养畜生呢?维摩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显的是邪相入的是正法。
如果在五浊恶世,真心信佛法,但是不得已,要应付世间的有些事。我还是这个说法,你显邪相入正法,心正行为可以圆通一点,这样才能够发扬光大佛门事业,不然的话,你最后可能一事无成。
49法食
又能以一种食遍施一切众生,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众生。
这个食是什么呢?是法食,三点水一个去字那个法食,你不可能把你家的小麦做成馒头,供养那么多人。这是法食,你的法供养。法供养就是修善呀,念经呀,持咒呀,念佛呀。怀着这样的平等心去吃饭的话,那就没有生死界中的烦恼,也并未脱离烦恼的生死界。
没有生死界中的烦恼,就是说内心已经修出去了,但身又没有脱离。打个比方就很有意思,我本来是黄金,而且能量很大的黄金、金块、金团,但是这个时候呢,又不表现出黄金的样子,外在和石头一样,自己跑到三界中来,是为了把别人也变成黄金。当然黄金变不到,我只是说这个道理,这就是菩萨之所以入五浊恶世的目的,
怎么入五浊恶世的方式.既不象众生滞留于生死之间,老是六道轮回,因为菩萨修福修德修慧,可以出去,但又没有离此世间而入涅?,佛就是表演在逝多林间涅?,在这个世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50怎么对待供养的施主
不应该因为给你多或好的食物受大福报,也不应该因为给你少和差的食物受小福报,受食人也不计较多少损益,释迦牟尼佛最后的供养,那个纯陀供养他之后,涅?了,纯陀非常惭愧,他说:佛呀,我真的不想做这样的千古罪人,为什么你吃了我的供养之后你病了,现在要涅?了,他痛哭流涕呀,佛这样说,你放心呀纯陀你这是最后供养,什么人的供养都无法代替你这个供养,我一生当中有两次供养功德最大,第一个是谁呢?就是那个牧羊女,她供养我之后,我成了佛。第二次就是你,纯陀,你供养我之后,我身心都涅?了,所以纯陀因为最后供养的大功德,完成了布施波罗蜜.
佛没有这个分别心,佛当时自己也想涅磐,想着想着就这样了.这是应该交代的.
这就是入佛道的正当之途,是菩萨道,而非声闻道,声闻道是七地以下的菩萨。说穿了大菩萨是不讲究形式只讲究内容,以这个态度去乞食就不辜负人们的施舍,听到这个法,迦叶得到未曾有的启发。
象维摩诘那样在家人的名份,他辩才智慧如此特异、卓越,一听他的劝言,谁不想求无上正等正觉之道呢?所以从那个时候,他不敢劝别人追求声闻道和独觉道,所以他不敢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4
51须菩提的困惑
他说我也不敢去。说有一次他去乞食,维摩诘对他说:须菩提呀,如果你能对乞食做平等想,那么一切诸法都没有差别了,这样由具体的食物兴起对待法尘的看法、如果能对一切诸法做平等想,那寻求乞食也就不做分别想,也就是穷富均等,能够以这种态度吃饭,才可以乞食了。
(1这个他当然懂,下面就引申了,须菩提呀,不要刻意去断除淫欲嗔怒愚痴。我们很多很多人,烦恼,淫欲心很重,有一个同修说:维觉师傅,我真想去搞一夜情,我实在受不了,我要疯了,我现在很恨我自己,我想把那个东西去掉,我很嗔怒,我经常打我自己,我很愚痴我很笨,所谓刻意断除,有这个想法,其实不要刻意毁损自己,就是随缘,随其自然,但又不与它们相伴而行。
(2不用等到身体坏灭,才去追求万法等同的一相。
不要等到我们退休了,才去享受生活,我们现在虽然艰难困苦,我们同样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艰难,要有这个心胸。同样的道理,不要等到身体毁灭了才追求和万法同归的一相,所谓回归大自然,现在就是和万物和谐一体的。
(3在追求智慧上,现在就可以追求万法等同的一相,不必等到我们开悟之后,到了我们身体死了,“生死一如”了,那时候已经迟了。
(4也不用等到愚痴贪爱灭尽,得到菩提解脱。
有的人说:我这么愚痴,我怎么解脱呢?我还爱我老婆,我看到女同志我还动心,看到男同志、帅哥我的心还微微那个,想到我是出家人、修行人,我才熄灭了。
六祖大师和维摩诘都说了一个共同的、至高无上的法理:烦恼即菩提。大家要这样想,你看到女生动念的时候,表面上是这个事,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事,不信你去试试看,错了你找我维觉,我不叫维觉,我叫伪觉,不一定是我正在烦恼、正在贪,那个东西转一下就是菩提了,关键就是要转一下。所谓:转境即同如来,转法华就是佛,就是这个意思。
哪怕是犯五逆重罪也可以同样得到解脱。
(5这当中既没有解脱,也没有缠缚,既没有对苦集灭道四谛的追求,也没有对这四谛的证悟,并非已得到正果,也非不能得到正果。
为了解明这个意思,把下面这两句话重点讲讲:自己已不在凡夫位,又未离凡夫位,不离凡夫不是圣人,但是他自己的道行又超出三界,所以并非不是圣人。
也就是说,不追求苦集灭道,但并非没有对四谛的证悟,做是做了,但没有这个名相。本来是佛,显的是八地菩萨相,并非已得正果,但也不是不能得到正果,实际已经证了。
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就好比一个伟大的人物,表现一个凡夫相,到我们民间来微服私访,他并非是个凡人,但却是个凡人相,佛菩萨应该抱有这样的心态,不要说我是佛菩萨我为什么干这个呢?维摩是古佛,为什么还跑到这里来结婚,当然跟着他结婚,做他的儿子那些人,可能都是他的前世的有缘人,有的是他徒弟一同来度生的。
这一辈子,你显个女相,我显个男相,大家在天上商量好了,在戏台上演戏一样,卸了装以后都到天上去了,是一样,是过程嘛。
(6以下的道理也是一样,虽然修行三十七道品,成就一切舍恶从善诸法,但其行道又远离或善或恶的法相,关键是什么呢?一言一蔽之,就是不要露出这个相来,行动要真真切切的,一露出这个相,即使是真的也不合乎佛门行动心法的规矩。除非有必要向世人宣告,并且作为表率来度化他们的时候必要的示现。否则你就不是真菩萨了。有这个相,无论从心法上实际上,你功夫都没有到。
(7下面有一段最著名的议论,跟大家讲一下。说:须菩提,那个不曾见佛,不曾听佛闻法的外道六师,佛的时候有96种外道,大的邪师有6个,做你的师傅,你跟着他们出家,他掉地狱你掉地狱,你就可以从我手中拿饭。
现在,维摩诘这么一个大菩萨怎么这样说呀?
(8须菩提呀,如果你能够全副身心于邪知邪见邪法,不追求佛法实相的彼岸,而且你能够置身于三灾八难,不觉得难是难,不追求无难,不以难为难,不自求无难,如果你明白,烦恼非恼,虽然烦恼而仍然清静,就是久在茅坑不嫌臭.抛弃对清静法的执著追求,本来我们修行是要修清静法。
离开清净法你便得到了与一切世人都无诤的最胜三昧境地,本来善顺法相善顺群心才能这样.
一切众生也因为得到这样的你的护卫而得到三昧定力。如果你根本不是那些施舍供养你的人的福报田地,甚至供养你的人,因为供养你一碗饭堕入三恶道,你吃了他的饭他就犯罪。
如果你和众魔联盟,做他们的同伴帮手,那么你就跟众魔和烦恼缠盖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你对一切众生有怨恨之心,而且诽谤诸佛世尊,诽谤佛的教法,僧伽大众,因此而不能证取涅?,你能够做以上地些罪恶的话,你就可以从我的手中吃饭。
就象我们跟一个高中生说的,你要是天天上网,天天泡妞,天天赌博,天天打架,你就可以考上北大,这么一个怪理。
(9这个时候,须菩提,弄糊涂了,怎么回事啊?大菩萨啦,你跟我这个小菩萨开这个玩笑,你叫我反对佛,跟佛对来,跟外道,跟魔联合,这样就可以吃你的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时候维摩诘很慈悲地告诉他说:唉,须菩提呀,不要怕,拿你钵来好了,如果是如来世尊变化成一个某某人对你说这些话,你还怕不怕?须菩提说:如果是世尊变化一个人,我当然不会怕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5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5
52佛也忽悠菩萨
维摩诘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实物都是幻化之相,你今天本来就无须畏惧呀,一切语言能表达的东西都离不开幻化相,是不是?那么有志之人,因为不着文字,也就不起幻相,所以也就不必怕了。为什么呢?文字的本性违背法的实相,抛弃了文字也就得到解脱了。所以解脱的本质,也就是一切诸法的实相。
这么一段真有意思,维摩诘反着说,他的话虽然反了,道理是正的,心是正的。
禅宗很多很多的句法,包括末后句,第一句,中间句,你自己去参悟。在音声法门当中,它到底是正的是反的,你自己去掂量掂量,如果你可以很自然的判断,你就是八地菩萨的根器了。
这样一来,200位天人得到清净无碍的法眼。
维觉小结
在法眼面前,不管是万花筒还是什么,千变万化,法眼始终看出那个真实东西。要总结好规律.
今天维摩诘跟须菩提说的话,哪怕是反的,道理是正的。我们世间上很多很多的话,包括禅宗讲的放屁,都是神异的智慧自然显现,放屁是臭的,道理是香的啊。
下面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法第一的,他也不肯去探病。
53说法要对机知道根器
他曾经给好多比丘讲小乘法,维摩诘指出他的错误。为什么呢?维摩诘说:富楼那你先应该入定中看看这些人有何等的根器再说法。为什么呢?如果你把污秽的食品放在珍贵的餐具之中,那就不好。你知道这些比丘想念的是什么?反过来说,你把琉璃之宝当成一般的水晶,也不行。
你不了解众生的智慧根基,就不要用小乘法去启发他们,也就是说他们身体本来没有受伤,你就不要伤害他们。他们要行大乘道,你就不要指一条羊肠小径给他们,不然呢,就象把浩瀚的大海倒在牛脚蹄踩出来的水坑中,那是糟蹋了,对不对?也不要把耀眼的日光,等同于晚上萤火虫的光。
富楼那,跟你听法的这些比丘,曾经许下过大乘道的宏大志愿,只是中间因不同的原因,暂时忘失了初衷。你怎么用小乘的劣根法教导他们呢?小乘法的智慧实在是浅陋,简直象瞎子一样,无从分辨一切众生的根器利钝。
这个时候,维摩诘就入三昧大定,让比丘们看清自己的因缘,原来五百世之前,他们就跟佛修善积德,发了菩提心。他们立即豁然开悟,恢复了求菩萨大道的本心,而且给维摩诘敬礼,象礼佛一样。
维摩诘就为他们说法,使他们在去向无上菩提道路上不再倒退,所以富楼那虽然是说法第一,在妙法莲华经里就提到了:富楼那可以代佛说法,无穷大劫以来都是代佛说法。但声闻小乘既然不清楚众生闻法成道潜力根器,就不敢去了。
54怎么样的心态说实相法
下面是叫摩诃迦旃延去探病,其实这里面都是佛菩萨慈悲互相导演的。有的人这样看,800菩萨、500罗汉都不是他的对手,只有文殊菩萨勉强跟他打个平手,那个维摩是何等人!既然你那么高,你怎么不出家?不成佛?如果有这样想法,我们这部经就不要讲了,佛也不用讲了,佛讲这部经的目的是鼓励我们在家居士好好修行。其实只要你得到无上智慧,你就是圣义僧,虽然没出家跟出家有什么两样呢?维摩本来是古佛.
往昔的时候佛祖给比丘扼要地演讲了佛法要理,迦旃延在之后演绎它的基本义核心义,说苦、空、无我、寂灭的意义,这个时候维摩诘就来说:迦旃延,不要怀着有生有灭之心,说实相法,实相法不应该有生有灭,一切诸法从根本上说,是无生无灭的,这就是无常。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6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6
55无常
所谓无常,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当国王,明天当乞丐,这是世间人理解的无常。无常就是没有常相,没有常态,我们说人世无常,好象时间变空间变没有规律才是,这个无常是我们的曲解,真正的无常是说根本上没有生相也没有灭相。生相灭相就是常见之态,常见之态没有了,就是它的本相。
56苦
以大乘知见洞察死生中五蕴原来就没有生起,色受想行识原来就没有生起,这便是苦的意义,没有生起但是你生起了,所以苦!
57空
一切诸法从根本上说无所存在,这便是空的意义。表面上还是存在的,我维觉在讲法,我是个男的嘛,我还存在,但是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从空性上说不存在,我讲也好不讲也好。
为什么说我没有讲法呢?我讲只是把大家心中有的东西给你指出来,我并没有给你讲什么,认识到我和无我原本无二无别,这个就是无我的意义。
一般人的无我是这个层次,克制自己成全别人,我在修行,我在听法,我在吃饭,我把我的世间欲望克制到最少以至没有,我把我的心调柔到正道上来,这个叫无我。维摩诘是从最高法理申辩的,他说:我和无我原本无差别的。
我们回到《金刚经》的偈里看,“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当中,有好的有坏的,好的坏的并不是真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差别,才是无我。所说好并非好才是真的好,这个才是无我。如果所说好是好,好就是好,我就是我,好就是我,自己是自己就是我了,好是好就是有我了,好是不好或者说好不是好那就不是我了,是从这个理上的。佛门判断一个东西说好和坏,如果按照数学推论,A是A,A就是我,现在A不是A才是那个A,才是无我。这是《金刚经》最根本的智慧原则。
58怎么使天眼
阿那律天眼第一,他有一次做经行,什么叫经行呢?就是一边诵经一边来回走动。有一个梵天王向他敬礼:(梵天的智慧很高,福德很高,但是没有究竟解脱的)问阿那律,你的天眼能看多远?阿那律说:释迦牟尼佛所住世的佛国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看到,清晰得就象手中握着的庵摩罗果。一种果子,比鸡蛋小一点。
这时候维摩诘就问他:你那个天眼到底是心意想出来的景象呢?还是不需要心相便可以见的景象呢?如果需要心意想,那你就和外道五神通一样,如果是无作相的东西,它就属于无为法的范畴,无为法的东西,你就根本看不见了。当时那些天人闻所未闻,就向维摩诘致礼问道:如果阿那律有色着相,不是真的天眼,那谁是真天眼呢?
维摩诘说:佛世尊就是真天眼!世尊常常处于三昧禅定之中,一切佛国无所不见,但他却不会对形色世界着相,不去分辨精粗等相,这才是无相、如相地看待,无相是眼中无相,如相是实际上和那个相真理接近。
我们举个例子:维摩诘说的是这么一个境界。就象我们现在很多的修行人,偶尔也能空一点,在那一刹那,他能空一点,知道无相,空一点之后,一天24个小时,哪件事真的悟出来了。但是他还没有达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佛的慧界,到了那个境界,根本不只是一件两件,而是一天到晚都处在这个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任运自然。
达到彻底任运的地步才是佛世尊的境界,佛世尊天眼也是这样,他并不需要去看,但实际他事事处处已经看出来,阿那律没有肉眼睛,还要用那个天眼睛去观察。
维摩诘在这里开示:我们很多修行人还处在低层次,就是好不容易开发出来一个能够透视的,透视肉眼看不到的天眼境界,能用,很高兴,其实这个层次也不高,因为后面还有法眼、慧眼、佛眼,从这个意思上看,佛眼才是不着相的。阿那律所用的眼。也还是从心念发出来的。有意识的.不自由.没到化境.
有这个想法的话,就属于有心相的范围,佛世尊呢,要比这个高,如相无相地对待。所谓真天眼,就是始终在真正的三昧禅定之中,一切佛国,包括远方的禁地都能知晓,佛祖头上掉一根头发下来,他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宇宙中所有的事,而你阿那律知道吗?你顶多只能用眼睛去看一看,我想看什么事?所以这样比较起来,就好比这样说: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终于能够加减乘除任意运算了,但是一个真正博士后、院士,他们就不是这个水平,小学生拿了一百分能跟博士的一百分相比吗?具体就不讲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6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7
59什么是真正的运用戒律
优波离你去看病吧。优波离遇到一个什么难题呢?说两个比丘犯戒,不管他是什么戒(比丘戒有250),觉得后悔,又深以为耻辱,就不敢去请示佛祖,便来问优波离:我们犯戒律了,为了解除我们的疑惑和悔恨,请指出批评,使我们免除罪过吧。
在忏悔中。于是我依据戒律为他们解说,这不行那不行,我们要牢记这个教训等等,要发忏悔心,这个时候维摩诘就来了。
维摩诘说:优波离,你不要再增加两个比丘的罪过,为什么呢?你应该直接除灭他们的负罪感,不应当搅乱他们的悔罪之心。为什么?罪过的本质,不在心内,也不在心外,也不在内外之间。他又上升到最高法理,最高法理,它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中间。佛世尊说过:心中有秽垢,众生才有罪垢污染,如果心中清净,众生自然就无垢无净。这是维摩诘经最重要的几句话之一,心即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这个心不是我们的肉团心,而是我们跟佛一样的那个性,就是我们的悟性,对待每一个相,刚才说了不着文字相,同样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事情,也不要着相。
如果你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是说你直接地从内心深处把有相的垢病去掉了,而不是在外表上。就是真正进入了。
这里的说法,与《心经》道理一样。不在外不在内不在内外之间,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不多众生不少,心的本质是这样,如果你认识到这个,那罪垢等不也就没有了吗?
一切诸法代表的实物,不也是这样吗?它本质无不系于如如之相。
60罪性空
如果悟出罪性是空的,那罪就不是罪了。释迦牟尼佛脚指头一按,世界这么清净,山河大地什么原是平整的,我们心本身是如此。悟到这个天地,那其它的罪什么的本身都没了,这就是智慧,得到无生法忍才能到这个地步。
达摩祖师说得离奇一点,你就是犯法、杀人它也缚不住你,因为得了无生法忍,这是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
反过来说,得了无生法忍的人,会去犯法吗?会去杀人吗?就象佛祖时代,有人说某阿罗汉跟哪个女子有染,把肚子弄大了,佛说阿罗汉会去强奸吗?他已经出了三界家了,他那个家有多大啊?除非他是假阿罗汉。
就象让阿罗汉去犯淫戒一样佛说是不可能的。根据这样的道理,一切众生的心相本来是没垢没染的,象优波离一样,但因为我们有妄想,就有垢染了,没有妄想,就清净了,有颠倒想就垢染了,没有颠倒想就清净了,如果起有我想就是染垢了,不起有我想就是清净,所以一切诸法生生灭灭,没有一瞬间时间上、空间上的暂住,象金刚经上说的:如梦幻如闪电,独立生灭,不是相待的。
即使是一念刹那的短暂稳定性也是没有的,都是妄见产生的,我们这个法尘。现实可以琢磨、可以想象、可以感觉的这些东西,都是妄想产生的,它的本质意义不是这样,现在表现的一切实物,象梦一样,象太阳下的蜃影一样,象海市蜃楼一样,水中的月亮一样,镜中的相一样,都不是真如实际,都是从妄想产生的,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就懂得真正奉持戒律,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叫善于说戒律。
我们说戒律,要说到无上正等正觉上去,而不是说一条、二条,这样说就是凡夫说,当然我们有的人连凡夫都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强调的是如来真实义,直取如来菩提性海之珠。
这两个负罪的比丘说:这才是真无上正等智慧啊,连优波离也不能达到,优波离持戒第一,没有他说不出来的道理,我想除了如来世尊,二乘声闻,包括菩萨身,没有哪个能组织如些雄辩和使人欢快的议论,哎呀维摩的智慧达到什么程度!他们消除了疑惑和负罪感,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发誓愿:希望世间一切众生都得到维摩这样的辩才,因此他也不敢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7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8
61出家之道
所以就让罗?罗去探病,罗?罗是佛的儿子。他和人家谈出家的好处,放弃了转轮圣王的位子,出家有功德利益,维摩诘听到他按佛的原则讲出家好处,就给他补点子。
(1维摩诘说:罗?罗,你不应该讲有什么利益功德啦,为什么呢?出家的本意不是求利益,不是求功德,只有一切有为之法,去求利益功德,讲功德它就是生住异灭的世俗相、生灭相,这个事物怎么样有利益功德呢?
(2出家求道是属于无为法,无为法不是世俗界的东西,那就不要谈什么功德啦。
那真正出家修道的人,阿弥陀佛,各位同修认真听一下,他们既不贪图涅?的彼岸,想修什么八地、十地等觉等等,也不厌弃此生世间,但是也不滞留于世间。
在这个世间逗留,那么多的亲眷,甚至有的梦中情人,生死患难弟兄,好徒弟,很眷恋这个地方,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修行的目的。
远离了62种邪僻见解,本身就处在涅?境界,一举一动,就是我经常讲的:哪怕咳嗽、打喷嚏、放屁都在涅?状态,它表法理,凡夫就不行,这便是一切圣贤所受持的、所奉行的出家之道。
(3真正出家修行的人能够降伏一切魔众,可以救度五道中的一切众生,可以获得清净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可以获得信、精进、念、定、慧五根,并树立相应的五种成道的依据,真正的出家人,是不受世间人和事的拖累的。
出了世俗家,可是穿上袈裟事更多的,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了.又想老娘,又关心老婆,甚至世间事,还要发财,没有钱烦烦恼恼,这个很难的啊。这是半出家的状态。
(4心中不染烦恼,无烦染之心,那就不造众恶了,由于他息心了,去掉执着了,那么就可以摧折外道。
(5由于真正出家了解因缘假合,超出了假名施设的实物,语言是个假名,我们自己是四大合和,超越这些东西。虽然从生死世间的淤泥中来,象莲花一样,莲藕从淤泥中长出来,但却不因受这一道而执着牵累,心中有佛智慧,那就不会受牵累,在淤泥中的莲子,在五浊恶世的修行者,放弃对自我对外部事物一切追求,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生理的我们都好说,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都可以放弃,但是心理的就不同。有的人说,我不做那个事,我想一想不行吗?我作梦不行吗?你作梦,只要还想那个东西,就没有修到家。
(6不受任何干扰,内心得到道法,便充满喜悦,是法乐,由于不起计较,能够随顺众生,爱护众生,又能观察众生的根器,依佛法使他们修善去恶,真正做到这些,才是真出家。
有的时候有人问我,维觉这样做,你是不是很烦恼?
我说没什么,我当然不高,但是这个心法是有的.
(7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摩就对诸位长者的儿子们说:你们应该趁着世尊住世的正法时期,一道出家修行,为什么呢?佛世是不可轻易得遇的,象优钵罗花。那些长者子说:我们听佛说过,要父母允许才能出家,维摩诘说:是这样啦,你们一旦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也等于出家了,就是道行具足了,不是说头发要剃光,才是出家。所以我觉得我维觉是个出家人,因为我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跟维摩说的那样,我想大家也有这个想法也想出家。这个说法是佛所认可的,维摩诘经,是古佛再来说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7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29
62佛本无病
阿难是佛的堂弟,佛有的时候,就经常叫阿难拿着钵去化牛奶,肯定是找维摩诘最好,对不对?当然别的人也有供养,维摩诘本身是菩萨,他家里那么大的财产,只要佛有事他当然知道,理所当然供养,给是肯定给他了,但是跟他搞点游戏。
阿难说:佛世尊有点小病,要喝牛奶,叫我在等候施舍呢。
维摩诘就说:阿难,你可不能这样说啊,如来世尊有金刚不坏之身,断一切恶普及一切善,哪里有什么疾病?哪里有什么烦恼?闭上你的嘴回去吧。这个话一下就给了阿难一个耳光。
阿难不要诽谤如来,不要让那些异端外道听见你这番粗陋的话,别让具有大威德的梵天王、净土世界没有到来的菩萨听到你这番话。你想,转轮圣王因为一点点的福德都不会生病,何况是如来世尊无量福德超过三界呢!
走吧,阿难,不要羞辱我们,外道修行一听到你这个话,便会这么想:还称为一切天人世尊呢,自己有病痛都救不了,还能救度世间别的病人?
维摩诘跟他开这个玩笑:快快悄悄地离开呀,阿难不要让别人听到了,你应该晓得了一切如来之身即是法身,是戒定慧道行所聚,并非三界有形有待的思欲之身,如来身,是从这个角度说的,我们这个肉身只有思有欲,佛祖为世所尊重,超越了三界众生,佛没有过去的恶业,没有惑,没有烦恼,除尽了一切有漏的业因,佛身所谓无为法的境界,是一真境界,绝不会堕入生死诸道,这样的法身哪里有病痛呢?
这样的一段抢白,把多闻第一的阿难说糊涂了,他很惭愧,这个时候的阿难开了天耳,他听到一个声音在空中说:阿难,维摩诘说的话是对的,因为佛世尊是为了救众生出离五浊恶世,故意表现出八相成道,行乞.生病呀这些个贫法啦,目的仍是度脱生死众生,我们也知道他并不是要到那个国王家去享受,他是为了救我们才和我们在一起。。
身教重于言教,对不对?八相成道,我们相信,这么一个人居然成佛了,这么高的智慧,我也去修行,
天音说:阿难取牛乳,不用惭愧!世尊,维摩的智慧辩才如此地难以比及,我不敢去看病的.
如此一番道理,有500个阿罗汉以上的弟子,都各自讲述了以往的经历遭遇,佛经就没有一一讲述,都表示不敢去看病,为什么不敢?倒不是说维摩青面獠牙,因为修行的菩萨,是以理服人的,如果在法理上差人一等,知解上差人一等,他们就具足惭愧,不象我们很多人有我慢,读了两句佛经,然后拿出来就成了自己的炮弹,不管是遇到谁,就是阿难来讲楞严经,说他讲不好,释迦牟尼佛来讲三藏,说他讲得不好,这个就奇怪了。贪嗔痴慢疑大行菩萨都是没有的,但愿我们大家能考虑一下。
在我们现世的居士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一个、一批、如果有的话,我们能不能在智慧上,在知见上,在神通上,在各个方面能够超越在形式上都能够出家的人,这是我们大家要努力的方向,阿弥陀佛,我维觉不敢说我超过他们,我只是这样说,我不敢比他们低。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8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0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
如同星汉灿烂. 佛菩萨他们要出来度众生,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有主有伴,其实弥勒菩萨也是古佛再来,大家不要认错了,好象他是十二地菩萨,有很多古佛再来,象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阿难菩萨、维摩诘菩萨,都是古佛再来,不是一般的人。
63未来佛的尴尬
在佛的十大弟子当中,没有弥勒菩萨,他没有做十大弟子之一,他是特殊的,他比十大菩萨要大,跟佛呢又低,介于这个中间,他的名字叫慈世。
佛就跟弥勒菩萨说:你去看病吧。弥勒菩萨就和佛祖说:我怕不能,我从前当兜率天天主的时候,集齐眷属大众说进到菩萨初地不退转的好处。
维摩诘走过来,对我说,因为兜率天有内院、外院,内院都是十二地菩萨,就是妙觉,准备下来成佛的,那天主应该是佛级别,他讲这个法。维摩诘来了,对我说:(大家想一想,这是天上还是人间呢?肯定是在天上啦,以前的事)弥勒,世尊曾为仁者你授记预言,说你再有一生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你依据哪一生而得到佛祖的预言呢?是过去生、现在生还是未来生呢?这三生实际是三心的问题,如果是过去生,过去已经消灭了,如果是未来生,未来还没有到,如果是现在生呢,一切法转瞬即逝,没有片刻的暂停,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既然心不可得,时间也不可得,那么同样的道理,一切的法相,包括我们的念头等都不可得,既不可得,我们就不执着眼耳鼻舌身意的表相,不执着的话,我们才能进入佛菩萨的境界。
就象佛说某比丘:你现在又生又老又消灭。如果凭据无生而得佛的预言,不生不灭才是名副其实的成佛之位,这个不生不灭证位之中,其实既然不生不灭是一个证位,就没有什么得到预言,也就没有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样一来,又为什么说你下一生成佛呢?这个成佛的预言是如如生而得的呢?还是从如如灭而得的呢?维摩诘就提出了一个两端的问题,他有意识地考他两端的问题,如果是从如如生、如如灭回答,任何一端都是错,过去、现在、将来也是错,因为这都是在世间的生灭法上打圈圈,没有进到深处。
就象我们听一个人弹琴一样,我们只听到声音高低、快慢,象婉转、缠绵,这些我们没有把握住。弹琴者这真正的心思是什么不知道,佛法也是这样,比这个还要深一些,通过音声来知道他的心声,这是从有形的东西来追求深层次内涵,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但佛的智慧是无相,根本不是这样,撇开一切的对立,所以没有数的相,包括前面的时间问题,还有就是无对立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考问弥勒菩萨授记的问题。
如果是从如如生而言,如如没有生,本来就在那里,还生什么?如果以如如灭而得预言,既然是如如灭,也没有灭.如如不生不灭的,如果你陷入生灭的任何一端,你就错了。
一切众生在本质上如如一致嘛,生佛平等。一切法在本质上也是如如相同。那么一切圣者贤者也就是如如。弥勒也是如如,一切法的本质也是如如,众生的本质是如如,你弥勒得到佛祖的预言,那众生也得到佛祖的预言。为什么呢?本质平等。如如就是指本来那个东西,达到100%的真实。凡夫和圣贤本质上如如没有分毫差别.你可以成佛他们也可以啊 !
另外,从了义上说,就不要和大家讲修佛有什么好处,大家已经是菩萨了,你再说这些,就不对机了。这些菩萨他们是要成佛的,既然是这么高的层次,和研究生讲课的时候,就不用说学习的重要性,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你只讲是怎么样才能成就的就可。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8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1
64觉悟菩提
(1维摩诘跟弥勒菩萨说,觉悟,就是菩提这个东西,它不是能以色欲之身获得,既然不能以色欲之身获得,那只能用修法身的方式获得,也不能以分别之心获得,如果你觉得有好处,那么相对就是坏处,有好有坏处,就是分别心,也就是说修佛是自发自愿的,不是因为有好处才去修。修行是自愿的.
(2寂灭无生是菩提。
菩提是觉悟佛道的智慧,你要觉悟佛道证菩提就是这个意思。寂灭无生是无相,
在相面前,心寂灭了,不因为相生这个心。比如说我们常人,看到一朵花,马上想到香,洁啊,美女啦,这是联想,还想到世间好多好多东西,甚至有些人比较伤感,“花红易衰”,有种种想法。
但对于修行的人来说,无论是见到花也好,大便也好,这个时候,要把这个相寂灭掉,不要追逐这个相,要懂得相后面的理,绝对不是用科学的办法分析:花原来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粉,花蕊,花叶等组成。
悟性的佛不是这样,他要除灭一切诸相,
不做观待是求觉悟佛道的智慧,观待就是攀缘,有攀缘心,佛是讲随缘的,没有缘,去找缘,叫攀缘。
(3心意不行是菩提,心无意念追逐相的缘故,因为我们六根当中,这个意根还是相,断除执着是菩提,人生在世有很多执着,心的执着、物的执着、身的执着,我们有很多见,颠倒见,边见,错见,见取见,见取见就是说执着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相当于自己的成见,这些见都要放弃。
佛法要离开执求,断去执着。我们有很多妄想,有妄想就有执求,有执求就有漏,落入了错见,然后做错事。
人有爱美之心,到40岁终于当了一个干部,这时向老婆一望,哎呀,这么丑,从前没发现呢,脸这么黄,肚子这么大,胳膊这么粗,手那么糙,一想在外面自己是个官了,有钱了,有地位了,想不该想的那些东西,颠倒缘就来了,从现实上就会陷入泥坑,在知见上不离妄想,执求妄想。
(4屏障是菩提,这是一个形象说法,我们要把一切的愿望、欲望遮断,把这个遮断就象有屏障一样,有这个防火墙我们就可以觉悟佛道。
(5不入是菩提,心没有一切贪着,贪着于色声香味触都是,心法一如不贪着。只在菩提心上,所谓不入是菩提,即是不着相的意思,我看到那个东西,不当做那个东西,才叫不入。更不随他转悠。
(6随顺是菩提,随顺于如如,如如就是真理的意思,一切闻思修都符合真理,要随顺于这个,不随顺于外魔邪道、自己的欲望。
(7安住是菩提,寂灭无生是菩提,我们要安住这个寂灭无生,寂然的法性。
(8到达是菩提,我们要到达真实境界,不要在我们这个器世间流浪,在六尘当中流浪。
(9不二无别是菩提,不二这个里面有意和法两种,所谓法是对象,意是心意,意在各种各样法当中有很多很多分别,要把A法和B法之间的相同点不是世间的同迅速地看出来。
我早上在办公,还有10分钟上课,就慌慌张张向外跑,跑的时候,钥匙串掉到地上,我说糟了,为什么呢?附近有两个门,肯定锁上了,跑去一看,真的。
跑了十分钟,跑得大汗淋漓,才赶到教室。这就是说心慌要跑,已经显示先兆,从钥匙掉了,意识到这个门锁了,掉到地上,那就是坏事,对不对?这个法就是掉钥匙,意就是意识到那个。迅速判断.两两不二!
(10等同是菩提,与虚空无区别,虚空的特点是没有什么任何相,菩提觉悟,它应该是无相的,跟这个是一样,最接近。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9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2
(11无为是菩提,无为法是觉悟佛道的智慧,其中没有生住异灭各种各样相,有了这种相就是有为,没有这种相就是无为。无为就是说它本来怎样就怎样,采取的方法是任运.
比如说:也没有看天气预报,天气很晴朗,出去的时候,偏偏想带把伞,为什么搞不清楚?人家还说你是装在套子里的的人,相信自己,最后不是下雨,而是出了大太阳,晒得人受不了,在大家都很糟糕的时候,咱一个人在阴凉的伞下多逍遥。这个就是做到了随心所欲的任运。
有时候你把一个东西向谁手上一塞,说拿去,刚好你塞的东西,正是他等会儿需要的东西,没有经过任何考虑,达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无为了,不是有意作为的。道法的无为好像是自己掌握了诀窍不必千辛万苦而能无为而无不为。在事法上省心省力。佛门叫不造作。得真如、法性、法界、实相,不是因缘的造作。这个地步就可得到自在了。
各种各样的事情纷至沓来,也不忧恼,也不紧张,也不荒废.平心静气,自由自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比较潇洒。
(12知了是菩提,明白一切众生意识迁流,就是有他心通,众生有很多很多种意识迁流,虽然变来变去的,但你明白,他想什么。
(13根尘不接是菩提,什么是根和尘?根,我们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意,就是我们的念想,还有六尘,眼尘、耳尘、鼻尘、舌尘、身尘、意尘,六六相交,等于十二,根不追求那些个东西。
(14生死不回转是菩提,已经没有烦恼习气了,不会在生死界轮回。一无住处是菩提,形也好色也好意也好,我都不住,应无所住而不生其心,不住色着相,包括心相。这样,就是菩提了。
(15语言文字是菩提,我们讲过,语言文字都是表象,比如我叫维觉,我也叫山清水秀,我也叫正中,我正式姓吴,同样是一人,我们的语言文字就象这个道理一样,虽然讲的语言形式是不同的 ,意义却相同.
(16依幻化的有是菩提,性空就是法相空,万法性空,我们要心无取舍,什么东西都是幻化的,幻化的有,相上不是真实的。理上是。
还有,心无错乱是菩提,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横说横对,竖说竖对,乱说乱对,这个时候他行为就没有错乱,他做的什么事都没有什么错了。
(17善顺寂灭是菩提,寂灭性常清净,我们要随顺它。无所求取,不是说别的,主要是心不向外攀缘,追求六尘,那样就趋于六尘,无明着相。
(18看到万法没有差别也是菩提,万法平等。比如我们看到鲜花,鲜花蕴含的道理跟粪土蕴含的道理,在道理上是平等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用鲜花说法,你问我明天有没有好的早餐吃,我就拿一朵鲜花给你,你一看什么意思,我说就象鲜花一样有很好的、很实在的吃的。如果搞笑的话,我们用另外一个最差劲的东西,粪土,狗粪,用这个打比方,你问有没有?我说有,你一看这个狗粪,这么粗这么干这么爽,明天事理就是这样了,法是平等的。
(19不作比拟是菩提,因为万法齐等。世间法的比喻,往往是什么象什么,顶多是某个理和某个理象,但感情色彩必须一致。跟它法性不同,诸法等齐不是外表相似,不好比喻.一粒微尘能代表一切事物,比喻不能。但是上根的人也能通过比喻悟出法性,
(20微妙是菩提,佛法是悠远的,不是表面的,维觉就是以觉去悟,微觉是微妙觉,到了微妙觉的时候那1%的差是很难搞定的啊。如果没有无知的菩提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无知是对世间法的无知,撇开世间法,菩提金刚智慧就是觉悟了的最高智慧。否则以上的东西,是不可思议,这样有两百个人得到无生法忍。
下面是光严童子,所谓童子不是小儿,他是百分之百的修行人,修得象童身一样,心、身都是童身,象文殊师利童子,一般人还没有这个资格,你象我们居士,居士即除非修到菩萨的位置无淫欲念才算,但我们不是童身,是居士身,出家人虽然幼小出家,是童身,但是没有修到菩萨位,也不够资格称真正童子。
佛问:光严童子,你去探病吗?他禀佛祖说:我恐怕不行。(为什么呢?) 我有一次走出毗耶离大城,维摩诘刚好进城,我就向他行礼说:居士从哪里来呀?他说:我从道场来。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29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3
65何处青山不道场
道场是什么呢?有三个意思,一个是佛寺,某某法师的道场,居士有没有道场呢?有,居士林。
我维觉如果将来不出家的话,一定可建一个不大的居士林,而且可能办一个居士性的学校,要出家的话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个就是学道的地方,既然是学道的地方,没有说居士就不可以,很多人,连居士可以讲法也不知道,
佛经里面说到两个名词,我再强调一下,一是女人,女人并不是长着两个大乳房的,进女厕所的,能够生小孩的那个人叫女人,那是性别上的。
真正的女人是什么人呢?有的女子是,阿罗汉,菩萨,是大丈夫!有的男子,虽然是男身相、须眉相,但是他象女人一样,这个女人就是说,贪嗔痴比较厉害的人,就是女人,而不是性别上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白衣说法的是佛教衰败的原因么,佛本意是说世间没有其他的修行人说法了,只靠白衣做先锋,当然佛法衰微了,如果白衣不能说法,那维摩怎么办。如果白衣说法是佛教衰微的原因,开始不就那样了,佛为什么赞叹老维摩呢呢?佛运兴衰不是因为白衣讲法,如果是这样联系的,就好比说一个人喝水呛了,说原因是你。你冤枉么?
出家人,并不是说只是披上了袈裟的就是,懂得了正法的人也是,没有烦恼的也是,出三界的也是.佛门当中有一个圣义僧,圣义僧他就包括居士,居士中你开悟了,那也是僧。
出家,象维摩诘说的,什么叫出家呢?出家不是把胡须、头发一去,然后穿个袈裟,念个阿弥陀佛,敲个木鱼,吃个斋饭才是,那叫身出家,当然这个很难得,真正的出家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才叫出家,出了烦恼家,出了三界家,你要度自己度众生,有这个心愿,行动。
第三个,道场就是成道的地方,成道就是成佛道,维摩诘有一首开悟偈:十方同际会 个个学无为 选址做道场 心空即地贵 所谓净土在心,道场也在心,这是最高法则。我就问他:道场在哪儿呀?
(1他说:直心便是道场。我们修佛,心要直,不要勾,不要弯曲,不要缠绵。还有,内心真挚,不流露包藏虚假。
(2第二个发心修行是道场。内心要真挚是一切万心的根本,发心才能修成善事。首先五根当中有深厚的信根,这样才能够增长善德,你对佛法有信心,对哪个法师,哪个善知识有信心,他讲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入你的心田,你没有信心,他讲三年零六个月,你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听进去也反感,那就不行。所以信是功德母,象母亲一样。能养育功德。
(3菩提心是道场,心是菩提心,才能上度下化。没有发菩提心,你说你成佛、度人,那都是浅层次的。
(4布施是道场,持戒是道场,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布施不望别人报答,持戒的人依照这个规则才能得到成就。因为悲悯众生被愚痴所缚,心中没有挂碍,所以他们打我、骂我、侮辱我,我都能够忍。
(5精进是道场,是不懈努力,永不倒退。有些人修行,出家之前非常精进,出家三年之内马马虎虎,过了三年之后,有资格了,忘记了释迦牟尼佛还在上面,向后一看,徒弟来了,供养来了,道场来了,手机来了,甚至小车来了,名声也来了,他就慌了、乱了,把他提到哪个法师的地位的时候,结果这些东西最后把他压死了,表现和凡夫没有什么两样了。这就没有不懈努力。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0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4
(6禅定就是调服自心,使自己的心柔软,我们有很多心.都是猿马式,象醉象一样是狂乱的。智慧的人,一切诸法在前,有法眼的一看,是什么就清楚明白,而不是搞了半天还不知道ABCD,
(7慈心、悲心、欢喜心、舍离心是道场。平等爱护一切众心,就是佛心。悲心救拔众生苦难不辞劳苦,今天救了一个人,到了12点又来了一个人,你想睡觉他来求你,你说烦呢。当然你也要注意身体,更多的时候你要不辞劳苦,没有怨恨。比如说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度人,但是到最后他还是算了,尽管你开始就意识到,划不来,有没有计较这个问题呢,有的人确实不识抬举,你把心割给他吃,他说你的心腥,有这样的人,这就是众生难调。你真的爱怜他么。
欢喜心,我们同一切行善的众生同取法乐,法乐是最上的乐嘛。最后还有一个舍离心,我们必须断除憎恨、爱欲、痴。
(8神通是道场,注意佛在这里说的,神通也是成佛的道场,能得到六种神力的本领,但是要用这六种本领救济众生,这才是道场。所以很多人简而单之地说,说到神通它就是外道,其实这是错了,佛在这里明明告诉我们,神通是修佛的一个道场,跟慈悲喜舍,跟六般若密是一样的,问题是你拿来干什么。假如导弹、原子弹用在正义者的手里,你就是正义之师。
所以你有修行修出来的神通,不要怕被人瞧不起,问题你要是真修行修出来的,你要是靠什么外道,喝酒、吃药,搞点什么神通,你遇到一个蛇精,说了几句话灵了,你觉得你自己修成了,到处卖弄,到处赚钱,到时候还要下地狱的,那不得了。
(9修出来的神通,阿罗汉有六大神通,假如说你有宿命通、他心通,你告诉人他从前是什么,他现在想什么,他就相信了,你修佛还有这个本事,用天眼通一看,他家在什么地方,他家情况怎么样,他一看就起了欢喜心,起了信心,你这样度人,怎么不可以?有些人没有看三藏,说的问题很偏颇,一提到神通,就神通不抵业力来了,不抵智慧来了,佛的确在有的场合反对过神通,但在这里教导我们神通是道场。讲法要圆通。
(10解脱是道场,能获得八种背舍。背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弃坏事不干,舍掉坏事不干,使恶业不生。
(11方便是道场,我能够随顺教化一切众生。恶业不生是背舍,方便是随顺。
(12四摄是道场。布施,首先给他好处,第二爱语,说的话他受听,第三利行,做的事对他有好处;最后是同事,真正修佛的人,一看你是修佛的,我是修佛的,大家就高兴了。你是教书的我也是教书,就高兴了,但是有的人品质很低下,说同行是冤家,那是另外一回事。
(13还有多行、多闻是道场,广听了佛法之后,而且能修行。
(14伏心是道场,依照正观行事自求符合道理。降伏自己的尘世的念头。
(15三十七道品,当然也是道场。
(16四谛法,明白苦集灭道的道理,它确实显示了世间真相和出离之路,众生都在苦中,从生下来,就是各种业的聚集。记得看的动物世界,一只老鹰去抓蛇,蛇先把蜥蜴吃了,蜥蜴先跳到水里吃鱼,谁强谁吃,无穷大劫以来,你说该吃了多少东西,因缘转来转去,要还哪。
(17缘起是道场,我们在这个世界之所以六道轮回无穷无尽,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明,不懂得道理,无明到老死永无尽头,不断循环,所以老是在这里转。轮回就象在一个轮子里转,象轮子里的老鼠,在轮子里跑,越跑越快,但是还是在轮子里。
(18诸烦恼是道场,烦恼不离如如实性,所以六祖说烦恼就是菩提,那智慧从烦恼当中同样可以修炼出来。转变就是。
(19一切众生是道场,五蕴和合其实无我。哪一个是我呢?从无始大劫以来,我们的尸骨堆得象须弥山那么高,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一切诸法是道场,诸法本心是空寂,从这里我们能够悟出成佛的道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5
(20降服众魔是道场,本心不动摇,魔使我们心动摇,老是六道轮回,我们心不动摇,就降服了内魔,还有外魔,不管它怎么搞,不动。
这个成道,并非一定离开三界到西方净土去就成道,这个说法是佛的一种方便说,方便大家,因为众生希望有一个世界,到了那个地方之后,会慢慢修成了等觉、妙觉,然后回来成佛。就好比读书,在一个地方一直升级升级,升到博士后的时候,最后一年下来实习,这样该多好。于是针对这种心态开示了这样法门。
还有一种修佛方式,是怎么样子呢?并不离开三界,但是有清净心,在三界之内照样可成。听说在娑婆世界修一日,相当于在西方世界修一劫,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狮子吼是道场,传佛法印,无所畏难。虽然不是狮子,还有这个胆量,和底气。也是降魔。
(21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之法是道场,所有这些功德可以助我们修道成功。
(22得证三明六通也是道场,就是神通。三明六通了,烦恼就断了,障碍就清除了。
(23一念顿悟知道一切法是道场,一切智在一念之间得以成就。顿悟的人,从古到今没几个顿悟的人,从任何法尘可以明白任何其他的法理,一通百达.
如果能够这样,善男子,菩萨依据六般若密施行教化,度一切众生,那么他的一切作为举手投足都是道场,也就是他咳嗽也好、打嚏也好、放屁也好、打人也好都是道场,他打得有道理,里面暗示着佛理。象禅宗那个棒喝就是.所以他也不好去。这个大问题讨论完了,
66美色当前有怎么样
下面是持世菩萨的故事。
这节很有意思的,象戏剧一样的,这持世菩萨,是九地菩萨,他有一个特点,他在静中修定的时候,他能够象佛一样,但是他一出定就乱了,跟我们凡夫一样,魔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去害他的慧命。
他就带着一万两千个魔女,这个魔王装扮成天帝释那个级别的,魔王出行还有鼓乐弦歌相伴,到他静室中,魔王率众向他行礼,然后恭敬合掌问讯,然后一边站立,他还以为帝释天来了,便对他说:善来?尸迦,虽说你有福德,理当有这样的享受,但是也不该尽情的讲排场。
就跟魔王讲正法,你不应该对五尘六欲追求,应该从坚实不朽的方向去追求。魔王就说:你正式接受这一万二千天女吧,她们可以给你洒扫庭院,侍侯你左右了,说穿了就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跟她睡觉都可以,给你了。
因为他是菩萨,他心里想:你不要强加这些东西于我,我出家追随释迦牟尼佛修行,这个对我不合适,这些话没有说破,他有点胆怯,怕坏了他的道行。
维摩诘刚好就来了,说:这个不帝释,他是魔王波旬,来扰乱你的修行呢。维摩诘是金粟如来转世,他的法力高。他对波旬说:这些天女要给就给我,我这样的人应该可以接受,我是居士。魔王害怕了,他说:维摩诘,不要跟我作对嘛。他就想隐形遁去。但无法隐身,因为他使尽所有的魔力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维摩也是如来佛。
空中有一个声音说:波旬,留下天女给维摩诘,你才能离去。魔王害怕了,恭敬致礼,把他的一万二千美女送给了维摩诘。送给了维摩诘之后 ,维摩诘不是要她们侍侯他,干什么呢?他说:你的波旬把你们送给了我,你们现在应当发寻求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然后根据她们的要求说法,不是说我现在给你们讲最高指示,而是你希望什么就讲什么。
他说:你们已经有了求道的意念,有闻法、修法而生出的法乐,就不应该再留恋色声香味触的五欲之乐。这个魔民,魔女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很多修行人,可能包括我们在座的,修行修偏了,但是有一点智慧,最后怎么办呢?上等的是魔王,中等的魔民,下等的魔女,由于修行的功德,还是上升了,但是偏了。如果修行功德大,力气大,能力高,最后成个魔王,中等的魔民,下等的魔女,福报很大但是最后还是要轮回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1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6
67法的快乐
天女们就问维摩诘,什么是闻法、修法的快乐?
(1维摩诘告诉她们,也就是乐于尽形寿信奉佛法,<少林寺>里不是说:尽形寿不杀生,尔能持否?就是到你死的时间。还能做到吗。
(2乐于尽形寿供养僧伽大众,
(3乐于抛弃对五欲的贪着,就是财色名食睡。
(4乐于正确对待五蕴---色受想行识,认识到他们同冤贼一样,就是五条狼,随时要我们的命---慧命。
(5乐于正确对待四大---地水火风,认识它们象毒蛇一样。
(6乐于正确对待内部感官,象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将它们视为废弃的村落---荒村,没有一物可取。
(7乐于随时护持求道的意念, 随时利益众生,
(8乐于恭敬供养世尊,广行施舍,持守戒律,和人相处谦和无争,殷勤为善积德,修习禅定内心不乱,
(9乐于除掉心中的沉垢,得到清静明慧,清明的智慧,
(10乐于使人人发菩提,降服一切魔障,乐于除掉一切烦恼,成就清静净土,
(11乐于成就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修习一切功德,装饰道场,使道场清静,还要听闻甚深微妙法,但是不怯畏,我办了一个QQ群伏藏甚深法义,就是这个目的。
(12乐于成就三解脱门,不乐于世俗综合取证不合适宜的解脱,三解脱才是彻底的、真正的解脱。综合取证貌似解脱,实际没解脱,
(13乐于亲近修学同道,
(14乐于以平等心对待非修学同道,他没有修学但我平等待他,使他没有障碍,
(15乐于帮助爱护见解邪僻的人,
(16乐于亲近正知正见的朋友 ,
(17乐于心中喜爱清静,
(18乐于修习一切成就菩提的道法,总而言之一句,以上的快乐,
就是闻法修法的快乐,这样一来所有的天女们就听信了。波旬说:我想带你们到天宫去。天女们说:你既然把我们送给这个居士了,我们也想有真正的法乐,它快乐非凡,我们再不想去追求色声香味触等的快乐。
魔王说:居士呀,你可否放弃这些天女?魔王这样将他的军:菩萨嘛,应该成全别人的心愿,施舍他人,你现在把这些女的施舍我吧?那里面肯定有他的老婆。
维摩诘说:我已经放弃了,你带她们走吧,但愿一切众生,得法的意愿能够满足,波旬的愿望也能满足。
你看他的心胸多大。众天女问维摩诘:我们为什么还要住在魔宫,沉迷于五欲呢?维摩当然会给他们解释。
他说:现在为什么叫你们回去呢?有一个法门,叫无尽灯法门,
68无尽灯法门
你是一盏灯,你可以点燃一百盏一千盏一万盏,把一切黑暗照亮,而光明本身是无限度无穷尽的。姊妹们呀,(他叫魔女姊妹,多亲近呀。)那就好比有一菩萨,以慈悲为怀,要化导无量众生,使他们产生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保持他们求佛道的意念不灭,使他们随个人听闻的佛法得到提高,相应增长善法,这个就是无尽灯了。
你们虽然住在魔宫,凭着这个无尽灯法门,无数量的天界男女,都萌发了求道之心,这是对佛祖开导众生大法的感恩啊,也是对一切众生有所利益的好事,所以你们问为什么还要住在魔宫,就是这个原因。
众天女就到维摩诘的脚面顶礼,然后随着波旬突然消失。这么大无碍的神通力,有这样摧折一切的智慧辩才,我怎么敢去他那里探病呢,不敢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2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7
69无遮大会
佛祖就对长者之子善德说:你去探病吧。善德说不好:有一次,他家里开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开七天,在七天当中吃的、穿的、用的,凡是拿出来的东西呀,要拿就拿只要排队。
维摩诘说:举办无遮大会不是这个办法啦,你应当安排布施佛法的大会,那才是真正的无遮,怎么施舍钱财呢?善德:布施佛法大会怎么开呢?维摩诘:布施佛法大会没有先来后到之说,也就是对一切众生都一样供养,这叫法施大会。
善德:那怎么讲呢?维摩诘:菩萨以觉悟菩提为依据,有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四无量心。首先有想度一切众生有慈无量心,救助生死轮回的苦难众生,生出悲无量,以护持正法为目的,高兴,喜无量心.受持智慧为目的,行平等无舍,平等无分别的舍无量心,还有六般罗密,就不讲了,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大乘教法,用这些布施,才叫无遮大会。
70菩萨行法施
(1菩萨随时显示自己虽有肉身,但没有造作,虽然受人身,但是不造作什么。
(2为了使佛法弘扬,能够因时因地方便施教,为了救度众生用四摄法。怀着对一切事物恭敬而且克制自己的态度的心,排除了任何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骄慢念头。正确对待身命财三者,身见、命见、财见。
(3真正修习三种坚固法身,坚固法身慧命法财。
(4精勤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天也有恩德,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天,没有他们,没有龙王下雨,我们吃什么。如果是兜率天,多是未来佛,叫我怎能不想他!
(5慈心质直,立身修道,施行六和敬。
在僧伽当中,要做到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自己行为端正,乐于善法,追求正当的谋生方式。有的同修,方式有但是不正。
自性清静,欢喜善法,乐施清净圣贤,而且很高兴,不憎恶抛弃恶人, 即使恶人我也不憎恶他抛弃他,以悲悯心调服他。
(6培植对求道的深刻之心,按佛道而行。多闻以选择善的东西为前提,常常处在清静空闲的地方修行,随时不忘与世无争,都是一样具体的内容。
(7修习静坐,追求佛的智慧,我们有的人静坐,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作个模样,静坐的时候,要追求佛智。
(8以自己的修行为依托,目的在解脱众生所受的缠缚。
(9以修布施、忍辱、持戒三般若密,修三般罗密主要得到福德,修持三昧,能够享受到吉瑞妙好的相貌,乃至往生净土。
忍辱,他下辈子的相貌就非常的好。了解一切众生心中意念,便施以相应的教法,由得到智慧这个正业,心无分别,不取不舍,进入到诸法一相无相的法门。
(10一相,假如佛门还有一个相,所有的相不都是无相的么。如果说还有相的话这个相就是无相。
这是不二法门其中有一个菩萨说的,诸法有各种各样的相,一一之相,但都是无相的,万法皆空,空就是无相的。
世界上所有的相都是各有特点,但所有的相都是空的,空性的。由于我们福德、智慧两个正业,可以断除所有烦恼,所有障碍,所有不善之法。
(11有修诸佛道,成就三十七菩提法,获得一切智慧,修一切善报福德,所以象上面所说以法度人,才是法施智慧,如果菩萨在这样的无遮的大法会上施舍佛法,那他才是大施主,这样的场合,便是一切世间的大福田。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3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8
说法的时候,两百个婆罗门都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我也即时得到清净之心,感到未曾有。然后善德把身上的一个价值千金的璎珞解下给维摩诘,维摩诘推辞不受,维摩诘家里很有财富,同时他更有德行。
善德:居士勿必收下,然后随你的意给什么人好了。这才接受了璎珞,将其分成了两份,一份给参加大会最穷最贱的人,另一份奉献给难胜如来。与会的一切大众,亲眼见到这位主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又亲眼见到璎珞珠宝在光明佛国变成四柱支撑的宝台,宝台四周有美丽的装饰,装饰层层叠叠居然相互没有障碍,全都显现无碍,这个就是维摩居士林建造的方式。如果施主以平等心施舍最卑贱的乞丐,那他的功德和供养如来所植的福田是完全一样的。
有的经典说供养一个乞丐和供养一个阿罗汉功德不是一样的,但是你以平等心供养,有的经典说又是一样的,佛法很圆通。看在什么角度,什么对象,什么环境说,供养无数阿罗汉,不如供养一个八地菩萨,这是从修行的、供养的世间福德而言,在这里佛的角度是说,以平等心供养最穷贱的人跟供佛无二,这是体现佛的大慈大悲,同时我们布施的时候,不希望果报,这就是所谓的具足法施,否则就没有具足。照此类推,佛经看似矛盾实际是方便加真理的话很多很多,千万不要以佛打佛。
毗耶离城中有位最卑贱的乞丐,亲眼见到维摩诘的神变之力,听到这番说法,立刻萌发了菩提心,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最卑贱的人)。你说我怎么敢去呢。于是乎,八百菩萨、五百罗汉都向世尊细说了往世因缘,描绘了维摩诘的所行所言,纷纷表示,我们不敢去他那里探望病情。你想他的造化有这么大。最后谁敢去探望呢?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71地球之巅的双簧
大家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以智慧著称的菩萨,他跟普贤菩萨是释迦如来的左右侍胁,是作为智慧的象征,他的法相顶结五髻,手持利剑,下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没有什么烦恼不能斩断.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叫文殊师利菩萨,这应该是他最后的一张牌那,文殊菩萨先前还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他是七佛之师,这辈子做了释迦牟尼佛的徒弟,这就是我们佛门的师傅可以做徒弟,徒弟可以做师傅的好传统。
佛祖说:你去维摩诘那里探病吧。文殊菩萨说:世尊,跟这样高层次的人交谈真不容易,维摩诘深刻了解一切诸法的实相,善于解说一切法的纲要精髓,他能直接把握关键的东西,他辩才无碍,没有漏洞,智慧明达,什么都懂,完全了解菩萨所行的一切仪式,能够把握诸佛如来的身口意的秘密所在,他其实是佛嘛.
身口意的秘密,修行人修到高层次,通过他自身就可以知道世间的秘密的是身密。口密呢,自己说出来的声音知道一切。意秘就是从自己心田里流出来的想法知道一切。我们凡夫所想,是着相的,佛、高层次的菩萨他们想的,是接近真理的,当然要禅变,既然是这么大一个菩萨,能够降服一切魔障,神通变化也运用自如,可以游戏神通,智慧深入浅出,而且能够因人施教,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达到了究竟解脱的境地,你叫我去说什么呢?
尽管如此,是我佛如来的圣旨,我一定去看一下呀。
于是佛祖下面的好多菩萨大小弟子,包括天上的天人、大梵天王,心中想,如今两个德智超群的大士对话,最高级别的对话啦,必然讲妙好之法,就像世界级的顶尖高手,一号、二号种子选手两个人比赛,那肯定是巅峰对决啊,其实是表演的双簧。一时间所有的大众,包括八千位菩萨,五百声闻阿罗汉,成千上万的天人都跟着文殊师利菩萨去了。
这样,文殊师利菩萨和诸菩萨,佛弟子,梵天恭敬地围绕佛座礼敬之后就离开,到了维摩诘的老家毗耶离大城。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3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39
72第一曲万法皆空的道理
维摩诘想,文殊师利和大众要到我这里来了,他先就运用神力腾出屋内的空间,把所有室内的陈设以及侍侯他的人全部移走,只留下一张床和座,装出生病的样子,安卧其上。
文殊师利菩萨一走进房内,看见空空荡荡除了一张病床什么东西都没有。
这个时候维摩诘开口说:你好呀,文殊师利菩萨,你以不来之相来我这里,又以不见之相而见到这一切。
这个相就是相状,表面的那个东西,佛教认识论强调要舍去表面现象,把握本质,大乘菩萨强调的是本质和现象的同一性,现象就是本质,烦恼就是菩提,没有必要再在其他地方找到本质,直接地就转过来了。
维摩诘说的就是实物现象本质的既不可分又必须分别的关系,所以他就有这么一个命题,不来相而来,来嘛跟不来是相对,你是用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用我们的话就是虽来却没有来相,虽见而没有见相,菩萨才能做到虽住于世间不着世间相,就是这个法理。
再说一遍,来了不着来相,见了不着见相,住于世间不着世间相,好如说:居士吃肉并不着吃肉相,只是把它当作疗饥的粮食。
文殊师利说:是这样的,居士,如果来了,那就是说不再来了,如果去了,那就不再去了,为什么呢?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来的人是从哪来的呢?没有地方来,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也没有地方去,
他明明到了那个地方去了,怎么没去呢?这只是从表象看,实质上无所至,无所从来,是说从无相的角度,来非来才是真的来,去非去才是真的去,所可见者更不可见,因为他们讨论的金刚经的最基本的口诀,我们再回忆一下,就是阿罗汉非阿罗汉才是真阿罗汉,我们看到一朵鲜花,鲜花不是鲜花才是真正鲜花的意思。行动也是一样。
他说:把这个事情暂时丢下来吧?如果已经来了,并不再来,已经离去了,并不再去,为什么呢?来的并未从何处来,去的也并未向从何处去,这是从无相的角度说的。一切可以见到的,其实它又是不可见的。(不讨论这个)万法都是空.来去也是.
73第二曲菩萨为什么生病
居士你的病可以忍受得了吗?经过治疗有所减轻吗?不至于更严重了吧?世尊极为关心,让我传达最高敬意呢!居士你得了什么病呢?这个病而起的呢?病了多久呢?如何能好呢?这些都是问病的基本话。维摩诘他怎么回答呢?
他不说具体的病,他谈就谈法理,谈真理。维摩诘说:无明的痴萌生贪和爱,十二因缘嘛,十二因缘当中根本是无明,无明就产生贪爱,这个病是从贪爱而生,我们有人身,之所以有人身是因为我们有贪爱,痴,如果我们痴到家了,无明到家了,我们就变为畜生了,如果我们贪爱少一点,我们就可以上升到梵天啦,但还是在三界之内,还有无明,还没有断。一切众生皆病于贪爱,所以我便得病,大家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如果一切众生的病患得以消除,我的病也好了,你看这就才是菩萨的病,菩萨本身没病,他说一切众生没病,我的病也好了,为什么呢?菩萨为了众生能够离开生死苦海因此得病。。
菩萨已经修出去了,却有意在这个世界投生,这个世间既然有生死,也就有病苦嘛,如果众生得以除离病苦,菩萨也就再没有病患。
就好比一个年高德劭的长者,他唯一的儿子病倒了,做父母的也病倒,这个儿子病好了,父母自然好了。菩萨也是这样啊,一切众生,菩萨把他当作自己心爱的儿子,众生如果病了呢,菩萨就会生病,众生病好了,菩萨也就病好了,你要问我这个病从何而起呢?
菩萨的病是因为有大悲心,不忍见众生病苦而起,所以到这个世间投胎,虽然没有那个业,还是得病了,如果没有大悲心,就不会到这个世间,也就不会有这些病况,从根本上说是这样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0
74第三曲何处觅空
文殊师利又说:居士,你的室中为什么空空的,没有侍侯的人?这个文殊师利菩萨肯定知道,他有意识的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让大家思考。维摩诘说:诸佛如来的国土不也是空空之相吗?
文殊师利又问:空以什么为依据呢?维摩诘回答:空以空做为依据。文殊师利又问:空怎么还要凭借空的作用呢?维摩诘说:因为本来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是空啦,空还是空相。
文殊师利又问:这个空还可以加以分别吗?维摩诘没有直接回答:分别本身也是空。那么说能不能分别呢,不能分别,间接回答了。
文殊师利又问:空应当到哪去寻求呢?这个时候要注意以下一个命题。维摩诘说:应当到六十二种邪见中去寻求。(邪见怎么去求空?)文殊师利问:六十二种邪见又到哪里去求呢?维摩诘说:应当在诸佛如来的解脱中去寻求。说烦恼就是菩提,也就是说烦恼是菩提的种,什么是种呢?我们可以从烦恼中悟出真正的道理,没有烦恼我们就无从悟,也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无本之木”,虽然它的本是淤泥,但是没有这个淤泥就没有这个莲藕。
烦恼一旦得到解脱之后,它就不是烦恼了,转烦恼为菩提,把它变化了。菩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烦恼发生了之后,意识到这下面来的事果然相似,那就是菩提了,就是一种智慧了,解脱智了,因为那些解脱,你就知道真相,你知道烦恼的真正的意思。
那么诸佛如来的解脱又到哪里去寻求呢?如来解脱,这是挖根子,维摩说:应当在一切众生的心智念念迁流中去寻求。
人,经常用联想,想象,即使有很多人在打坐,什么都静下来之后,很多念头还是象长江水一样,无声无息的永流不绝,要在这个念念迁流中去寻求。这里面原来有一个前提,人人本心象佛,生佛平等,他也悟出了某些东西,只是他颠倒执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象有个畜生一样,因为今天要牵出去杀掉,它已经悟出来了,它就不知不觉地流泪,也不想吃草,也没有人打它呀,见到那个屠夫,往下一跪,它从前也没有见过,这个念念迁流里面就悟出来了。
佛呢,那是彻悟了,众生都有悟,众生没有实际意识到理在何处。就不能开解。有时您哪天很烦,果然那有些事不好,很多事是这样,大家都有这个感觉。
75第四曲菩萨以什么为法侣
维摩诘说:现在你问我没有侍侯我的人,侍侯我的人应该是哪些人呢?维摩诘家里有彩女,有老婆,仆人等,还有儿女,都侍侯他。维摩诘怎么回答,大家看看这句话,他说:一切魔众和外道都是我的侍者啦。这是怎么回事?魔和外道不是要取我们的慧命和生命吗?为什么是我们的侍者呢?
原来他是这样说的:因为所有的魔众都甘愿堕落于生死轮回,菩萨却处生死而不厌世间,既然不厌世间,与魔共舞、与狼共舞,一切外道都甘愿堕落于种种邪见,菩萨们虽然闻到诸见,但不为所动,也就是说他们是我的侍者,我是他们的主人,我见到他们不为所动。
如果我们能做魔和外道的主人,能做内魔的主人,我们就成了菩萨了,如果天魔、外道扰乱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大菩萨了,这样说,他就是我们的侍者。
本来菩萨是为了度生、制诸外道,降诸天魔现世,现在把外道、天魔当作侍者什么意思呢?到这个世界上来干什么呢?是为了救大众,本来修出去了,包括魔和外道也度,所以他们是侍者,那众生是不是侍者呢?肯定是侍者。
何必要旁边的那些人才是侍者呢?所以我这个侍者,多得很。菩萨确实又是众生的侍者。这是心法。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4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1
76第五曲菩萨病灶在哪里
文殊师利问:居士的病有什么相状?(就是有什么征兆,发冷或发热)维摩诘说:我的病无形象,(他是从法理上说的)所以看不见。
文殊师利问:这个病是关系身体呢,还是关系心呢?维摩诘说:即不关系到身也不关系心,因为身相是离散之相,四大合和,心相本来就是虚幻的,六尘是虚幻的,心即意、眼耳鼻舌身都是虚幻的。
对境我们起了心相,心相还是要禅变的,不禅变还是虚幻的。
那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成身相,如果身相有离散,四大会有什么变化呢?离散了你是你我是我,这个病也不在大地上,但也并非与地大无关,其它的大火大风大水都是这样。
大乘佛法始终是这样的,这个变幻既不在其上,但是也不能说与它完全无关,空亦不空,有亦不有,取其中道,一切众生疾病,尽皆由于四大不调,你感冒是风水不调,所以流鼻涕,打喷嚏。火不调要发烧。最后说:众生有病,所以我有病。菩萨是这样看的。
77第六曲菩萨怎么安慰生病的菩萨
文殊师利便问维摩诘:菩萨与菩萨之间,无病的怎么安慰有病的呢?注意前提是菩萨。
维摩诘说:既然是菩萨,你只要说五蕴之身无常就够了。那就没有必要再谈厌离此身。他本身深深知道这个道理。
就象我们两个好朋友,一个人什么都好,突然他家被贼偷了,我们说盗匪无常这样就够了。如果你再引申一下,生活无常,去修行吧,走吧,好像没有必要说,因为他是菩萨啦,是个真正的修行者,第二个,只要说无蕴之身有苦就够了,你说到这个苦就明白了,你是我是大家都是,明知道它的因,何必再说。
说此身有四大假合,没有自我就够了,不应该因知众生的空而放弃对众生的教诲,反正没有,我干嘛还要教诲你。
说这个身空寂就够了,不用再说追求毕竟寂灭入于涅槃,那是果。现在悔罪就够了,那就不必追溯今日病源于过去的罪,产生罪有恒常性的认识。
打个比方说:一个小孩子在床上撒了尿,你教他知道错了注意就够了,那你就不必要追究他,昨天为什么要喝水?是谁给你水喝的?喝的是什么水?这就没有必要。有的小孩在床上撒尿,并不是水喝多了,他有这个习惯。
菩萨是从因地出发,要解决从实际解决,悔罪就够了,知道忏悔就够了,你再追过去的罪,老是这样追就没有必要了。
第二个菩萨应该推己悲物。因自己的病痛,怜悯一切众生也有病痛。象爱自己那样爱众生,应当认识自己在过去世中,为修道受无量的苦难,今天想离开苦,所以应当念及一切众生也应该求道离苦。
也应当回忆从生以来,所修的福报,自念始终坚持正当的生活,必然能够生到善趣当中。
第三点,绝对不会因为治疗自己的病而采取不正当的方法。为了自己把蛇杀了,取他的东西来补我们的身子,这是不对的。我们吃动物的肉,应当看作是吃自己的孩子一样想。
菩萨心中不起忧恼,哪怕身死了、命终了求道不会停止。
因为自己的病就立宏大誓愿,病是法缘,你要处理得好它是能引导你进入正道的大缘份。
世间一切众生如果有不可治疗的疾病,我愿意以佛法去拯救他们,佛法可能不一定治得好癌症,但是我能救他的慧命,他下次不会轮回了。
对于身有疾病的菩萨,别的菩萨应该象这样说去安慰,使他心生欢喜,因为这个欢喜是法乐,本质的乐,而不是说我提两斤肉给你,搞点糖给你,搞点人参给你,这样你身体好了,得到轻安,不是这个意思,是得到真正的理解解脱,他本身知道,宁可知音、知心,不要知物。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5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2
78第七曲生病的菩萨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文殊师利菩萨:有病的菩萨怎么样调服自己的心意呢?在病中不是很难么。你怎么对待自己的心境呢?
维摩诘说:现在我得到的病,起因是前世颠倒妄想,种种烦恼,所以有这个病,但既然身体不是实有的东西,那么生病的会是什么呢?并没有病痛可折磨的身体。
历史上有一个关公,人家割他的肉,刮骨疗伤,他下棋,谈笑自若,所以人们把他比成天神。能忍人所不能.但还没有到佛门的心法.
你真的想到这个地步,它痛它的,于我何干?痛还是痛,但这样一来减轻了很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凑泊,合和,我们看这个假象,用假名把它叫做身体,你把它叫做身体也可以,叫做皮囊也可以。四大中有没有主宰领有者呢?因为说身体有病,不过是执着于我的实有而导致的,所以不应当生这个执着之心,既然知道病的根源,我就破除了关于自我和众生实有身和实际有我的颠倒想,应当产生这么一种法想。
所谓法想,就是应当有这样的意念,身体是依靠四大众法合和而成,自我是假借色受想行识合和而成,我们这个身相、我相的产生是依赖诸法观念的产生,消灭也因为诸法观念的消灭.
这些称法的东西,是互相独立的,你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你。所以患病的菩萨啦,进而应该治疗自己关于诸法实有的想法,应该怎么想呢?
有法尘的想也是颠倒,一切的颠倒就是真正的病患,肉身是小事,一切颠倒是大病患,所以我们要出离它,怎么出离呢?就是远离有关自我,没有这个自我,和我所(就是我的什么什么,把我当成主语,我的房子,我的钱,这都叫我所),我所关系的一切都没有,那我也没有。
什么叫做离我和我所呢?这是离二法。(二法都是对立的,对立的都是有相的东西,好坏高下,包括内法之我,好象这是我一样,还有我以外的东西),我们这个心既不被内的我所束缚,也不被外的物所束缚,看物也好,看我也好都是平等的。如理的。
什么叫平等呢,我也好,物也好,本性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我的本体是空性,物的本体也是空性。这两者只是名言上的差别,假如当初把我们人叫做狗,把狗叫做,那我们现在说狗就是人,人就是狗,实质没有变,表象变了,法变了,我是这样,物也是这样,涅槃的本性也是离开这个表象,得到它的真正的空性本体。就是平等。
万法平等是什么意思呢?法有那么一些,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法,这些都是根尘。包括宇宙空间,时间空间,都是法尘,这个法尘和那个法尘,包括最终的涅槃相都是空性的,了解这种平等性,那就不会患病了。
那余下的病是什么呢?就是执空,有的小乘菩萨认为,既然是空的,没有的,我也就无所谓。好像看破了放下了。所以这个空病自身也是病,空病自身以什么为体呢,他以真正的空性为体。患病的菩萨对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情况应该有无所受而受的态度,这是大乘菩萨的特点。
受是受了,但是我的心里无所受。我们还是打居士的比方:我们口里吃了那块肉,心里没有吃,我们是在空性的角度,只是当它是粮食。菩萨虽没有佛的身份,也不灭除象众生一样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能力去证涅槃。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众生是各种各样的感受能力的集合体。不灭除众生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能力,也没有佛的身份。假使自己身体有苦痛,我就想众生在这当中更苦,从此我就生成要救他们的大悲心,心中想:我已经能够调服自己的身和心,也应当调服一切众生,除掉他们的妄想之病,把他们的常、乐、我、净的想法,保留下来,指出他们真正的病根是在诸法上产生妄想,教导他们如何除心法的病,但不除法尘。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6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3
79第八曲一切身心的病根在哪里
如果我们心有骚动,我们向外追,向外攀缘,不向内心求,那我们就认定三界之内的法都是实有的,这就是所有人的病根所在。
80第九曲有病早知
什么叫攀缘呢?我们去追求三界的境,叫攀缘,怎么断除呢?我们知道所有的法都是虚诳的,是虚假的,象心经所说的那样能无所取、无所得就对了。
无所取,不渴爱,无所得,见到这个知道真正的意思不是这个,比如说我在河中抓到一条鱼,有所得的态度就说我抓到一条鱼,实际上那你要从行动当中悟出深层次的东西,这个才是佛法,无所得真正的意思就是说,远离两种执见,有见和无见,如果得有,错,得无也错,不执两端。如果从我的角度说,执着于内有自我,或者外有万事万物的见解,这个就叫做有所得.
佛说诸法无我,你偏偏搞出一个有我,就叫有所得,诸法无我就无所得。
外面有万事万物,其实都是虚假的表象,从法性空来说,除去外表的虚假相,那就是无所得了。
这一段理论已经把三藏里面最深的几个观点拿出来了。
般若经,它里面提到的空性、无所得、不攀缘、断我、我所,就是这些,真正把维摩经吃透了,就能领会佛把三藏浓缩在这个地方的用心,很多经的高度达到了,但是内在法理的密度不够,深度不够,你看这里面的东西,讲得那么透彻。
为什么佛首先把无我相拿出来呢,因为有我,那么就有我所,既然有这些东西,那就有两种执见,我们就不会向内求了,不向内而向外攀缘,是我的敌人我就攻他,我的朋友我就保护他,那个时候心就骚动了,心一骚动就在诸法上产生妄想,其实真正的病是病在这个地方。把两个放下就好了。
感冒了,肚子痛,胆结石,这个病是身病,菩萨讨论的是心病,要彻底地解脱,不只是吃点药,彻底是治心病.
大菩萨讨论的是怎么样出三界,了生脱死。
既然知道这个原因,想自己调服了,愿众生也去掉妄想,因此生起大悲心,然后平等看待万物和我,知道从开悟的状态说,万法齐平,万法平等,法性平等。苹果,实际上它可能比一般的萝卜好吃,但是从实相法性上,它们都是一样的,含藏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懂得不颠倒平等之心,向前推,实有的我也去掉了,我所也去掉了。那我病从哪来呀?
既没有颠倒想,十二因缘根都断了,这个烦恼的根,因缘都断了,
前世没有颠倒妄想,这世也没有颠倒妄想,那么能够有什么病呢?所以要调服自己的心意,也就是从根上出发,病从何处来,生死流转从何处来,治病要一下子治到那个根的地方去。
菩萨要调服自己的心意,要为众生断除生老病死诸种痛苦,这便是菩萨的觉悟之道,觉悟之道让众生得到就是给他们治病。
那菩萨修行,内面没有智慧外没有利益,好比说你战胜冤敌才算勇敢,能为众生除掉老病死的诸苦,才称为菩萨。不能这么做,就不是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老的,每个人都要病的,每个人都要死的,你说你是菩萨,如果你只是在山林中采点药给我,我一吃病就好了,那顶多只是个人间医生,您是菩萨的话,你就要我下次不病,下次不老,下次不死,永远不这样。这样才是真正的治愈,维摩诘说到这一点上了。
他始始终终从最高的法入手,与其关心人家的肉身,不如关心人家的法身,关心人家的色命,不如关心人家的慧命。
当然,当我们必须关注人家的慧命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关心人家色命,假如关心人家色命可以使他的慧命更好。那是何乐而不为呢,借假修真。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6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4
81第十曲彻底防病法
有病的菩萨应当这样的想?象我身上所患的病并非真实的存在,一切众生所患的病也不是真实存在,如果这样观想的话,那就不应该见众生而生爱着,见到美女,好爱她啦,见到俊男,好动心啦,这样爱着就是不净的大悲心。这个女的模样姣好,作我的徒弟,好高兴,那个女的丑八怪,马大哈,一看心里不舒服,形象不好,就不理她了。
行不行呢?那是不净大悲,这种大悲自然会产生厌倦,疲劳的想法,所以应该舍离。
为什么呢?菩萨的大悲心,是以断除外部实物的污染,就是客尘烦恼为前提的,如果我们执爱见而生悲心,那对世间生死一定会生出厌倦、疲劳的心.
只有我们远离爱见,才不会疲劳。
打个比方,爱美,因为她美你爱,她嫁给你了,那万一有一天她不美了,你还爱不爱她呢?你真正爱她,应该是这样的,她美你也爱,她不美你也爱,你是爱她的心,爱这个人,而不是爱她的皮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爱,否则的话,你只是爱她的色相,是不是呀同修们。爱她的色相,年老色衰她就不可爱了,那时候要找二奶了,你当初可是海誓山盟了啊。
菩萨海誓山盟是说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来度众生,所以他冤亲平等,对他不好的人,对他有仇的人,他首先度你。
无论生于何时何地,都不受爱见的蒙蔽,有爱见的话,就有错,因为有爱见就有我,有我所,这爱是从我出发的,菩萨自己真生命不受束缚,才能为众生示现正法。
真生命应该是法身,为其解除束缚。象佛祖教导的一样:如果自身有束缚,而能为他人解缠缚,有这样的事情吗?你自己身上被捆住了,还想为他人解开,那是不可能了,只有你自身没有缠缚,才能为他人解缠缚,这个才符合事理。所以,前提是菩萨,作为菩萨不应该自己生起缠缚,为了不生成缠缚,我们刚才说了,首先去我。“欲无烦恼先无我”没有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先是人无我,你就没有烦恼,没有执着,然后是法无我,就开悟了,就可以度已度人了。
82第十一曲哪个绑你哪个被绑
什么叫缠缚?怎么样解开缠缚呢?如果贪着禅定的圣位,就象三界的众生受生,投胎,二乘中人取证,都是贪着禅定成了障碍,都叫做菩萨受缚,被捆住了,真正的菩萨是随处受生,他可以投生畜生道,他给众生做模范,这个就是菩萨解缚。菩萨智慧如果不能因时因地因人方便施教,他其实被缠住了,如果能因人因时因地方便施教便是解缚。如果菩萨不能方便施教,他的智慧就有障碍,如果有障碍他的智慧就受到束缚.
没有障碍,能够方便施教,他就能够解开缠缚。有的人修得好,他不跟你讲大道理,他往往就简单的拿个东西跟你讲,一讲你就明白了,这个是大智慧.
什么叫做不能行方便,而智慧受到束缚呢?六地以下的菩萨,绝大多数修行人得注意呀!因为爱着的心装点美化佛国,这是好事,他去成就众生的离苦得乐 ,成就众生的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法相上空,无作就是不造作,三解脱调服自己。但是六地菩萨因为有空就把有舍掉了。他认为什么都是空的,就把有舍掉了.
打个比方说:有的人看到他的丈母娘,老得那么丑,他看到他娇美的对象,他就想也将来会变得这么丑,他就不要了。
小菩萨就象这样的人似的。因为看到这个有,又看到这个空,就把有也去掉了。
有的人修行,明白万法是空,他不执着,既然是空,功名利禄都不要,爱恨情仇都不理。有一个信念,心如枯井,什么都不想。他以为这样是解脱,其实这个是执着于偏空.
他没有起平等心,所以没有方便慧受到束缚。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7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5
什么是能行方便得到智慧的解脱呢?七地以上的菩萨,不以爱着之心装点佛国,他成就众生的三解脱门,首先调服自己。他观察空的时候,就不起着物相,涉及到有的时候,他不迷惑,能平等看待就不疲劳,空有不二。
看到花花世界这个有,小人物他就迷惑了,大乘菩萨看到花花世界,他还好高兴呀,哎呀这个世界真漂亮,你要跳舞我也跳,甚至跟漂亮女孩跳,但他跟漂亮女孩跳,他不起心。
小乘菩萨就不是这样,一看到花花世界,他首先想我是菩萨,修菩萨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还有女菩萨跟我跳舞,搂搂抱抱的,这怎么得了,我是修菩萨道的,我怎么能这样呢?这就是着色相有迷惑,你跳就跳嘛,不动心嘛,对不对?他达不到不动心,所以身也只能不动,大乘菩萨无所谓,大乘菩萨看到空,空的东西终究会空,但他还认为空亦不空,所以在空的结果之前他还做了很多人为的最大努力.
大乘菩萨和小乘菩萨同样看到一个必死的人,小乘菩萨可能是这样跟他讲:人是要死的,现在没有办法了,什么都是空的想开点.
大乘菩萨,可能不是这样。大乘菩萨:人总是要死的,不错,我既要度你的慧命,同时如果能够解决你其它的痛苦,我同样地做。观空不起着,不偏空,这个就是说大乘跟小乘菩萨的分野,一个是制服了烦恼,一个没有制服,小乘菩萨依然有贪嗔痴的邪见,他为了培植功德而修行。事事处处好受到规矩的约束。还象是跳舞一样,他会跳,就是循规蹈矩,大乘菩萨到了一种化境,跳舞象走路一样嘛,我怎么走路,我就怎么跳,他随随便便,没有什么章法,但是他跳出来绝对是世界一流 ,使你叹为观止,他没有束缚,他有解脱方便.
因为能够远离贪嗔痴的烦恼邪见,而且培养自己功德,能够回向众生,回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才叫有智慧方便解脱,还在小乘的时候,只能循规蹈矩,以戒律为师,一步一个脚印,如果只有这个水准,你说想做大乘菩萨,就象一个人没有钱一样,说我也想潇洒,那怎么潇洒?
只有到了亿万级的富翁,才可以稍微潇洒一点。长袖子就可以善舞了,多钱就容易做生意了,智慧明达就可以没有什么障碍了,当我们智慧不够,修行不老到的时候,当我们必须受缠缚时候,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规规矩矩的好.
但是我们必须跳过六地,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乃至等觉、妙觉、成佛,解脱自己身心的缠缚,主要是心的重重束缚,即使有个禅定我们也不要贪着。
大乘菩萨他的一举一动(吃饭、睡觉、放屁)都是处于禅定状态,那个禅定状态才是真禅定。小乘往往跟打篮球一样,唰,一天投了200个球,终于投了一个空心的篮,大乘菩萨他随便扣,反投,远投,近投,他都能唰唰进空心蓝,这个感觉是不同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8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6
阿弥陀佛,今天是两个可以说是高峰的会谈吧,提到的这些命题呀有十几个,而且这些命题,都是三藏当中最深刻的,也是最微妙的,从心法出发的,解开心的缠缚,心病的问题,怎么调自己,怎么安慰别人,怎么样断无明的根本,这些大问题,如果你没懂,这是正常的,如果你懂了,也是正常,就这么说两句,你就懂啦,你肯定是大根器.
维觉点评
有一个同修跟我说,维觉你是教语文的,为什么不用些好的词汇?怎么这么说呢?
我只能这样说的:法是离开语言名相的,是规规矩矩的按照佛说的那些名词,还是把名词简化一下,按照我维觉的习惯,理解方式,然后和你交流呢.
我现在这样,要是跟你聊天说话,那我可能是那样讲的,我就是用一杯牛奶打比方,我把今天晚上的所有的法都讲完了。
但是你不一定懂我的意思,不一定能接受.修佛不是求文字学问。佛以后三藏的尾巴越来越长,麻烦也越来越多,不如直接探求义理,用最直接方便的办法。
我经常跟我们这里面有几个女同修开玩笑,我说:哎呀,三天没见,你又想吻我了。她已经人无我了,她说:是呀,怎么吻法?我说:你是女的,你说呀。她说:首先要不贪,第二个是在境上不着,第三个是,在事实上不做。她提出这三个条件,我就这样跟她开玩笑,
我说:第一个,不贪,那亲一下。我没有时间。二不着,嘴不对嘴,她没有什么深入的问题,第三个.心对心,在实相上就真了,干吗要事实呢。心通何须乃尔。
如果旁边的带有以相观念的人看:维觉,你怎么开这些玩笑,是一个修行人能够说的吗?我只能这样说:因为她懂,所谓的亲吻,不是亲吻,因为我们几天没有见面,她确实想我,想跟我聊聊天,但是我说的话我不是直接说的,我是通过这个话跟她说的,她马上就懂了。我的时间也不多,事先她明白了。
对于人无我的同修,我是这样说,一说她就懂。我们的说如果超越一定的语法范围,怎么说都无所谓,知道法无我,语言的东西只是形式,这个时候再讲比较方便的法,你就是佛了一次,悟了一次,但是在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讲法最好,只能说就事论事,把这个佛理讲出来,尽量深入浅出一点,我又不是维摩诘,没有办法讲那么深又那么浅,他这样,当时人听不听得懂,也不清楚啊,阿弥陀佛。这里注意不要认为佛法的禅悟是简单的对应,包括打情骂俏。千万千万!
83第十二曲
文殊师利菩萨说,有病的菩萨怎样观待一切事物现象,怎么样看世界?怎么样看世界各种各样的现象?同时又反省人的身体无常,
人生是苦,如果有的人觉得人生不苦,那就没有办法啦。
一切法空,法就是所有的法相,它的本性是空的,没有自体,这个是一种智慧,有了这个智慧,什么都不怕.这个身体有病痛,有400多种病,现在社会还不止,常处于生死往来之中,菩萨来到人间,肉身菩萨,肉身佛,他也是四大合和,肯定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因为孽障带来的。
释迦牟尼佛晚年的时候背痛,每到一个地方经常叫阿难先把草铺好,坐下来靠一下,虽然有这个病痛,处于生死来往之中,有很多很多的艰险,但却始终怀着有益于一切众生的心,而且不厌倦,这是行大方便。
此外又能看自身,因为身体不离病痛,病痛也不离身体,身体和病痛是同一实物,由同样的因缘所成。
我们简单说一下,假如我们前世造了什么因,所以这一生有果报,有病,这个病基本上跟身体是连带的,既然没有先后,也就没有新旧的区分,这个也是智慧。
我们权且承认,这个身就是病患,但是我们又不证涅槃,既然是病患,对一个菩萨说,要离开这个病患证涅槃,不可能,菩萨是不证涅槃的。他不想永入寂灭,他入了寂灭,他就没有办法来度我们人了,他要跟我们人在一起,既然跟我们人在一起,我们得皮肤病,他也得皮肤病,我们得流感,他也得流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菩萨为了方便众生,才这样显示。
我们不要简单地看:你修行这么高,怎么也有病?有的说:修行修到最高,没有病,不可能,你高得过释迦牟尼佛吗?他也有病嘛,对不对?释迦牟尼佛有一次感冒了,他一感冒,也打喷嚏、流鼻涕,很难受,阿难就用生姜煮粥喝,他喝了以后,发汗就好了,他就普及推广,这个药方,公开证明这个事,说明即使是释迦牟尼也得病.
这个病不是因为他前世造了业,因为修成阿罗汉因果就已经偿了,不受后有,何况佛呢.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8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7
84第十三曲万行不违心
(1)有病的菩萨应该这样调服自心,一方面他并未停留在这种调服之中,另一方面他又不停留在自心未曾调服的状态之中。第二句话是说:自己没有什么毛病,不处在没有调服的状态,第一句话是说:不停留在自心没有调服的状态之中。要靠戒律来克制自己,如果说是菩萨,心还是处在不调服的骚乱的状态,这就是愚人所作所为.
看到金钱想贪,看到美女想占,人家骂心里起无明怒火,这肯定是凡夫,停留在调服心的状态,始终我是菩萨,我是修行人呢,老是处在这个状态,只能靠这个戒律维持自己。也不是货真价实。
看到一个美女,我是修行人,不看她,看到地上有很多钱,没有人,是修行人我不捡,不占,这是小乘声闻的作为,小乘声闻靠戒律。因为有这个戒律,头上有这把剑,没有这把剑他也就可能无所谓,他知道有这个剑,因果难逃,大乘菩萨没有这个想法,他已经到了化境。从本性出发没有更多的形式上的约束.不是说他反过来乱来,而是自觉了。
既不停止于调服心的状态,又不放弃心被调服的状态,实际上心被调服了,但又不停在调服了心的状态,
已经调服了,有的时候表现出一些和众人一样的现象,那不是他的心没有调服,超越这两种状态,才是菩萨所修所行,菩萨虽住生死世间,却不会被其中污秽污染,这句话很重要,象维摩诘所代表的就是.
(2)处在生死世间,不为其中的污秽所污染,五浊恶世誓先入,入了之后难道同流合污吗?不是,就象莲子一样,外面再乱再烂,它本性不变。智慧虽住于涅槃境界,却未入寂灭。涅槃境界是他智慧达到了,他已经彻底无相了,但是没有入寂灭,寂灭就是永远永远的身心都到一真法界了,不再回还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上真正的没有一个佛,处于真正的寂灭的状态,不管世间事,他修到顶了,他还是要下来,这才是菩萨中道而行的做法,智慧上的中道不是我们二一添做五似的,不左不右这个中道,而是把表象全部丢掉,求那内在的东西。也不是我们人间的从现象中分析事理的方法.是另外的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色尘完全没有关系的.
不是我们拿着一把尺子,总共一尺长,在0.5那个地方,这个叫中道,那是数上和形上的,这个中道应该是不左不右,也不在左右中间,是这个有不是这个,这个东西指法理的本质意义所在。
(3)既非凡夫心,也非圣贤心,就是不表现出凡夫的相状,也不表现出圣贤的相状,但是心是开悟状态,通过一花可以看世界万物万理.在自己的一毛孔里可以关照大千.这是菩萨所行。
既非世间污染垢行,也非清静无染行,不是干脆做清静无染行,菩萨如果跟世人一样,显示凡夫相,内在是圣贤,外在是凡夫,这样从形式上能更好度化大众。
(4)菩萨,久已超过四种魔行,四种魔拘他不得,拿他没有办法,但是他仍然显示降服众魔之相。
有烦恼魔, 要降服烦恼,表演,有死魔,降服死魔,不是表现活得长久而是出三界。必要性在这里:假如我们这样说,释迦牟尼佛一出生就是佛,也不经过八相的前面几相,最后谁相信呢?实际也不可能,佛投身王宫,作为王子,在王宫生活,最后出家,苦行修道,才能转法轮,因为在世间,尤其是一些佛再来,智慧上已经修到顶了,他何必要再修,他只不过表演,从基础开始,佛倒驾慈航,一般是从等觉地,有的是从八地,然后大彻大悟,告诉世人,我可以修,你们也可以修,只有显这个相,才能更多的带动大家。
(5)菩萨求一切智,是很高层次的,一切智就是佛智,但是他要等待功行自然充足,功行没有到的时候,他不强求,功行到了自然到了,不做不合适宜的追求。
在没有登地之前,觉得自己象登地那样,本来只有七地菩萨的修为,跟九地菩萨比高下,这是可笑的。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39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8
(6)虽能够观照诸法的根本是寂灭的,但不起证入涅槃正位,也就是内面,有佛的功行,象地藏菩萨。外表绝对不宣告自己就是佛。
但仍能对种种邪见不加避讳,十二因缘有无明,现在身处世间,自然遇到种种邪见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自己显相,不是说彻头彻尾的做到黄金一样100%的纯净,有时候跟大家一样,形式上看不出来。虽然摄持护卫一切众生,保护众生,引导众生,但是不生爱着之心,对众生起爱着相,
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一个老师带一个后学,有感情了,那就产生了一种爱,这个爱当然不是男女之爱、世俗之爱,但是一种喜欢,如果生了这个心,这也不是正的,爱着嘛,应该是平等的,不管他跟我有没有缘.
(7)虽然乐于远离生死世间,本来我们不想在世间停留,远离生死世间.但又不灭尽身心,把身灭了,心也灭了,心是心智,凡夫智灭了,得圣智,把凡夫身去了,得法身,不灭尽,为什么呢?始终回到这个地方修行,而且在这个地方做大众的榜样,度已度人,这便是菩萨心。
(8)来往于三界生死,虽然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本质上又不舍三界本来空寂的法性,虽一切作为均以空相为出发点,知道万法皆空,但是仍然能够培植种种功德善根,既然善也是空的,我为什么要做呢?
菩萨还是做的,为什么呢,还要多多地做,善本性也是空的,但是我还是要多多做善,这就是菩萨道了。
(9)虽奉行诸法无相,仍能救度众生,其实救度众生,也做了一个救度相,但是这个事我还是做的。
有人说修佛法贪不贪,不贪,尽管有贪相,但你精进的追求佛法,这个不叫贪。
(10)虽奉行不造作生死业因,但是为了救世间,显示所受身体生生死死。.
一般地说,如果没有再来的前提,到这个世界,都是过去造作了,有因果现在变成人受这个果报,但是菩萨不是这样。
(11)虽奉行不起心之分别,也就是说没有善心和恶心的分别,能做种种善行,恶的不做,做善行,这个叫不叫分别呢?
理论上是,实际上善事多多亦善。
(12)自己奉行六波罗蜜,也知道诸法无相,但不为无相所障碍,能够遍知众生的心行,以求化导众生,虽然能够行六种神通,六种神通包括漏尽通,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显示烦恼相,随顺众生,便是菩萨所为。
假如一开始智慧很高,没有烦恼,跟大家不一样,人家对你是敬而远之,内在没有烦恼,表面上也显示烦恼,不是菩萨不真诚。是和光同尘,接纳众生的方便需要。
菩萨在生死海中,即使知道自己是菩萨也显这个烦恼相,如果不知道是菩萨的话,他的烦恼跟大家没有什么两样。
有这个相,才能随顺众生,众生有烦恼嘛,你也有烦恼,大家相同才能在一起.
古代有一个国家,人都不穿衣服,叫裸国,我们这边的大禹,是圣人,大禹到了裸国去治水,他看到所有的人都裸了,他不裸的话就是疯子,他也把衣服脱下来,到裸国就裸身而行,这样是不是有损他的形象呢,没有,如果他不裸,好比大家都醉了,你一个人清醒,你就是疯子呀,对不对?大家疯了,他不是疯子,你才是疯子,所以这个时候干脆就喝酒,心是明的,跟大家一样,这样才能够随顺。
维摩诘他在人世间,他也结婚,他也追求财富,但是不以追求财富为快乐,他有亿万家产。
(13)虽能够以四无量心利益众生,但又不贪恋因此而有的四禅的清净境界,有了四无量心当然利于众生,利益众生你就可以有升到四禅天的清净果报,但不贪恋,在人世间也有这个境界,修四禅定、八解脱、三三昧,但不会随着定力而入相应的境界。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40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49
(14)修四念处,但终归不放弃身受心法四者,观身是秽,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是空不放弃。
(15)不愿意取证涅槃,经常修四念处,但是又不放弃身受心法,修不是要把这些放弃吗?作为一个大乘菩萨,自己内心要修到,形式上就不必要做这个样子。不住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但因为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槃之境地。
(16)修四正勤,生善灭恶之法,但并未放弃身心的努力,这便是菩萨的所行。虽修行欲、念、精进、慧四方面的四如意足,但并不因为贪着神通而得自在,这个也是菩萨行。
(17)四念处,就是四念住,有大小乘的不同,身念处,观身不净,身是和合的,九孔流脓;观受是苦,我们的受想行识的受都是苦;是无常的,心念念迁流,刚才这样,等会儿那样,无常;法是无我的,人无我,法也无我;四正勤是什么呢?已经生出来的恶,要使它断,没有生出来的恶,就不生,未生的善,要使它生,已经生善了,就让它长;
(18)四如意足,叫四神足,由于修行人有定根、慧根,定慧均等的情况下,他的神力就充沛了,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向慕乐什么欲乐;就是欢喜心.勤神足,是精进不断;心神足,是一心正住没有邪心;观神足,是心不驰散,集于一念。
(19)虽然修行信进念定慧五根,但是能够分别众生根性利钝,使他人与自己同样进步。自己修行修得很好,又能够看到同时代的众生,是善是不善的,是利根是钝根,也修信进念定慧五根,要使他人与自己一样进步。就是说好比发大财了,要让大家发财,共同致富嘛,这个财是法财。
(20)修行五力,信进念定慧五力,但更乐于追求佛的十力。
(21)需修行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绮、定、舍等觉悟的法。其中择法,就是智慧诀择法的真伪;精进是以勇猛心行正法;念是观想、观念正法,得到定慧均等;轻安呢,把粗重的烦恼去掉,得到一种轻安快乐;舍是舍掉虚妄的法,行正法;定,就心境专注于一境,不散乱。
(22)八正道,修行八正道,更乐于追求无穷无尽的佛所行道,这才是菩萨行。
八正道,首先是正确的知见;正思维,正确的思考;正当的言语言;正行,正当的行为;正命,正当的职业比如说去杀猪,做屠儿,去当妓女,虽然能够来钱,但这不是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正当的努力,追求正的东西要努力,追求邪的东西,去赌博,打麻将,打遍天下无敌手,行不行呢?那个努力就白费了,越搞越差,即使得到钱,还是要丢的.得不偿失,这个精进仅仅只能在求佛道上;
正念,是正确的观念,以自共相观身、受、心、法等四者;正定是正确的禅定,离欲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乃至四禅。修八正道可以得阿罗汉果,但是得到阿罗汉果能不能满足呢?还要修菩萨道,菩萨道向上修,修佛道。所以八正道虽然不简单,但是根本来说还是要求佛道,这才是菩萨所行道。
(23)因为菩萨奉行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的无相行,从思维,从智慧,从内心,虽然把一切都看穿了,都是无相生活,但是没有绝对灭相。什么意思呢?有时候,也买一套好西服穿在身上,或者把自己头发梳一梳,脸洗一洗,用美好的法相装饰自身,因为这些装饰,不只是为自己舒服,庄重给人也带来好处,这是形式上。你不能一定要学济公,自己是个大菩萨,非要穿得破破烂烂的,拿着一个鸡腿在庙里啃。才算是修行的样式.他当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7 08:40
标题: 维摩诘所说经讲解------50
《维摩诘经》第六不思议品
85表法和求法
(1维摩为了表法,把房子的东西拿空了,因为十方世界佛的真如自性是空,佛门叫空门,所以他表法就是搞一个床,自己躺在床上,把侍候他的人都搬空了,那么多的菩萨一进来之后,舍利弗就想:这么多的大弟子怎么坐呢?“怎么坐”这个念头虽然小,但是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
维摩诘有他心通他知道,说:舍利弗啊,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是为求法而来呢?还是为求凳子而来呢?
舍利弗说:我是为了求法而来,不是为了到你家求坐的。
(2维摩诘说:舍利弗,求法的人连身躯性命都不谈,为法忘躯。为了佛法的最终的推广宣传、实践佛法、修行佛法,这一百多斤都交出去了,何况自己的家产、国家,这些东西都不贪,何况床座呢?
(3求法的人并没有色受想行识的追求,色,我们眼睛总喜欢看漂漂亮亮的东西,色如聚沬,虚假不实。受,我们接触的东西,受如水泡,忽尔成泡,须臾即没。想,想如阳焰,如水溶漾。而实非水,众生妄想,亦如阳焰,本无实体。因念成想,皆是虚妄、。行,行如芭蕉,众生造作,象芭蕉虚脆不坚实。识,识如幻事,众生识心,分别诸法。都随境生灭。也没有实。心理比较习惯的东西,大家觉得比较好的东西,其实都不真实的东西,大家都追求这些东西。没有十八界的追求,众生心色俱迷,十二入长养心、心所之法的追求,没有欲色无色三界之求。
界入就是十八界,十二入的摄受,界是各种分类范畴的称呼。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合称为十八界。心或心作用之根据或端绪的意思叫入。如色尘,眼根喜欢追求好色,女同志喜欢看花,男同志喜欢看美女,喜欢看美丽的自然风景,对于那些不好的东西、脏的东西就不喜欢看,从而产生美丑的感觉,对这些都不贪求。
(4求法的人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众求。这是什么意思呢?其一虽然求佛求法求僧,但不为了表现这个样子而表现。二求法的人也不贪着于求佛的表相,不贪着于求法的表相,比如好象金光闪闪的就是佛相,那不一定;好象说这个人修得好,他身体光洁,身体非常好,那也不是,修行跟这个没什么大的关系。

(5也不贪着求法的表相,有的人打坐打得四平八稳,能够坐三个小时,念佛的时候佛珠叭叭地响,拜佛的时候礼很标准,这些都是表相,甚至于唱阿弥陀佛音韵调唱得多么好,这是真正的修行吗?
都不是,不追求这些东西。也不贪着于求僧伽大众的表相,他是出家师,这是师傅,真修行;他是在家居士,这算什么,连家都没出,佛说不贪着这些东西。
(6真正求法的人,无需执求世间苦相,无需执求断烦恼集因的相,求法的人,老是觉得世间苦啊苦,就打算一生吃苦这样修上去,为了求法就表现为苦行,饭也吃得少,衣服穿得破,油盐也不吃,这是大德啊大修行啊,不得了,他一生三十年没有吃盐,没有吃油,就是喝点稀饭,这是修行吗?
不必贪着这些形相。
(7无需执求断烦恼集因之相,人有烦恼,老是追求断灭烦恼的境界,把烦恼断了,这个烦恼也断,那个烦恼也断,最后自己变成一个木头,什么心都没有,这样看起来是清净了,实际上是强制地用刀把它割断了,把它压制了。
青春年少的时候如果血气方刚,这个时候如果在居士的阶层,没有结婚,睡到半夜的时候想个异性,这是很正常的,是不是说这就不叫修行呢?
就是修行人,你有这个想法,这也是个烦恼而已,如果你用禅变的方法.我为什么有这个烦恼?说明我没有到家,这是一个。第二个我这个烦恼意味着什么呢?原来这个东西不是这个东西,之所以心头涌出这个东西,也就是我悟出来了,将要有一个相似的要出现了。
这这就是烦恼即菩提,没有必要把烦恼的条件都去掉,那样就断灭了菩提的种子。
修行为了表示严谨,女的房都不进可以,眼睛从来不看女的,女的给我东西都不要,断女色嘛。甚至他老娘来给他一碗饭也不看:你是女的,过分了。心中升起的任何念头既是这个法性上有不是这个。行为上的也是这样,懂的人怕不多。
(8无需直求证寂修道之相,为了修道证寂灭,用什么持戒、禅定等等的方法,作一个相,不是说不要持戒,不是说不要禅定,但是你为了这个东西表现这个东西那就不行,为什么呢?佛法是至尊之法,不能着戏论处置,只要你心不在那个地方,你样子做得再好,不行.
有的人吃了一生的斋,死的时候想吃肉,想肉吃想得哭,前面全是强制,临死时心乱了,前面的没用。
有真功夫,即使是个居士,只要不违背佛的标准,吃就吃,无所谓,到临终时候一心不乱那才是真功夫。
应当见到世间八苦,应当见到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根本在哪里,应当证到寂灭修佛道,否则就不是修佛了。
应当这样也就是没有到家,时时处处表现是个修行人,说话象修行人、走路象个修行人、坐也象个修行人、卧也象个修行人,不是说不要这个四威仪,但是任何地方过份地表现这个形式,这就是装模作样,就是假东西。
(9舍利弗啊,法也叫寂灭,这个法是根本法,不是法尘的法,寂灭是表相上看不到的,声音上听不到的,眼耳鼻舌身意之下面的那个东西,象水中鱼。




欢迎光临 佛学世界语社区 (http://www.budhan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