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标题: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1
标题: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一)
       印度是一个幅员广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它三面环海, 号称世界最高峰的希玛郎牙山,又名雪山,就像一座白色的屏风,耸立在它的北部边境。在山麓的南边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铙的恒河平原,在这里印度河与恒河就像一条玉带似的,从上蜿蜒流下,碧绿的河水贯穿了这片土地。
    印度古文明就这样地在这片土地上发芽成长,并与中国,埃及,希腊并称四大文明古国。


净饭王与摩耶夫人
    古时候的印度分成了很多大大小小不等的国家,有些国家是由国王一人所统治,也有些国家是有几个王储/国联合起来统治。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便是当时中印度十六强国之一的居撒罗国所属的迦皮罗卫城城主。他们是释迦族,姓乔达摩,居住在稀玛拉雅山的南麓。以今天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尼泊尔境内的泰来地区。
     净饭王是释迦族中最负声望的族长,他英勇能干,智高德上。自从做了国王以后,他把国家治理的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颇能得到民众的爱戴。王妃摩耶夫人则长得天仙一般的美丽,而且温和娴淑。两人婚后虽然夫妇感情很好,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生育。国王每次只要想到以后没有人可以继承王位的问题就不自觉地邹紧眉头,以至在他们在愉快的生活圈子里投下了一团暗淡的阴影。
   
    有一天国王同夫人正在庭前谈心,院子里迎面走来一对花鹿,后面紧跟着一只小鹿 ,那种亲密爱护的嗜犊之情令这一对寂寞的夫妇看了不禁感叹不已。
    虽然贤淑的夫人常劝国王另纳嫔妃,但是净饭王总是坚决地拒绝,看来净饭王心中的这一个闷结是很难打开了。
    时光很快地过去,当摩耶夫人年近四十五岁的时候,在一个万赖俱寂的深夜里,夫人正很甜蜜的睡着,朦胧中她看到一头巨象缓缓走来,而且竟然从她的右胁进入腹中,大象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夫人吓了一跳,于是夫人就这样地惊醒了过来,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梦境。夫人把这梦象的事告诉了国王,两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说也奇怪,原本一直烦恼忧闷的夫人,自从梦象以后就开始变得心地坦然起来,而且智慧也增长了,不久怀孕的喜讯便传遍了王宫。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有关摩耶夫人梦象的事情,关于释迦牟尼佛从母亲的右胁入胎并从右胁出生一事,有的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受了古印度神话的影响,在古印度的神话里说,在最早最早的时候,婆罗门是天生的,叉地利是从神的胁处生出的,弗舍则是由神的腹部生出的,首陀罗最惨,是从神的脚底板生出的。
也因此在印度的人分成四种阶级,最高的便是婆罗门,其次才是贵族叉地利,首陀罗因为从脚底板出生,就便成了奴隶,过着可怜的生活。
      
    因为就科学的角度来看,从胁处出生不大可能。可是神话里总是习惯将伟大的人物给神格化。所以去判断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样才采用原印度的神话传说将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描写成如此。
    不过话再说回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经上所描写的这些神迹,或许真得有它的可能性
只是说者以为我们不必去迷信,但也不必去否定它。就当在听故事就好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1
佛陀的诞生(avataro)
            
    春天大地布满了蓬勃的生气,摩耶夫人生产的日子也已逐渐接近。依照印度的习俗,女人必须回到娘家生产,夫人自然不能免俗,于是夫人请求国王的许可,准备回到家乡天地城去生产。
    就在一个风和日暖、天高气爽的日子里,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国王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夫人回娘家。当夫人一行人经过国都城外的蓝皮尼园的时候,夫人一时兴起, 命令停车,停入花园游览,春风微动,吹得人都活泼泼的。枝头的小鸟尽唱着动听的歌儿,非常悦耳,这时夫人看见园中有一棵大树,叫波罗密,也就是无忧树,非常美丽鲜艳,便走过去,举起右手搀扶住大树的树枝。
    就在夫人举手的同时,太子从夫人的右胁之下诞生了。太子降生以后,世界顿时大放光明。百鸟齐歌,音乐鸣空。
    据经上描写,太子出生以后,不需人扶持便能自己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行走的同时,大地涌出了七朵金色的莲花承接其足。太子站在莲花上观视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居然说起话来了,他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接着大地震动,天空直泻下两道银链似的甘露净水,一是温暖的;一是清纯的,沐浴着太子的身体。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悉达迦多太子降生之时,正是我国周昭王二十四年,那天在中国也见到了五色祥光,入贯太围星。而且,江河泛溢,山川宫殿震动。周昭王见此异相便问宫中大臣是否有人知道原因,有一位太史公殊有便启奏说,西方有位大圣人诞生,所以才有此异相。周昭王接着又问此圣人的教法何时会传来中国。结果殊有太史奏曰:千年之后教法可传来此。
    于是周昭王便命人将引事镌刻于石碑上,立于南门外天池之前,留至后代。
    果然六百多年后,在我国东汉时代,佛教开始传来中国。
并且在唐朝时候,拒今约一千两百年,佛法大为流行。
   
    话说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以后,宫女们都非常忙碌,细心地照顾夫人与太子,并请夫人和太子返回迦皮罗卫城。回国后,国王得知夫人为他生下一位太子,几年来一向愁眉不展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欢笑。
    国王手抱着太子,心里憧憬着未来太子聪明勇敢的模样,感到非常高兴。
    一时之间整个迦皮罗卫城都沉浸在这个新太子所带来的欢乐气氛中。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1
仙人的预言
    太子回宫以后,国王立刻传瑜要召见仙人阿斯陀,因为他是迦皮罗卫国中唯一能知道过去未来的大预言家。净饭王想从他那里为未来的国王亦即刚出生的太子占卜最关心的前途。
    不一会,阿斯陀仙人扶着拐杖前来叩见国王。国王赐坐一旁,并命令宫女将太子抱出来给仙人观看。
    阿斯陀仙人双手接过太子以后,一会儿把他举到头顶,一会儿又放在膝上,仔细观看以后,仙人觉得太子具有非凡的德相,非常的高兴,就禀告国王说:
    “恭喜大王,您的这位太子具有庄严的法相,五慧俱足啊。将来若继承王位,必可成为一位统一天下的圣君;但是如果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的话,将来必能成佛,证得阿诺多罗三渺三菩提,成为人天的导师,向世人宣说佛的正法。世人只要能听到佛的说法,都可以得到解脱。”
    但是说也奇怪,当阿斯陀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哽咽泪下。
一旁的净饭王见了,也开始紧张起来,他害怕太子会有什么不幸。就问他说:
    “仙人,您不是称赞我的孩子具在种种奇特的相好,是人中最尊最圣的吗,怎么您现在说到一半却又忧愁地流下眼泪呢?”
    “哎,启秉大王,我伤心难过不是因为太子的缘故,而是我想到这么长久以来,人间终于隆生了一位伟大的佛,可是我现在已经120岁了,留在世间的生命已不长,无法亲耳听到太子将来成为佛陀时的教化,所以才不自觉地叹息和流泪啊。”
    “哈哈哈…….哈哈,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是你人老了,气量也小了。哈哈哈……”
    接着, 国王又命阿斯陀给太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意思是立志做一切事情 ,一切事情都能达到成功。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2
佛陀少年时代的教育

    不幸的事往往跟在欢喜的后面接踵而至,太子诞生后的第七天,当全国上下都还在欢腾庆祝太子降生的时候,王妃摩耶夫人竟与世长辞。
    净饭王得一失一,悲痛异常。为了太子的养育问题,净饭王选了摩合波什波提为妃,她就是摩耶夫人的胞妹。她的容貌和她姐姐一样的端丽,性情慈祥,见姐姐逝世以后,也就担负起抚育太子的重责大任。
    悉达多太子在他的姨母摩合波什波提夫人的抚育下,逐渐长大。不仅面貌非常俊美,身体也十分健康,人人见到都觉得可爱。
    到了八岁的时候,国王开始聘请各种名师进宫教育太子,
教太子读书作文算术以及射箭。
    因为有了各种名师的指导,悉达多太子无论学习哪一种知识,在众多王子中都是最快和最好的一位,大家对于太子的学习能力都赞叹有嘉。虽然悉达多太子读书是这样地聪明,而且又是太子的身份,但是他对于老师并没有舍弃做学生所应该有的恭敬,因为太子知道我们人是需要依靠老师的指导才能获得最高价值的知识的。   
    当太子才八岁大的时候,就具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性格,就是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机会中他都避免做伤害众生的事,而且会帮助解救正在受苦的众生。
    譬如有一次太子遇到他的一个侍奉正在用木棍打一条蛇。
太子见到了就立刻上前阻止,劝那个孩子不要打它。
    又有一次太子在花园游玩儿的时候, 看见一只飞鸟停留在大风/拔缝的土地上正在啄食小虫。这一幕看在太子的眼里,心里很是不忍,他小小的心灵区分不出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大的就要欺凌小的,弱者就要做强者的食物,为什么物类要互相残杀,而不能互相爱护呢?
    太子的这种仁慈性格,除了有一半是与生俱来的以外,其实当许多同年龄的小孩子还在陶醉于游乐嘻戏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发展对于世界的观察能力了,所以说太子能有这种抑驭别人的喜思能力与悲天悯人的仁慈心肠,可说是一点儿也不奇怪。
    又有一天,悉达多与许多玩伴在游玩,其中有一位名叫提婆达多,虽然他和太子是堂兄弟,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是全然不同。提婆达多个性善妒,而且生性残忍,喜欢杀害生命。
    有一天提婆达多带着弓箭射中一只正在天空飞翔的飞雁。几声叭叭,可怜的飞雁就跌落下来了。
    这叭叭的声响惊动了太子,也正巧飞雁就落在太子的附近,于是太子急忙奔往从血泊中将小雁抱起来,并小心地替它拔去了箭头。幸好未中要害,只是翅膀受了点创伤,于是他马上撕了一片衣角替它紧裹伤口,不让血再流出来。
    小雁在太子的怀中温顺地接受太子的救护,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太子。太子不禁叹了一口气,对雁儿说道:
“人类真是残忍,可怜的小雁你能不计人类的仇恨吗?你现在暂时已不能飞行,我将为你看护。等到你恢复了伤口再送你回大自然的怀抱。”
    就在这时,提婆达多兴高采烈地飞跑了过来,“原来在你这里,害我找了半天。快还给我!这只雁是我射中的!”
    提婆达多很愤怒地跑过来抢,并大声地叫悉达多太子把鸟儿还给他。
    “是你射下的?”太子惊讶地看着提婆达多,“你看他多么可怜,你无故使它受伤,还拆散了它的家庭,害它与父母兄弟分开。大弟,难道你忍心再把它宰了啫食吗?”
    “咦,这个鸟类不是天生来给人类做食物的吗,我们怎么可以白白地放弃这个权利呢?你少罗嗦,快还给我的雁来吧。”
    但是不管怎样,悉达多太子就是不肯将受伤的鸟儿还给提婆达多。
    他说:
    “如果鸟死了才是属于射中人的,但现在它受了伤,而且还活着,自然是属于救护它的人。”
    悉达多为了解救小雁怎样也不肯将小雁还给提婆达多。
    “这是我射下来的!”
    提婆达多也不甘示弱地要求悉达多必须归还他射中的小雁。
两个人于是你一嘴我一言地当场吵了起来,最后没办法,悉达多就说,
    “那么我们去见父王,请父王为我们评评理,看看是救它对呢还是宰它对。”
    “也好,去就去吧!”
    两人来到净饭王前,各执一词
    国王听完以后,只是哈哈大笑,他说,
“哈哈……本来这雁被提婆射中是应该属于提婆,但是今天很幸运的这只雁并没有死,所以它应该属于救护它活命的人,而非杀害它生命的人,所以提婆你应该将这只雁交给悉达多。”
    净饭王很高兴太子小小的年纪能有这样的仁心,于是作出了这样的判决。
    不久,这只幸运的飞雁已恢复了伤口,能够自由地飞行了
太子便将它携至花园给它送行。
    小雁依依不舍地叫了两声,也不知是欢呼之声呢还是离别之音,叭叭几下就展翅飞走了。
    太子一边高兴地望着飞雁远去的背影,另一边则在心里在默默着祝福它不要再被猎人抓到。
    然而从那一天开始提婆达多就开始怀恨太子,并存心要暗害悉达多太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太子已经十二岁大了。在八岁到十二岁的这几年间,悉达多太子可说已把当时印度的最高学术五因明学,是专讲科学知识的,和四弗陀,是专讲哲学知识的,都学得滚瓜烂熟。如果说世界上有闻一而知百的人,那便是这位悉达多太子了。
    于是在学问方面打好基础以后,从十二岁那年太子开始,太子又开始练习武术。虽然太子生性仁慈,外表看起来又显得文质斌斌。然而他的臂力却是很大的,所有的兵器与兵法到了他的手上很快就学会了,一点儿也没有困难。
    为什么净饭王一心一意地要把太子训练成文武双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时印度的情况是诸国并立的,譬如在迦皮罗卫国的南方就有乔萨迷罗与摩竭陀两个强国,迦皮罗卫国经常受到他们的威胁,因此净饭王才会衷心地希望未来继承王位的太子能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勇士。
    然而从小见到太子仁慈爱物的个性,净饭王很担心像悉达多这样子将来如何能将来带兵征服天下,做一个伟大的国王呢?
再加上净饭王一直没有能忘记阿斯陀仙人的预言,总担心太子有一天会离开他而去出家。所以国王每每想到这件事,眉头就邹了起来。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2
梦 境
    有一天大王吩咐左右准备坐骑,带着太子与侍从出发前去打猎。
    一行马队像风驰电掣般地前进。出了迦皮罗卫城便向郊外的山林中而去。
    净饭王打猎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太子,他希望借着打猎活动的乐趣能改变太子原本仁慈的心理。
    净饭王等一行人在山林中四处行猎,不知不觉间天色已逐渐黯淡下来了,父子俩一不溜神就迷失了路途,与随着同来的侍从们失散了。两人心里一慌更误入深山,再也找不到出路了。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大地被黑暗慢慢地笼罩下来。净饭王向周围一看,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不知在什么时候四周已包围了一群野兽,有虎狼豺豹狮子等等,不知有多少只眼睛正在眈视着他们俩。
    这时的净饭王非常地紧张,他心想:完了完了。
    然而就在这危急紧张的当儿,国王听到忽然听到异常沉重的脚步声,正远远地从山后走近来。巨大的声响使大地都显得有点震动了。国王抬头一看,原来前面来了一头巨象,又大又白,正疾步走向这边来。四周的野兽见到巨象来到,便纷纷四窜奔逃。
    可是奇怪的是,当巨象来到净饭王父子的面前时,却忽然停住了脚步,掀起鼻子,露出了六只白白的象牙,分列两边。大象的脸上堆着笑意。
    国王见它没有恶意,这才松了一口气。就在国王稍微放心一点的时候,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太子忽然奔向巨象那边去了,这一下可把国王真得吓坏了:危险危险啊,你要做什么?那里危险啊。
    国王着急地大叫着。当国王正要追上去叫回太子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活泼天真的太子竟然早已爬上了大象了脊背,安然坐在那里了。
    国王几乎不敢相信,坐在大象背上的太子是那么的英勇威风,简直就像是征服了林间的一切兽类,俨然是森林中的王者一样,充满着危严的气概,多么体面啊。
    然而当国王想进一步走上前去跟太子谈话的时候,却突然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醒后的国王回想着梦里所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就像是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使他感觉坐立不安,不知是吉是凶。于是他又下令召见阿斯陀仙人,要向仙人寻问这梦境所代表的意义。
    “禀大王,这六牙白象是和平的象征,将来的太子为了要救世界的人类一定会出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圣者。”
    “什么,拯救全世界?你是说太子将会成为统治全世界的伟大国王吗?”
    “不不不,太子不会使用武力去统一世界,相反地,他将会舍弃王位而去出家修行,去追求真实的觉悟。他将创立佛教,利用他那至高无上的智慧力量,阐扬佛之正法,使愚痴的众生消除业障与烦恼。 ”
    听完了阿斯陀仙人预言后的净饭王心里更是着急了,虽然他很高兴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解救世人的圣者;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太子离开自己的身边,放弃王位去出家修行。为了这个问题,国王担心地吃不好睡不好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2
美丽的耶苏陀罗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年轻的悉达多太子已变成一位仪表堂堂的美少年了,也因此常有贵族的千金想尽办法想博得他的宠爱。
    豪华的晏会狂欢的歌舞一天接一天地为太子举办着。净饭王以为只有这样子才能让太子不致生起出家的念头,也使阿斯陀仙人的预言不至于成为事实。
    然而悉达多太子却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些歌舞晏会,反而在脸上流露出忧郁与厌恶的神情呢。其实净饭王太不了解太子了。聪明的太子虽然深居在王宫里面,但是他早已发现当时印度社会阶级悬殊的情形,他怀疑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那样子大的不平等存在,劳苦的大众为何无法获得美满的生活与自由,要如何才能改造这不平等的社会呢?
    这个问题早就已经盘旋在悉达多太子小小的心灵很久了,只是国王不知道而已,而且他还记得在幼时被父王带去视察农村社会的情况,在农村里太子见到人人都是汗流颊背地在工作着,而自己和父王却坐着豪华的马车,任意地逍遥。这是多么地不公平啊!
    还有他见到那些农田,被掘翻的泥土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昆虫,正当它们要往土里钻的时候却被群鸟飞来争先恐后地啄食,弱肉强食,这是多么的残酷与无情啊。
    在这时候的太子他并不是厌恶这个世间,也不是对这个歌舞晏会没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目睹了社会不公平的情况以及众生痛苦的模样,这才使得他忧集在心中地愁思始终无法逝去。
    直到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净饭王决定为太子完婚,他以为只要用女人、纯酒、音乐,ganzhe一定能绑住太子的心。不仅可让太子不会想要出家,同时也可避免阿斯陀仙人的预言成真。但是要物色一位美丽贤淑而门当户对的公主一时也不是易事。
    当时在邻国的居利城有一位善觉王的长公主,名叫耶苏陀罗,人长得比天仙还美丽,性情又贤淑非凡,因此每天都有许多王孙公子来向善觉王求亲。
    净饭王也久慕公主的美名,很想与善觉王结成亲家,但毕竟是前往求亲的人太多了,这使得善觉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他召集臣相商议了一个办法来决定公主的婚事。
    这个办法说起来很残酷,就是准备一头用烈酒灌醉了的巨象,要是谁能制服醉象,就把公主许配给他。但参加的资格只限于贵族叉地利种,当然贫民奴隶是没有份儿的。
    善觉王发出了布告,由宫中卫士分别在各地要道闹市传送周知。没多久,公主公开征婚的消息便哄动了整个中印度,许多公子哥们儿没不喜形于色,摩拳擦掌地准备前往比赛,其中提婆达多也准备前往。
    斗象的日子终于来到,准备制服醉象的年轻王子们和前来看热闹的人们早已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候,提婆达多和悉达多太子也来了。
    时间一到,巨象便从铁栏里放出来,拉长了鼻子大吼了几声,它正骄傲地等待着人们前来挑战,可怜这些愚蠢积极的哥儿们,唯恐醉象被别人先制服了便失去了公主,因此都争先恐后地往前冲,但想不到醉象力大无穷,所有出场比赛的人非但没有制服醉象,反而一一被大象用鼻子摔出到很远的地方。后来的人知道醉象的厉害都畏缩不敢向前了。
    这时候忽然走出一位勇士,慢慢地走近了醉象,两手突然猛力抓住象鼻,用足了浑身的力气,往后一拖,就是一丈来远,再往左一摔,就把醉象摔倒在地。这时候倒在地上的醉象很吃力地喘着气,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候掌声雷动,勇士也很得意。谁知道这却恼怒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提婆达多,他极不高兴,因为他原以为这头醉象除了他以为是没有人能制服得了的,因此他才很安心地让别人先与醉象纠缠一阵,好让象多消耗点力气。因为他相信凭自己的大力将不难把象制服,可是现在却看到醉象被别人摔倒,这不由得不使他恼羞成怒,于是他竟出其不意走近勇士,出其不意把他举起一摔, 把他摔死了。
    一时观众哗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在现场陷入一声死寂的时候,悉达多太子缓缓地走向场中,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提婆达多心想:难道他准备同我来一决雌雄吗?
    等到悉达多太子走向倒地的大象身旁以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只见太子抚摸着受伤的大象。这时奇迹出现了,太子的周身出现了万道的金光笼罩着醉象,只见醉象吐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就慢慢地站了起来。真是怪事,醉象似乎已经清醒,完全驯服地站在太子的面前,像梦中的太子一样,让太子骑上象背,一步一步地走起路来了。
    这时群众目睹这种不可思议的奇迹,纷纷走近大象。
    “悉达多太子万岁!悉达多太子万岁!”
    热情的观众大声地叫喊着。
    提婆达多很扫兴地,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悄悄地走开了。
    于是耶苏陀罗公主就嫁给悉达多太子,在万名欢呼的歌诵声中举行了庄严愉快的结婚大典。
    现在的净饭王心中开始高兴了,他以为太子将不会再有出家的念头。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净饭王还是下了一道命令, 不许任何人在太子的面前提到一件忧愁苦恼的事,比如生、老、病、死,等等,而且服侍太子的人,必须日以继夜地表演各种轻歌曼舞,绝不许现出辛苦疲倦的样子。除此之外净饭王还下令建造高大的围墙,环绕住太子所住的王宫与花园,除了年轻貌美的女子外谁也不准进入这道围墙之内,另外,又派人严密把守各处围墙的大门,无论什么原因也不让太子走出围墙的外边。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2
太子出城郊游

    悉达多太子自从与耶苏陀罗结婚以后,表面上日子过得似乎很美满,因为净饭王不仅派人侍奉着太子,还把种种痛苦的情形阻隔在太子的生活圈之外,然而太子并没有如他父亲所希望地那样快乐,因为太子所希望看到的是世界上更多充满快乐的事情,那是远超过王宫围墙里面所能见到的。而且太子也很想知道,除了国王与大臣们外,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于是太子一次又一次地向父王请求,最后净饭王经不起太子的苦求就答应了。
    净饭王通知沿途的老百姓要事先将街道打扫干净,除去一切污秽的垃圾,并且在路的两旁更是严令不准出现老态龙钟的老人、呻吟的病人、死人的尸骸,贫苦的穷人、以及饥寒的乞丐等,因为净饭王害怕这些人如果被太子看见以后,恐怕又会令太子生起怜悯心而闷闷不乐。除此之外,净饭王又命令很多的大臣陪伴太子出游,叫他们暗中观察太子的脸色,无论是一喜一忧回来都要报告。
    一切都准备好了,太子坐在美丽的大象上面走出了王宫。太子一行人首先走出了东门,沿着路上观赏景物,只见尉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清脆的树叶随风跳着曼妙的舞姿,这使得太子长久以来郁闷的心情就在眼前这幅美丽的风景下一扫而空。
    然而没多久,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位佝偻龙钟的老人,他那憔悴的老脸上堆满了皱纹与斑点,瘦弱的身体上就只看得见皮肤病与一根一根的骨头,干瘪的手里拿了一枝竹杖踉跄地行走,沿路哀叫着向人乞讨,样子十分可怜。太子的随从一见到这位老者,便非常生气地驱向前去,准备把他赶走。但是太慢了,太子已经看到这位可怜的老人了,太子以前从未见过像这样子的老人,他以为每个人的外表,应该都是像他在宫里所接触过的人那样,衣着光鲜,精神抖擞才对,怎么眼前这位老者却是这副模样。于是他立刻下了象座,走向老人,很亲切地问道:
    “这位先生,你家住在哪里啊?”
    “呃,呃。”老者似乎耳朵有点聋,不知道太子在说什么。
    “我们太子问你住在哪里。”侍臣们于是凑近老者的耳边大声地说。
    “呃,呃,我没有家。”老人说起话来很吃力,他嘴里一颗牙齿也没有了。
    太子见老者讲话十分吃力的样子就停止了询问,并送他一件新衣与一些银两,然后继续前进。沿路上太子思索着他刚刚所看见的事情。他问随从的大臣说:
    “大臣,刚刚那个人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他和我以前在宫里所见到的人有那么大的不同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变成那副模样呢?”
    “太子,如您所看到的一样,那是一位老人,每一个人都会长大,然后衰老,到了那时候不仅头发变白皮肤变邹,身体的各器官功能也会渐渐败坏,然后种种的忧愁一直增加,而快乐则渐渐减少,所有的人只要在世界上生存久了,都会变成那样,不过,这是老人的事,太子您不必去关心它。”大臣紧张地回答太子说。
    “那么是不是以后我也会衰老也会变成那个丑样子呢?”
    “没错,人生在世老是谁也无法避免的,无论国王还是老百姓,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会有这个结果。太子,即使您现在贵为王子,但是也会有衰老的一天,现在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大臣的这番话等于给太子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原本高兴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太子心想:
    原来我的这个身体是会转变的呀,当衰老来临时所有的美貌欢乐都会像梦境那样在瞬间消失呀。不仅别人会如此,连我也是一样,眼看着如此的老患难道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吗?
    想到这里,太子长叹了一声,向随从的大臣说:
    “哎,回城吧,想到人生的衰老即将到来,我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游玩呢。”
    就在太子闷闷不乐准备进入南门回宫的时候,前面又出现一个人,挡住了去路。侍卫几乎和他们吵了起来,太子向前制止,问是什么事情。
    侍臣回报说有一个麻风病者躺在街上求乞,不肯让路。
    太子下了座骑,走近一看,只见那躺在地上的病人全身长满了脓胞,身上的肌肉正不断地抽搐着,而且不时发出凄惨的哀鸣声。
    太子见了于心不忍,就问侍从说: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侍从思索了一下,不敢隐瞒地回答说:
    “太子,这个人因为生病身体机能失去了协调,所以才会这样。”
    太子听了以后若有所思自言自语说:
    “没有人可以解救他吗?为什么要放任这样的疾病来侵袭人类而不去管它呢?”
    “太子,这个人所患的病叫麻风病,是绝症,是没有药可以医治的,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比这个还可怕的病还多着呢。只要是人就会有疾病,这是很平常的。没有人会知道他哪一天会生病,疾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
    “真得吗,每个人连国王与所有的大臣们包括我在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生病?如果这样,那么世界上的不都要生存在疾病的可怕阴影下了吗?因为也许今天还好好的,可是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同这个人一样,对吗,侍臣?”
    想到这里太子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因为有这么多痛苦的东西随时随地在威胁着我们的人生,这是多么可怕呀!可是怎么大家好象一点儿都不关心的样子,只懂得终日追求那虚妄不实的五欲之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疾病、老、死随时都会降临。想到这里太子的心更是难受了。
    太子回到宫里以后,终日闷闷不乐,低头沉思。他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免除人们衰老呢,如果生病是世人所无法避免的话,那么我要如何做才能帮世人解决一切病痛呢?
    净饭王见到太子急忙地回城不知为了什么,便再三地截问跟随太子出游的侍臣,才知道原来太子遇见了老人与病人,这令他又想起了阿斯陀仙人所说过的预言。着急的净饭王心里想:
    太子真得会像仙人所说的一样,离开我而去出家吗?
    为了让太子忘掉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净饭王又增加了宫中的美女与歌舞表演,极尽人间欢乐之情,希望以此博得太子的喜欢,
可惜并没有达到任何效果。
    为了使太子开心解闷,净饭王再度公布太子出游的消息,而且严令全国老百姓沿途要尽量避免能使太子产生不愉快的场面出现。此外,为了壮壮太子的胆量,净饭王还下令叫提婆达多伴游,因为提婆达多的武艺是全国闻名的。
    这次的出游改成大白牛车,在印度的大白牛车是相当漂亮的,白牛疾行如风,安稳异常。提婆达多坐在太子的后面,看到沿途人民对太子欢呼,他心里起了妒忌的感觉,他觉得太子那种文弱书生的气质实在不配当未来的国王,只有像他这样子的勇士才是真正当国王的料子。想到这里,再加上两旁老百姓的欢呼声,
他似乎真得认为自己就是太子了,于是自我陶醉地不由自主地也举起了手,差一点儿忘了他自己仍是提婆达多。
    他们一行人走没不多久,真是不巧得很,越是想避免不愉快,偏偏就遇上了一个葬礼的行列,把太子的座车拦住了去路。
    瞧,前面那个男的哭得是那么得涕泪纵横的,后面那个女人呢也是愁眉苦脸的,而孩子们则跟在后面,一边追赶着行列,一边拼命的哭喊。一片凄凉的景象,就这样活生生地从太子眼前掠过。这种场景太子哪曾见过,他急忙地询问侍臣:
    “那户人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全家会如此悲伤?”
    侍臣于是告诉太子,“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因病去世了,现在他们正在举行葬礼。太子所看见的就是他们出殡的行列仪式。”
    听完侍臣的解说,太子开始了解到死亡的悲惨。本来前次出游时衰老的可怕与疾病的阴影已经令太子惊怖不已了,而此次再次接触到死亡的悲惨,更加深了太子对人生不圆满的疑惑。于是他转身对提婆达多说:
    “大弟,我们回去吧。我不想再游玩了。”
    “怎么?只是看了一个死人就不敢再游玩了吗?哈哈……”
    提婆达多大声地笑了,他心里想:真是一个没胆量的太子!
    太子虽然知道提婆达多在嘲笑自己,但他仍然命令回宫。虽然提婆达多的笑声不断地在太子的耳边回想,但是太子却低头思索着:
    如果人免不了要死,那么又为什么我们要来到这个世界呢?死亡疾病衰老时刻威胁着我们,可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却视而不见还整天沉浸在歌舞游戏之中呢?
    一次又一次的无常之相在太子平静的心湖里掀起了阵阵涟漪,此时太子的心似乎已被撕成了碎片,一丝一丝地迎风飘散。他已无心欣赏路旁的风光而黯然地回到王宫。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3
太子立志出家

    悉达多太子自从两次出游回来以后,便一直闷闷不乐、沉默少语,虽然身旁常有美丽无比的耶苏陀罗作伴,并且还有刚出生不到一年的孩子天真可爱的罗侯罗,但这些他都不感兴趣,在他的脑海里早已都是老、病、死的影子了,年轻的耶苏陀罗和初生的罗侯罗还有自己终免不了要受老、病、死的威胁,谁都逃不了无常的支配,不断地变迁,从出母胎无常便紧随着你,片刻都不放松,由病变老,由老变死,余下一堆骷髅,也还免不了腐坏变灭。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什么美貌可爱,什么容华富贵,还不是镜中的花水里的月?为了想出解决这个疑团的方法,太子终日愁眉不展,但是仍然想不出一个解决的好方法。
    太子终日愁闷的事不久便传到父王的耳里,净饭王深惧阿斯陀仙人的预言应验,为了要使太子快乐,他特地找来全国有名的建筑专家依照季节的不同,建造了春、夏、秋、冬四座宫殿,在这些宫殿里面终日不是管弦乐声就是豪华歌舞,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能增加太子的欢心。
    “看,池中的鱼儿,互相争食饼饵,你抢我夺,各不相让,这是为了什么呀,难道为了生存就一定要争夺吗?”悉达多太子看着水里抢夺鱼饵的鱼群,不解地自言自语着:
    “鱼儿为了争生存便互夺鱼饵;群兽为了争生存便弱肉强食;人类为了争生存便互相战斗,一切都是为了争夺,这可怕的争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呢?有什么方法可制止呢?”
    美酒、音乐、舞蹈是浇愁解闷的良剂吗,有谁知道太子为了什么而愁闷呢?又有谁了解太子为了什么在烦恼呢?光是酒、音乐、舞蹈就能解答太子的问题吗?可怜的太子他伟大的志向并无法被身旁的人们所了解,虽然身旁的侍臣极力地讨好他,宫女们也尽情地舞蹈着,然而住在这豪华宫殿里的他却是一点儿也不快乐,因为他的心早已被老病死无常和争夺这些问题所包围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留恋身旁的歌舞呢,为了想突出重围,寻获问题的解答,为了救拔这些可怜无知的人们,解脱无常将会使他们衰老死亡的枷锁,太子陷入了深沉的思考当中。最后太子疲倦地睡着了,而那些唱歌跳舞的宫女们也纷纷跟着睡着了,半夜的时候,太子醒来发现原本浓妆艳抹载歌载舞的宫女们这时都已因为疲倦而进入了梦乡,并且现出各种非常难看的睡姿,有的人四脚朝天,有的人嘴流口水,原本脸上美丽的化妆,这时都已变成好丑的花花脸。太子感到很惊讶,怎么平常感觉很可爱的女孩子,在这个时候却变成这副令人作呕讨厌的样子呢?太子感到非常失望,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些虚伪的东西了。
    他心里想:
    想不到这一切世事竟是这样的虚假,我还在犹豫什么呢,我应该赶快离开这里去寻求解脱的地方才对。
    终于太子下了最大的决心,他决定放弃这些虚假不实的荣华富贵,要去追求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真理。
    他静静地站起来,没有惊动任何一位宫女,轻轻地走出宫外,命马夫车尼赶快将他的爱马金志牵来。当车尼去牵马的时候,悉达多太子想到在自己未走之前应该再去看看新生的王子一眼,于是太子就走到耶苏陀罗的房间去,在那里看见夫人正抱着王子罗侯罗在怀中熟睡。
    此时的太子想到自己就即将与他们告别了,内心一阵激动,
不禁走上前去,好象再摸摸他们母子俩最后一次,但是坚定的意志阻止了他:
    不行,如果我现在移开夫人的手,她必定会醒来,那么我出家求道就会受到阻挠。我必须现在就走才行,哎,只好对不起你们了,等我寻找到真理的时候,我会再回来看你们母子俩的。
    于是悉达多太子含着泪水就这样离开了王宫,没有惊醒任何一个人。
    太子骑着金志出了城门,只有马夫车尼跟随,没有人阻挡。黑黝黝的夜终于过去了,光明的世界再度出现在眼前,悉达多太子来到一座大山之下,前面就是苦行林了,太子下了马,让金志到树下的水边休息饮水,
    太子扶着马背,不胜感慨地说:
    “金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激你才好。你已经把我载到我的目的地了。”
    太子转身继续对车尼说:
    “车尼,你对我已尽了最大的衷心,我将不会忘记你的,到这里为止我要独自去探求真理的源泉。你就骑着金志回宫去吧。”
    太子将身上所穿得的缨络宝衣脱了下来,交给车尼说,
    “这是我送给你的纪念品,你留着它吧。”
    接着太子又把宝冠和宝珠也拿了下来,他说:
    “这些你替我呈给父王,说我为了寻求真理,解脱人间的苦恼,决定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也请他千万别派人追寻。在我修业没有成功之前,我是决心不会回宫的。”
    这时的车尼虽然接受了赠予和嘱托,但仍然依依难舍地不愿与太子分别:
    “太子,仁慈的太子,多谢您的赐与,但是车尼不愿离开太子,我为您即使赴汤蹈火也决不…..”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3
五位大臣的追赶
    离开车尼以后的太子,一路走向苦行林里,走没多远,见前面有一间屋子,原来是一家贫户,太子把身上所穿名贵的外衣完全脱下和这屋主换了一套破衣衫和一个笨重的铁锅,锅里还盛了满满的一钵饭。
    太子很欢喜地来到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因为经过了一夜的疲劳,肚子早已饿了,于是他捧起铁钵准备用餐,但一股浓烈的臭酸味儿直钻进太子的鼻子里,几乎使他呕吐。他放下铁钵,叹了口气,实在无法下咽,但肚子很饿,附近又没有第二家住户,想了一想:
    哎,我不是要修苦行吗,如果我还留恋着王宫里的珍肴美食而无法接受这顿臭饭,那还谈什么修苦行呢?
    说也起奇怪,想法才一转变,当他再拿起铁钵时,就吃得津津有味了。
    太子的出走打破了王宫里一向平静的气氛,像一块大石投入平静的池子里一样,掀起了一阵大波,国王下了紧急召集令,群臣都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正当大家都拿不定主义的时候,车尼却悄然一衫回到了王宫。
    “这是怎么回事,太子呢?”群臣紧张地围绕着车尼追问着。
    “你把太子藏匿到哪里去了?”国王生气地疾问车臣,群臣纷纷责难。车尼哭丧着脸,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于是他惶恐地把昨夜太子出城落发的经过一五一十的报告了国王。国王虽然很伤心,但是他很清楚地记得阿斯陀仙人的预言,他知道这是终难避免的事,可是父子之间的亲情又哪是这么容易就能割舍得掉呢?在净饭王的心里面仍然是抱着一丝希望想挽回这件事的。
    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追回太子的方法。商议的结果,决定派遣乔成如,阿舍婆氏,摩合拔提,什里加业,摩难居利等五位侍臣到苦行林追寻劝回太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5
苦行林中的寻师访道

    他们一行人设法过了深县,进入苦行林。他们往前走着走着,没多久便遇见一位苦行者,满脸长着须发,瘦长的身子端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样子很是可怕。
    “请问您可曾看见悉达多太子经过这里吗?”
拔提跑近苦行者请教他说。但是苦行者没有回答,连身体都没有动一下。
    “请问您有没有看见一位太子模样的人进入这里来?”
    “喂,难道你是聋子不成?!”拔提急起来了,几乎要动怒,直凑近他的耳边大声地问:
    “喂,你有没有看到太子走进了苦行林啊?”
    对方仍然动也不动端坐在那里,好象没有听见一样。
    这时候乔臣如忽然觉悟,连忙阻止拔提再问,“大概这就是我们平常所听说的止语苦行者吧。看来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还是赶紧另向别处探听吧。”
    于是一行人又向苦行林的深处走去。
    “哇,这是什么?”忽然间阿什氏忽地惊叫起来。大家被他的惊叫声给吓着了,都走过来问他干嘛大惊小怪。
    “这,这……”阿什氏指着树上惊得说不来话来了。
    原来这棵树上正倒挂着一个人,头向下,双足倒勾着树枝,垂着长长的头发,瘦得皮包着骨头的身体,模样怪吓人的,令人一见毛发直竖。据说这也是修苦行的一种,在当时的印度修苦行的外道很多。苦行令人望而生畏,除了止语,倒悬以外,还有什么火焚、烧臂、断石等等等等,他们都以为修行者如果想要成就,除了苦行以外便再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就这样一行人一路上遇到不少苦行者,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太子的踪迹。
    大家都太疲倦了,天也慢慢地暗了下来,一行人于是都倒在树旁休息,不一会儿竟都呼呼地进入了梦乡。在夜半时分,前面苦行林中忽然发出万道光明,忽隐忽现,这突如其来的奇景将五位侍臣惊醒,于是他们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致注意探索光的来源,他们知道这发出光明来的地方一定有大修行者在那里。于是他们开始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探索。乔臣如等五人终于找到了太子,原来太子正在阿娄罗加仙人修行的地方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五人见了太子,便劝告太子说,
    “太子,大王已经知道您要出家修行的决心,但是大王对太子您的感情至深,在您外出的这段时间非常地想念您,所以派我们前来迎请您回宫。大王他说如果您想修行,可以在宫中另外安排一个清静的地方,又何必一定要跑到这个深山里来呢?”
    “各位,我怎么会不知道父王对我的恩情呢?”
    太子平静地回答大臣,
    “只是我畏于生老病死的苦恼,所以我才会来到这个地方,寻求悟出断去苦恼的方法,除非我修得正道,否则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
    本来奉王命想劝说太子回宫的大臣们,在听到太子的这番话以后,知道劝说是无望了,一时竟变得哑口无言,可是他们又无法回宫去,因为大王已明白地告诉过他们:如果太子无法回宫,他们也不用回去了。
    太子在一旁观察这五位大臣,发觉他们的个性忠直,智慧通达,是可造之材,于是对他们说:
    “我知道你们正在苦恼回去无法交差,这样吧,你们五人是否愿意留下来呢?”
    “谢谢太子收留,我们五人就留下来跟随太子修道不回宫了。”
    这五个大臣就是后来佛陀初转法轮时最先度化的五比丘。
    话说悉达多太子自从进入苦行林以后便到各处寻师访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年。在这五年中间,太子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太子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虽然求生天界可以暂时免去人世界间的痛苦,但因为尚未真正解脱生死轮回,所以仍然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缚,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真实觉道。于是太子失望地离开了苦行林,继续往别处追寻他想要的真理。
    之后,太子又陆续地拜访了阿罗蓝仙人与迂陀罗加仙人,并从两位仙人那里学会了禅定的方法。然而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尽管在这五六年里太子没有找到一个仙人可以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也没有一个仙人的答复能令他满意。但是太子依然是满怀希望,他更加立定坚固的志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成目的,他心想:
    既然自己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学业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前面是尼连禅河,两岸是一大片柔软的白沙,河的北边还有一座像头形状的高山,太子仔细观察附近的环境以后,认为这里的确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实行苦修。
    话说当初答应留下来,随太子一起修行的五位大臣,早在太子四处参访的时候,就各自分开了,直到现在,他们听说太子正在尼连禅河畔苦修,才又纷纷从各地赶来,与太子共同修习苦行,并供子太子随时遣用。
    太子试着使用各种方法修苦行,想要度越生死的大海。他以为如果自己修苦行到了相当的程度,应该会有达到正觉的希望,于是他正心诚意,废寝忘食,修戒参禅,忍耐凡人所无法忍耐的苦行。
    太子所修的苦行还真不是普通的苦行。有一段时间太子甚至每日只吃一麻一麦,以至于修到后来,目陷鼻高,颧骨显露,神情消瘦,面目全非,就是说他只剩下骨头和皮也不过份,吃得少而能生存还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虽然太子修习种种的苦行,然而一年两年过去了,烦恼妄想仍然无法断除,超载生死的大海也始终无法达到。
    紧接着三四年又过去了,虽然太子有的是勇猛的精神,可是透过苦行所得到的效果却是那么小,完全达不到他所希望的根本的觉悟。在一旁侍候太子的乔臣如等五人看到太子如此热心求道的精神,都深深地被感动了,也对太子尤如金刚一般的信念佩服得五体投体,于是就这样太子和五位大臣在尼连禅河畔度过了悠悠的六年时光。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5
乞业山的修行

    六年了,随着时光的慢慢地迁移,太子也一天天地走近解脱之门。就在太子进行苦行的第六年,他感觉到心中渐渐地明白,他开始了解到解脱的大事并不是光有肉体受苦就可以得到的,因为苦了肉体,反而是执着肉体,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静,心不清静则一切污秽不能消除。污秽如果不能消除,又哪能走向解脱的大道呢?
    于是太子决定放弃苦行,下座站了起来,走向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静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肌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但因太子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苦行以后,已经非常虚弱了,以致当他欲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了。
    幸而这时走来一位牧羊女,名字叫作南陀波罗。她头上顶站一罐乳糜,正巧路过这里,她看到这位年轻的行者横卧在沙滩上,她知道这一定是一位修苦行的沙门,因疲劳过度而倒在这里的。于是她立刻生起恭敬的心,打开了乳罐,手捧着乳糜走向前来供养太子。
    太子接受了南陀波罗的乳糜,感觉其味无穷。饮罢五体通畅,身体的各部份便渐渐地恢复了气力。
    正在这时乔臣如等五人见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乳糜,大感惊奇。他们误以为正在苦行中的太子被貌美的牧羊女所吸引竟退失了道心。这令他们十分失望,原本他们以为太子是一位伟大的修行者,有着坚毅的精神,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摇,然而今天他们所看到的却是一个经不起女色诱惑的太子。
    他们心想:
    唉,太子到底还是凡夫,意志毕竟还是薄弱的。
    于是便转身离开,前往鹿野宛去了。
    可怜的太子被五位大臣误会了,他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五位大臣就离开他了。恢复精神以后的太子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只见他四处寻找,都不见五位大臣的踪影,于是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开森林,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乞业山旁的一座小山里面,来到一棵生长繁茂的菩提树下。树下有一个宽广的石座,四围景致秀丽,石座上似乎还留着过去修道人的痕迹呢。太子觉得这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便决定要留在此地继续修行。 
    “喂,修行的先生,请您等一等。”
    就在太子准备上座的时候,远方传来了一阵声音。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刈干草的童子。
    “修行的先生,如果您要坐在这石头上修道的话,我愿意将我刈来的吉祥草供养给您,替您辅上一个草座。”
    太子点了点头。童子就动手替太子辅了一个草座。
    太子很喜欢地谢了谢童子,就坐上了金刚宝座。
    太子一心正念,端坐在树下,对自己发誓说:
    我若再不成功、无法了脱生死而到达正觉涅磐的境界,誓不离开此座!
    太子发誓后,心中充满了法喜。便继续默然地思维着如何解决生死的问题。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5
降服魔军与魔女

    哇,不知什么时候在太子的左边突然多出来另一个悉达多太子,他不仅和太子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居然还开口和太子说话:
    “唉,悉达多太子,像这样快乐的世间究竟你为了什么要放弃,而选择孤单单地坐在这里呢?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哈哈,…..哎呀,为了什么装得这么一本正经,还是放弃吧!像你 这样年轻的人,正是应该享乐的时候啊。快别装正经了,痛快地享受这快乐的人生吧!”黑影太子极尽诱惑地对太子游说道。
    咦,就在这时候,不知从哪里竟又跑出一个白影的悉达多太子,出现在右边。白影太子说:
    “少胡说了,世间哪里有什么快乐,还不是尽是苦恼!”
    黑影太子听了很不以为然地反驳说:
    “什么?世间尽是苦恼?胡说!这样快乐的地方哪里会有什么苦恼?这个世间是快乐的才对!”
    “不,没有快乐,只有苦恼!”白影说。
    “只有快乐!”黑影说。
    “不,苦恼!”
    “快乐!”
    “苦恼!”
    黑影眼见这样争论也不是办法,就说:
    “好,你不相信,我就把快乐的证据找出来给你看。”
    “怎么样?这个场面你能说不吸引人吗?这些美女能歌能舞,是世人都喜欢的。哈哈……还有比这样更令人快乐的吗?怎么样?这里还有甜酒,来来来,干一杯吧,这味道真美,你不想尝一口吗?怎么拉?难道你不懂得享受吗?你还敢说没有快乐吗?!”
    “不,这些是属于苦恼的。”白影反驳说。
    “你说什么?”
    “仔细看清楚了没有,这个样子也能说是快乐吗?你,你再详细地看一看吧。”只见白影朝着美女用手一挥,原本正在歌舞的美女瞬间都变成了老态龙钟的丑女人了。白影接着说,
    “怎么,看到这副丑态,你还说它是快乐吗?你看吧,这就是刚才既歌且舞的美女们的真相,看看那烂醉如泥的丑样子,所以我说这是苦恼啊!”
    “也好,那么你再看看吧。”黑影不服输地说,“嘿,怎么样,这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青的红的什么都有,金色的王冠,这些首饰、腕环、珍珠玛瑙,这些宝物都是属于你的,好看吧!把它们挂起来,戴起来看看吧,多么让人羡慕!这个世界究竟还是快乐的嘛!”
    “胡说,这些东西有什么好让人羡慕的。你再重新看看吧。”
    果然跟着白影太子的指示,刚才那些奇丽的宝物都变作毒物、绳子、枯枝,连美丽的宫殿也变成了一堆废墟。
    正在这个时候,大地忽然震动,轰隆轰隆地乱了起来,突然一声巨雷似的声响,把地面裂成两半,接着从地底下冒出了炽红的火焰。“哎呀”一声,当白影黑影两人走到洞边,往裂缝底下看的时候,都被底下的景象给吓了一跳,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叫声,他们看见这个裂缝很大很深,沿着裂缝的边缘还有一条绳子往地底垂放下去,再仔细一看,才发现绳子上面有着很多的人正努力地往上面攀登。
    出“啊,是耶苏陀罗和罗侯罗呀!”黑影说。
    “父王也在那里!”白影说。
    “这这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黑影说。
    “这就是这个世间的真相,你看,在那火焰中挣扎着的样子,要从这地底下救出这么多的人,唯有这一条绳子。我到今天就是为了找这条绳子,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这绳子,这绳子。” 白影说。
    “等一等,这绳子已经被火烧掉了,如果把绳子拉上来,那么这里马上也会烧起来,快把绳子割断,快,马上引起火来了,快割断!”黑影说。
    “岂有此理,就靠这一条绳子才能够把他们这一群苦难的众生救出火海,脱离煎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抢救众生要紧啊,我要把他们通通救出火海。”白影说。
    “胡说八道!你自己不是把父母、妻子都舍弃了吗?还救什么众生,快快快,快割断它吧!”黑影说。 
    “不,不是那样,我是为了要拯救众生,所以才舍弃了自我的小爱,而成全大我的爱。正如现在我要抢救这一片火海中的众生一样啊。”白影说。
    “割断它,快把绳子割断,火马上就要烧到脚边来了,我可不愿被这火焰给烧着呀!”
    黑影见白影不愿割断绳子,于是便抢前一步,把绳子的一端放在地面上用石块摩擦,想要把它割断。
    “慢,且慢!”白影急忙地制止黑影说。
    “讨厌,怎么这么啰嗦!既然你不愿割断它,就让我自己动手好了,你又何必多管闲事呢?”黑影说。
    于是白影上前阻止黑影割绳,两人扭打成一团。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忽然发出闪电,接着一阵雷鸣,当一个霹雳落地的刹那,大地又震动了,地缝下的火焰已燃烧到地面上的枯草,眼看大地一片火海,好象世界末日已经降临到人间。
    接着一阵风雨过去,火灭了,黑影白影都不见了。原来刚刚的白影黑影不过是太子自己内心往业无明所产生出来的幻想啊。
    但内魔方息,紧接着外魔又来。在一阵骚乱以后,大队的魔军又直奔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的悉达多太子而来。魔王眼见悉达多太子即将成佛,大生恐惧。他害怕将来如果太子成佛,那么他的魔子魔孙将会越来越少,所以他派了大队魔军,一踊前来,准备骚扰太子,不让他成佛。这些魔子魔孙、魔兵魔将舞刀弄枪地奔向太子而来。然而太子仍然端座在那里,丝毫不动,一点也不恐惧,只当没有这回事。
    魔王眼见诡计无法得逞,于是又下令魔军向太子发箭射击,准备直接杀害太子。然而奇迹出现了,魔军所射出的那些箭,射到太子身边的时候都化作朵朵莲花,曼空飞舞起来了。那些魔兵魔将不曾看过这样的情况,也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
    魔王眼看武力不能战胜太子,于是改变方针,准备用魔女来诱惑太子,因为魔王深知世人的毛病,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相信只要派出美女,那么悉达多太子一定会动心的,只要那时候太子的心起了任何一点儿的波浪,那就是魔王胜利的时候了。
    没多久,打扮得妖艳怪状的魔女们摆出种种淫态,缠绕在太子的左右,且歌又舞,满以为太子见到了必定会象一般的修道者那样不待片刻就心动意乱,成为魔军的俘虏了。可是奇怪得很,太子不但没有动心,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像似木人儿见了花鸟,铁牛不怕狮吼一样。魔女虽然淫荡,又无术可施了。
    这时候魔王计穷,正苦无魔法再施的时候,又是一声霹雳,护法的天兵天将齐到。魔王一见苗头不对,便只好鸣金收兵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5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降服恶魔以后的太子,志愿更加坚固,内心更加平静了,他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已经达到无念无想的境界,可以说光明的觉悟境界即将呈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太子已经能够知道久远以来的自己,生在些什么地方,叫过些什么名字,做过些什么事情,所有生死往来的历事他都能够清楚了然,他觉悟到自己以及一切众生无量阿僧祇劫以来,轮回在生死界中,有时做人的父母,有时做人的儿女,有时做人的老师,有时做人的弟子,彼此之间其实都有着因缘牵连的关系,可是被现实所迷惑的人并不知道这种因缘关系,不晓得别人都曾做过我们的眷属,以致终日被名利、爱誉所求、自私自利,一点儿都不顾念他人。
    在这个一切冤亲平等的真理上,太子生起了大悲的心肠,不觉双目滔滔地流下泪来。
    太子此刻对世间的一切森罗万象,心理上已渐渐地明白,对一切事理也有了正确的了解,他更感到生与死本来是不二的,没有执着的必要,太子的心、生命此时可说已明显的扩大,甚至说已经和宇宙同化了。和以前相反,太子现在反而觉得烦恼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烦恼呢?这原因现在明明白白地浮现在太子的心中。太子欢喜地雀跃起来,他反复地思维萦味,终于知道自己证得正觉,这是一点儿也不错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方,忘记了一切,对一切都没有分别,对一切都很明白。这绝不是睡眠,这是正觉,这是解脱!现在起我们不要再叫他太子了,应该尊称他为“佛陀”。
    这时候东方的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颗明星,在湛蓝的天空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证了道的佛陀这时抬起头来,望着广阔的天空,不觉脱口而说出:
    奇哉,奇哉,世间的一切众生没有一个的心地不是同佛一样光明的,只是因为被种种烦恼迷惑颠倒所遮盖住,所以不能透露出来罢了。
    成了佛陀的悉达多太子此时满脸红光,显得更是慈悲,他那样威严的相貌,与未成道前的太子简直判若两人。悉达多太子从金刚座上慢慢地站起来。不,现在我们该称太子为佛陀了,因为他已彻悟了本性,彻知了宇宙间的一切真理,他更具有无源的大慈,同体的大悲,要去救度世间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所以他决定起座,怀着一颗救度苦海众生的大悲心,预备向舍卫城的方向走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6
初转法轮

    话说乔臣如等五人在鹿野菀听到太子已经成道的消息以后,无不欢喜异常,他们便商议着要去皈依佛陀,做佛弟子。
    当乔臣如等人正要出发往祈业的时候,不料佛陀已经来到了鹿野菀。他们见了佛陀威严的相好,连忙让座,接着一同五体投地,向佛陀行了大礼,还绕着佛陀转了三匝,表示无上的敬意。
礼佛过后,五人又跪在佛前,对过去曾经为了牧羊女献乳的误会表示忏悔,请求佛陀慈悲宽恕。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佛陀便在鹿野菀为乔臣如等五人作第一次的说法,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同时乔臣如五人也皈依在佛陀的座下,成了佛陀的弟子,成为佛教史上成立最早的僧团。于是佛、法、僧三宝在这时候正式完备,从此以后佛法的教化就可以透过三宝广布天下,引导一切众生进入光明的大道,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
各位小朋友,佛陀在初转法轮时都讲了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6
四圣帝

    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菀初转法轮,说四圣帝,度五比丘。佛陀说: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四帝法以及苦、集、灭、道四种真理,称为四帝。

    苦帝和集帝是解释世间的道理,灭帝和道帝是研究出离世间的道理,现一一自解释如下:
    苦就是苦恼不安的意思,众生的身体上、精神上都有苦恼不安存在,有与生俱来的苦恼,生存的苦恼,老年体弱的苦恼,疾病的苦恼,死亡的苦恼。在人事方面说,有亲爱别离的苦恼,有求不得的苦恼,有怨对憎恨的苦恼,有五音炽盛的苦恼。佛陀用他的智慧视察世间的现象,得到一个结论,世间是大苦,矍jue。
    集是召集的意思,苦恼的来源是由于不良心理的影响,例如贪欲、嗔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的不良心理,影响说话、行为,渐渐成了习惯,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做集力,即是积累习惯的力量,亦即是苦恼的召集者,换句话说,苦乃是由我们的身体、言语、心意的活动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所聚集而来的,所以集是召集,属于因,苦是报应,属于果。
    再来说灭,是灭除苦恼的意思,当众生已知道生死是苦,又知道苦的来源,欲免掉它,并要把苦恼灭除。灭除苦恼,了脱生死,解脱轮回,达到一种清静、永恒、安乐的境界,就是灭帝的真理。
    道帝是引导众生要亲近永恒安乐境界的方法,灭除苦恼的方法。
    佛陀(慨诫)kaijie地训示我们,最主要最正确的便是八正道,只要我们了解了四圣帝,实践道帝就能够身心安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6
八正道

    接下来是佛说的八正道,八种离苦得乐的真理,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现在依次说明如下:
    一,正见,首先我们对于世上的一切事情,必须有正确真实的看法,不能随顺俗见邪见。譬如说世人认为人死如油尽灯灭,什么都没了,这就叫做断肠邪见,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才是正见呢,最简明者就是深信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定的道理;行善者得福报,作恶者得苦报,也是一定的道理,能深信因果的便具有正确的见地,这就叫作正见。
   
    二,正思维,思想要纯洁,不思想一切不良的事情,例如偷盗杀生伤害他人等。
   
    三正语,不说谎不咒骂他人,不挑拨是非。一般来说我们身体上最容易造作恶业的便是这个嘴巴,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戒妄语、恶语、两舌、绮语,能够做到这些虽然已经很不容易,但还是不够,我们还要以爱语、温顺和气的言语,于法语、弘法利生的语言使众生都乐意亲近佛教徒,都乐意接受佛教理,一切正语中当以讲经说法为最第一,因为这是使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指引极乐彼岸的言语,所以叫做正语。
    四,正业,遵守秩序,不做杀生偷盗等行为,如有盗窃行为便是犯了不正业。
   
    五,正命,做有益社会的工作,有正当的职业,而不做迷惑众生的事情来谋取生活,就叫作正命。例如屠夫,以杀害众生为职业,便是邪命的一种,而非正命。
   
    六,正精进,努力做善良的行为,不做罪恶错误的事情。
   
    七,正念,时常思慕佛陀,怀想他的教训。念佛就是正念的一种,能时时提起正念,成了习惯,临终便不会失去正念,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八,正定,保持精神集中与心境平静,只有精神集中,做事情才会有成就。
   
    佛陀说完八正道法,五比丘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6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当佛陀还住在鹿野菀的时候,有一天早晨,他在河畔旁边碰见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一见到佛陀就像发狂似的,从浅水的河中直奔佛陀这边而来,途中,口里还不断地喊说:我苦啊,我苦啊!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耶什,是波罗乃城中的一位大富长者的儿子,虽然他的家庭很有钱,但是由于他厌倦了那种夜夜笙歌的生活,于是他偷偷地离家出走,希望能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另外一片天空。因为他听人说这附近就有一位大彻大悟的佛陀,于是他便抱着一丝希望前来此地,希望找到佛陀为他指点迷津。
    佛陀亲切地为他讲说佛法,告诉他修学佛法的好处,使他听了非常高兴,当场便要求佛陀能够收他为徒,准许他出家,不过佛陀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佛陀认为应该让耶什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才好。
    后来耶什的父亲发现儿子不见了,便派人外出四处找寻。耶什的父亲居利迦长者沿着河岸找啊找的,也找到佛陀住的地方来了,佛陀于是将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处与人生是如何需要这些法宝,还有人生种种的苦恼与富贵如水中泡影的道理详细地说给居利迦长者听,使他了解使他欢喜。居利迦长者听完非常高兴,不仅同意耶什跟随佛陀出家,同时自己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教的第一位在家男居士。隔天,居利迦长者邀请佛陀前往他家受供,耶什的母亲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教的第一位在家女居士。后来耶什的四位亲友也出了家,并且还带来了五十位亲朋好友也一同皈依佛陀出家修行。
    这时候佛陀的僧团人数已增加到六十多人,这些人跟随佛陀学习佛法一段时间以后,佛陀为了让佛法能深入到民间,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便指导他们各自出外宣扬佛法。同时,佛陀自己本身也朝着摩揭陀国而去,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一位拜火教的首领,名叫优娄频罗迦叶,他的座下有五百名弟子,如果能度化这群人改信佛教,对于佛教的宣扬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7
三迦叶弃邪归正

    佛陀到达河边祇业山尼连禅河边的时候,已是日落黄昏了。优娄频罗迦叶正在拜火修道,听说佛陀驾临,急忙放下拜火来接见佛陀。佛陀告诉了来意,要求借宿一晚。优娄频罗迦叶早已听说佛陀的大名,但不知道佛陀的神通如何,很想试探一下。他手指着那边一座石屋,对佛陀说:
    “啊,可以,可以,不过别的屋子都住满了人,只有那一间石屋还空着,你可以住在那里,但是我得预先警告你,那石屋里一到晚间必有毒龙出现,如果你的神力抵不过它,那就得考虑一下,免得晚上被毒龙吞了,到时可不要埋怨别人噢。”
    佛陀微微一笑,安详地似乎并没有感觉惊异。
    佛陀走入了石屋。迦叶和他的弟子们都预料,不久佛陀就会惊慌地逃出来的。
    但是佛陀却安然端座在石屋里。晚间,毒龙果真出现,它昂头吐舌,围绕在佛陀的周围,对寂然不动的佛陀丝毫没有伤害之意,很平静地一夜便过去了。外道们原以为佛陀早已被毒龙给一口吞噬掉了,所以才会一夜平静没有声息,但哪里知道天色刚亮,佛陀就从石屋里丝毫无恙地走了出来,不由地这一群大伙外道都惊异不已。
    佛陀告诫迦叶说:
    “迦叶,你原想试探我的神力,现在你的心中虽已屈服,却又不肯表现出来,你可知道这完全是受我慢的作祟,一个被我慢所缚的行者又焉能解脱生死大事呢?”
    迦叶经佛陀这么一说,深感惭愧,其实他虽是外道却也颇具智慧,一经点破,不由得不五体投地拜倒在佛陀的足下。他的弟子们一见师父已经折服,也都一起行礼膜拜,于是佛陀便为迦叶与其五百弟子剃度。只费一夜工夫就收了五百弟子,佛陀为新收的弟子们演说四圣帝法。原本这些一向只知拜火从未闻过佛法的大众,一旦听到佛陀亲口宣说妙音,如同甘露灌顶,好象服了清凉剂似的,个个充满法喜,莫不恭敬合掌,礼谢佛陀。他们深恶以往拜火的愚痴,现在既已皈依佛陀,自然这些拜火道具也用不着了,于是个个收拾起来,一一投向尼连禅河。

    这些道具随着河水往下流去,一直流向优娄频罗迦叶的两位弟弟所住的地方。他的两个弟弟,一名哪提迦叶,一名茄叶迦叶,也是从事拜火的外道,两人手下也都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当他们在河边看见从上游漂下了这么多的拜火道具以后,拣起一看,知道是哥哥的东西,深感诧异,恐怕发生意外,便连忙带着弟子星夜赶往援救。
    当他们一行来到长兄迦叶那里的时候,却惊讶地看见兄长连同五百弟子个个都变成了光头、穿了袈裟的佛陀弟子,惊讶得不敢正视:
    “呃,大哥,你,你你你,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你是受了谁的诱惑,怎么如此轻易就改变信仰呢?你,你怎么这样糊涂呢?”

    他的两位弟弟气愤地责备优娄频罗迦叶,但他一点儿也不生气,仍心平气和地说:
    “弟弟,我已经从迷途走向觉道,你们应该替我欢喜。在我没有遇到佛陀的时候,以为自己的修行已获得正果,但是跟佛陀一比,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污垢,你们要知道,内心不净又怎能了脱生死呢?”
    经过长兄的肯切开导后,两位弟弟终于默默无言,又经长兄的介绍,礼见了佛陀。佛陀又为他们说法,他们聆听佛陀的法音后,便决心弃邪归正,连他们的弟子一起都归投了佛陀。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7
频婆梭罗王的皈依

    佛陀自从收了迦叶兄弟三人和他们的弟子一千人为弟子后,僧团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为千人的大团体,鹿野菀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于是佛陀想起了昔日刚出家求道时,在灵鹫山与频婆梭罗王相遇,两人曾有他日道场愿先见度的约定,便决定带领众比丘前往王舍城去弘扬佛法。
    王舍城是摩揭陀国的首都,与居撒罗国的首都舍卫城分出恒河南北两岸,是当时印度的南北两大政治文化中心。
    当国王频婆梭罗王知道佛陀遵守当初的诺言,带领弟子才前来王舍城弘扬佛法以后,非常高兴地出来迎接佛陀。佛陀问他说:
    “大王,别后好吗?治理国土都能如意吗?”
    “好好好!很好!”国王回答佛陀,“这是受佛陀的福音,一切都很好。”
    经过一番弟子问讯起居安释/适后,佛陀就为国王说了许多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以使国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内心感觉清凉爽快,得到无比的喜悦。
    频婆梭罗王和诸大臣都皈依了佛陀,做了佛陀的在家弟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7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频婆梭罗王为了让佛陀可以常住在摩揭陀国以便经常亲近请教,便想在王舍城的迦蓝陀竹林中建立一座精舍,供养佛及众弟子,作为讲道修行之处。经征得佛陀的同意后,便立刻开始动工起来。
    一时迦蓝陀竹林中大兴土木,日夜工作。不久就完成了一座巨大的精舍,这个精舍可以容纳很多的人。一共分十六个大院,每院有六十个房子,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所讲堂。
    佛陀于落成之日,亲自命名为竹林精舍。频婆梭罗王亲自恭迎佛陀和他的弟子们进入精舍。佛陀带着一千多名的弟子,住在精舍里,过着和合无争的修道讲学生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7
舍利佛与目键连

    舍利佛和目键连原是婆罗门教徒,有一天,他们在街上看见一位比丘慢步走着,他举止安详,仪态高贵。舍利佛很仰慕他,便上前和他谈话,他问道:
    “尊者,您的样子很有修养,请问您的老师是谁呢?”
    那比丘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时常说一首偈语: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因和缘结合而生起的,最后也因因和缘的分散而消灭。我们有善良的因,配合适当的缘,那么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舍利佛和目键连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十分欢喜,便立刻率领了弟子各一百人前去追随佛陀。这时候佛陀僧团的人数总共有耶舍的五十五人,加上三迦叶的一千人,还有舍利佛与目键连的两百人,总共是一千两百五十五人。这就是我们现在读佛经的时候,经文前面所提到的一时佛在某某国某某园与大比丘僧仟二百五十人俱。
    自从外道知名的大学者舍利佛与目键连相继皈依佛陀后,一时国王大臣学者名士纷纷来皈,这其中比较有名的还包括有大富长者大迦叶与外道摩合屦墀罗。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8
舍卫城的乞树给孤独园


    王舍城中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首罗,平日承受佛陀的教化,无以为报。有一天,特备盛晏,请佛陀到家中应供,恰巧在首罗长者要供养佛陀的前一天,老友须达长者从舍卫城来此。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见到首罗长者家中正忙着整洁庭院,张灯结彩,很是诧异,便问首罗长者到:
    “府上这样张扬忙碌,喜气洋洋地,有什么喜庆的事吗?”
    首罗长者微微一笑,答道:
    “老友,不瞒您说,明天我们家里将要迎请一位贵宾,其贵超乎人天,是我们人类的救星啊。他就是昔日的迦皮罗卫国的太子,今日的释迦佛陀,明天他会带着他的弟子们来到舍间受供。您说我怎能不打扫整洁,恭敬迎接呢?”
    须达长者听了老友首罗长者的话,晚上竟无法入眠,原因是不知道这位众人所崇拜的佛陀究竟是怎么样一位伟大人物,实在很想立刻见他一面。想着想着,越想就越睡不着了。于是一咕碌爬起身来,趁着半轮明月的光亮,暗暗地骑了一匹快马,急速驶向竹林精舍,当他快接近精舍的时候,月光下远远地只见前面也有一人,正在月下散步,须达长者便下了座骑,走近一看,只觉得此人,相好端严,与众不同,乃近前恭敬地向其问讯:

“请问您是不是佛陀?”
“是的。”佛陀回答,“您像是远道来的。找我有什么事吗?”
    须达长者立刻五体投地,行桀/jie足礼,然后回答佛陀,
“我是从舍卫城来的,名字叫须达多,因为常布施给孤独贫苦的人,所以人家又常叫我给孤独长者。”
    长者把仰慕之意告诉了佛陀,并要求佛陀开示,所以佛陀就在月下为他说法。长者听后生大欢喜,立即发心要回国建新精舍,请求佛陀前往说法,化度北方的人民。佛陀也立刻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告诉他精舍一定要能容纳得下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方为合适。
    舍卫城虽大,却很少有广大的园林,唯有乞陀太子的园林山明水秀,空地又大,最为合适。于是须达长者回到舍卫城后立刻前往拜访乞陀太子,要求买下这座园林作为佛陀的精舍。这座园林是太子心爱的地方,但碍于长者的情面,又无法拒绝,于是想了一计,答复长者说:
    “给孤独长者,你知道我最爱此园林,却又偏要以金钱来购买此园。好吧,只要你能用金砖铺满了园林中的空地,我便将地卖给你!”
    “真的?”
    长者一听,便立刻回到家里开了仓库,雇了全城的大白牛车来搬运金砖,准备进行铺金的工作。
    乞陀太子原本以为已经把须达长者给吓退了,正自鸣得意的时候,忽然听到署下来报说须达长者已把乞园铺满金砖。心里想:这不可能!于是急忙赶到园中一看,果然是满园金光灿烂,令人不敢相信。
    “长者,既然如此,园已为你所购。金砖我也不要,就把它用来建筑精舍庄严宝刹吧,但是园中的树木你无法铺上金砖,仍是属于我乞陀太子所有的。现在这样吧,园算是你布施的,树则归我供养好了。”
    须达长者哈哈大笑,这件功德就这样圆满完成了。因此后来佛陀知道了,就为这座园林命名为乞树给孤独园。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接下来就是精舍的建筑工程了。须达长者为了让精舍的工程能顺利进行,请求佛陀派一名弟子前来督工,佛陀于是派了舍利佛来督工。
    就在精舍即将落成的时候,因为佛陀马上会苈临到舍卫城来,这里的一些外道头子听了顿起恐慌,为了先发制人,便想同佛陀的大弟子正在这里督工的舍利佛先来一次辩论。外道以为,只要能把他驳倒下来,给他一个下马威,让须达长者看看佛陀弟子的无用,自然能让他改变对佛陀的看法。
    这个消息传到舍利佛的耳中后,舍利佛同意与数十名外道论师挑战,但是却急坏了须达长者。双方搭起了辩论台,一时轰动了舍卫城的老百姓。在千千万万的观众面前,舍利佛终于舌战胜利了,原本坐在一旁替舍利佛感到忧心忡忡的给孤独长者,这个时候终于也展开了笑颜,放下了心上的一块石头。
    其实从这一次的事件里,我们可以发现,佛陀的确是一位相当有智慧的人,他为什么不派别的弟子前来,而要派舍利佛呢?原来舍利佛是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之一,论智慧,无人能出其右,也因此佛陀称赞他智慧第一。派他前来督工,不仅可以监督工程的进行,还可以应付外道的挑战,可说是一举两得。
    经过了这一次的比试,佛陀的声誉是更加地兴隆了,外道们纷纷服输,前来要求舍利佛引导,想要皈依在佛陀的座下。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8
波斯腻王的皈依

在王舍城弘法将近五年以后,佛陀因为接受了北方须达长者的迎请,便带领着众弟子暂时离开竹林精舍,到北方居撒罗国的舍卫城游化,住在须达多长者所建的乞园精舍,又名乞树给孤独园。佛陀的教团到居撒罗国传道,是轰动舍卫城的一件大事,不仅全城的人民夹道热烈欢迎,还有许多人因为被佛陀的教义所吸引,都跑到乞园精舍皈依,做佛陀的弟子。
没有多久,居撒罗国的国王波斯腻王也知道了,他很好奇佛陀可以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让那么多人跑去皈依他。于是有一天,他轻车简从到乞园精舍去访晤佛陀。
波斯腻王与佛陀同年纪,生得健壮勇武,与佛陀见面时,见对方竟是一个年轻沙门。佛陀具足三十二相,不留须也不缠头,看来自然年轻些。年轻气盛的国王一开口就以不太信任的语气问道“佛陀啊,听说你已经证得了无上正觉嘛。”
“大王,如果有人宣称已证得无上正觉的话,那个人就是我。”佛陀接着说,“大王,世有四事不可小轻,何者为四,一者王子虽小最不可轻;二者龙子虽小亦不可轻;三者火虽小,亦不可轻;四者比丘虽小亦不可轻。”佛陀的回答简洁有力,当场把喜欢轻视别人的波斯腻王给教训了一顿。碰了钉子的波斯腻王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和佛陀当场辩论起来。等到最后,波斯腻王还是心悦诚服地皈依在佛陀座下,并和佛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终其有生之年,恭敬佛陀如师如父,对僧团也十分支持与维护。
波斯腻王和佛陀之间曾发生过一些趣事,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有一次佛陀在乞园精舍说法的时候,波斯腻王来见佛陀,因为波斯腻王是一个大胖子,所以当他礼完佛,退座一面的时候,全身就汗流不止,并且气喘如牛。佛陀知道波斯腻王平时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为了改掉他饮食不知节制的坏习惯,就借机说法道:
“大王,你的身体很肥噢!”
“是啊,至尊,我的身体如此肥大,连我自己都因此而感到痛苦和不好意思啊!”
于是佛陀为他说了一偈:人当自信念,美食知节量,嗜者受诸薄,安消而饱受。
从此以后波斯匿王每当吃饭的时候,就会命令侍童为他诵念这首偈子,使他有所节制。后来,果然大王的体重因此减轻许多,不仅身体变得健康,容貌也变得更为端正。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09
佛陀的归国

    自从北方的祈园精舍建好以后,佛陀便经常南来北往于竹林精舍与祈园精舍之间,展开了他以后为期数十年的弘法生涯。活动地点遍布了恒河南北两岸各地。
   
    由于舍卫城与佛陀的祖国迦皮罗卫城相距不远,佛陀在舍卫城弘法的消息不久便传回了祖国,净饭大王闻悉太子成佛的消息后,一直在盼望着他的归城,但又不敢派人去迎接,因为他担心会和五比丘一样,一去不返。直到后来听说祈园精舍落成,实在忍不住了,便派了优陀夷大臣前去迎接太子。果然不出所料,优陀夷大臣回国的时候也和之前的五位大臣一样,已剃光了头,成为佛陀的弟子,他告诉净饭大王说:“佛陀将于六七天内就会回城。”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全城。因此家家户户无不忙着打扫街道、清洁房屋,准备欢迎以前的太子现在的佛陀归城。
    太子回城的消息很快地也传到了提婆达多的耳里,立刻引起了他的烦恼,马上召集了他的党羽,密谋要害佛陀。
    他们准备好了一群犀牛,头头都是凶猛异常,预先关在一个铁栅里,准备等佛陀经过这里时候,假意在这里迎接,然后再出其不意的将铁栅打开放出猛兽,来伤害佛陀。
    佛陀归城的那天,满城喜气洋洋,每个人都手持鲜花,预备迎接佛陀。不久佛陀驾到,提婆达多假意欢喜的样子,佛陀见了他也很高兴,紧握住提婆的手向他问候:“提婆,你好吗?”佛陀亲切地问候。
    “好,你也好吧?”提婆敷衍着佛陀,心里有点酸意,“听说你的弟子增加了不少,真是恭喜你了。哈哈……”
    就在这个时候,四下突然起了骚动,原来提婆的手下远远地听到提婆的哈哈大笑,误以为是放兽的暗号,于是立刻把铁栅打开放出了犀牛。出了铁栅的犀牛一时都像失了控的车子一样到处横冲直撞,把远道出城欢迎佛陀的人群都吓得大叫起来。立刻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说时迟那时快,一头犀牛已直冲着提婆而来,要想闪避也来不及了,幸亏佛陀眼明手快,迅速地一把就将提婆抱了过来,这才救了提婆。
    这一幕紧张的场面真是出人意外,连提婆自己也被弄得莫明其妙,还好有佛陀搭救了他,否则提婆这下子害人不成,恐怕还得先搭上自己的小命呢。
    几头猛兽东闯西撞的,把现场弄得乱七八糟,就在危急的时候,忽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头巨象,和这几头犀牛展开激战,这头勇敢的巨象力大无穷,它的身体像一座山一样,再加四条比铁杆还粗壮的脚,只见它扫过来扫过去,就叫在场的那些犀牛东倒西歪了。
    正当犀牛们一一被大象制服,打倒在地下动弹不得的时候,这头勇敢的大象终于也力不能支、长吼一声地倒了下去。
    佛陀和群众都围垅了过来,佛陀首先把一束鲜花投向大象,大家就跟着把准备供佛的鲜花也都投向大象。这头勇敢的大象替群众解除了危险,却牺牲了自己。它含笑躺在地上接受众人的献花。
    佛陀回城举国上下无不欢喜,尤其是佛子罗睺罗听说父亲回来了,更是牵着母亲耶输陀罗的手蹦蹦跳跳地从内殿跑了出来。
    佛陀扶着跪在足下的罗睺罗,不甚感慨地说:
    “时间真快,你长得这么大了,这几年你妈妈受委屈了。但我没有使你们失望,终于完成了道业。今天回来的目的就是要度化你们的。”
    净饭王立刻插口对佛陀说:“那么,你就对大家说一点佛法吧。”
    佛陀看了看大众,然后端坐说道:
    “世间是无常的,人生也是一样,我为了解脱老、病、死的问题而出家,就是要寻求解脱生死的真理。”
    佛陀于是把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演说一遍,又勉励大家修学八正道法。
    佛陀的归城以无价之宝的佛法赠给大众,大家莫不欢喜信受。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0
诸王子出家得度

    佛陀在故里王宫的几次说法,先后感动了许多王子,如拔提王子、阿奴隶王子、波唆王子等人都纷纷要求佛陀为他们剃度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
    此外还有一个做奴隶的理发匠优波利,佛陀也收他做了弟子。佛法真是最平等、没有一点阶级性的。
虽然优波利属于奴隶的阶级的,但是佛陀也没有歧视他。佛陀告诉大家:“佛性是平等的,每个人只要努力用力,大家都可以成佛。”
     从此以后,在佛陀的教团里,不分阶级,提倡四姓平等,凡是出家修行即一律平等。这种创举在当时的印度社会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憾。
    虽然起初大家都很惊奇,但听完了佛陀的教诲以后,大家都放弃了错误的成见,不再歧视优波利。
   不久佛子罗睺罗也出家了,但由于僧团中还没有儿童出家的前例, 因此佛陀制定了沙弥十戒,先让罗睺罗做小沙弥。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0
难陀王子的出家

    在众多王子的当中以白饭王的王子难陀长得最为俊美,仪表非凡,佛陀早就注意到他,可是因为难陀新婚不久,他的王妃又是迦皮罗卫国十六城中最美的一人,于是难陀终日沉迷在女色之中,一点儿也没有想要出家之意,
    一日,佛陀托钵来到难陀家的门口,难陀一听是王兄驾临,便立刻亲自出来为佛陀接钵盛饭,可是当盛好饭要交还佛陀时,佛陀已转身出去,不见了踪影,于是难陀就在后面追了出去,一追便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佛陀的精舍。
    “难陀,我为了你的永久幸福着想,我现在问你,你愿意跟我出家吗?”
    难陀以为佛陀跟他说笑话,便满口含糊地答应地说:“呵呵,愿意愿意!”
    可是没想到佛陀立刻叫来了舍利佛,当场就要帮他剃度。难陀一见佛陀是认真的,大惊失色,心中急得不得了,直想:
“呃,完了完了,这下、这下该怎么办呢。”
    难陀舍不得家里新婚而且长得如花似玉的老婆,可是面对着庄严的佛陀,答应了的事又不敢违背,于是就这样只好糊里糊涂不是很愿意地接受了剃度。
    难陀出家以后,心思并没有放在修道上,终日只是想着妻子。

    有一天,佛陀带他出外散步,恰恰在路旁的山洞口见到一只母猴,又老又丑,佛陀便问他说:“将此母猴比你妻子,谁丑谁美?”
    "我妻子美如天女,这老母猴怎能与我妻子相比呢?"难陀回答说。
    其实佛陀这样子问难陀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难陀仍然留恋着世间的享乐,忘不掉家中新婚的妻子。为了度化难陀,所以佛陀便利用这个机会,运用神力引难陀上游天堂见诸天女,并问难陀道:“汝妻比天女如何?”
    “天女真是美多了,就好像老母猴只比我妻一样,但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里尽是女人没有男子呢?”
    “那你自己去问天女吧。”
    难陀就找了一位天女作礼问讯。
    天女指着王座答复难陀说:
“你看,我们这里的天帝座位不是空着吗,那是在等待一个人,那个人现正在佛陀那里修行,名叫难陀,他发愿升天,将来会到这里来做天帝。”
    难陀听了暗自欢喜,便跟着佛陀下降人间,从此不再想念妻子。
    难陀自从天堂游罢归来以后,态度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变得非常精进用功,因为他一心想要升天。僧团的其他的同学看见了无不笑他愚痴。
    又有一日,佛陀再引难陀到一处游玩,只见那里阴气沉沉,又刀山剑树,火坑冰窖,原来这个地方是阴府地狱呀。
    难陀看见前面摆着一大油锅,但鬼卒却坐在旁边打瞌睡,他觉得奇怪,就叫醒了狱卒,问他说:
“哎,别的油锅都在生火用刑、煎熬犯人,为何独独你这大油锅是空的呢?”
    “我这油锅正在等人,他名叫难陀,现在正跟着佛陀出家,
将来他是时候,因为持戒修福的功德,会使他先投生到天上享乐,但天数满时,他就会因他生前所做过的错事而堕落到这个地狱来受苦。那个时候,我就忙了,不过,现在还早得很呢!”
    难陀听了只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回头找佛陀要回精舍。从此他再也不敢妄想升天,真正地跟随佛陀专心修行,再也不敢迷恋世间或天上的享乐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0
净饭王的去世

    佛陀在灵鹫山结夏安居,一日,忽然心中起了一阵莫名的哀思,他预知父王的健康将发生问题。
    果然不久,从净饭王那里派来的使臣已停蹄门外,不一会儿,使臣拜见佛陀,便告知了父王病重的消息并要求佛陀能立刻回宫。
    佛陀得悉了父王的病讯后,知道不能耽搁了,便马上带领着难陀、阿难、罗睺罗等诸弟子直奔迦皮罗卫城而来。九十三岁高龄的净饭大王,这时就等着佛陀的归来决别,宫殿内的气氛显得非常的悲切肃穆。当佛陀进入内殿时,宫女们禁不住想放声大哭,但立刻被佛陀制止了,佛陀走进病榻,细察复病,知道已无法挽回,不觉也黯然神伤。
    此时一旁的难陀和罗睺罗等人早已满眶热泪了,净饭王这时意识尚清,见了佛陀归来,不知是欢喜呢还是悲哀,也老泪纵横,
紧握着佛陀的手。
    “父王不要难过,世缘即满,当观西方极乐净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速求往生彼途,即得解脱。”
    佛陀为净饭王略述极乐净土种种庄严的景象,以及如何一心念佛便能往生彼国的简易方法。大王依照佛陀的开示,当下放下万缘,一心默念阿弥陀佛,佛陀也为之助念,果然,不久大王便安详去世,满是异香,一刹那间神识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净饭大王的遗体经过一昼夜后,香油沐浴,又用黄绸裹缠全身,然后入栵。出殡的时候佛陀为报父恩,虽贵为人天至尊,但仍亲自与阿难、难陀、罗睺罗等四人为父抬棺。当佛陀等人抬着净饭大王的棺木走出宫城的时候,迦皮罗卫国的人民一见佛陀如此孝亲,都感动地流下泪来,跪在路旁膜拜不已,这种感人的场面真是稀有难得。
    佛陀既救父王慧命往生极乐于前,复为父王遗体亲任抬棺于后,处处示现世人凡佛弟子必须孝养父母,顺忠追缘,以报养育之恩。前者是出世法,后者是世间法,佛陀无不周全顾到,这种孝顺的行为真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1
最初的比丘尼

    佛陀自父王往生以后,暂住于拘尼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合波什波提夫人带领着释迦族的女子约五百人来到佛所,拿了两件新制的袈裟,供养佛陀。
    佛陀起先不肯收,要替她们结缘供养别的僧伽,但是佛的姨母一定要佛陀亲自受用,佛陀不好过份拒绝,就说:
   “布施僧团是有很大的福报的,我自然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今天就接受你们的一件衣,另一件我来替你们布施给其他的僧伽。”
    摩合波什波提夫人见佛陀收下了袈裟,接着都跪了下来,向佛陀要求为她们五百余人落发剃度,准许出家,加入僧团。
    佛陀早知她们的来意,所以不假思索便摇手拒绝了她们,佛陀说:
    "女人在家学道一样可以成就,你们赶快起来。”
    夫人虽一再肯求都没有获得佛陀的允许,虽然五百余人痛哭哀求,佛陀仍不为所动。
    事后佛陀怕她们再来纠缠便迁住他处。然而摩合波什波提夫人等五百多人出家的心已定,于是就自己把长发剃掉,披了袈裟,然后直奔佛陀的住处而来。希望这样子可以感动佛陀,答应让她们一群人出家。
    这时候正好阿难尊者走来,见了五百女僧,大感惊奇,问明缘委,也颇感同情。五百女僧于是拜托尊者向佛陀求情,要求允许。佛陀经不起阿难三番五次的说情、肯求,最后终于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严格地制订了五百大戒,并讲说八禁法,五百女僧答应佛陀愿意依戒而行之后,佛陀才为她们正式剃度。
    从此佛教的僧团中才开始有了比丘尼。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1
媮耶女的悔改

    须达长者自从皈依佛陀以后,便开始建设佛化家庭。长者有七个儿子,七个儿媳妇,其中前六个儿媳妇都很能随顺长者归信佛教,唯独第七个媳妇媮耶女,因为从小娇生惯养的缘故,不仅对公婆不孝顺,就是对丈夫也是大呼小叫的。当然了,更别提信仰佛教了。
    “恐怕除了佛教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她。”长者的心里这样想着。因为长者的家里已经被媮耶女给弄得乌烟瘴气了。
    有一日,须达长者来到祈园求见佛陀说:
    “哎,慈悲的佛陀,我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来请求佛陀相助。”须达长者悲伤地告诉佛陀说。
   不待长者说完,佛陀早已知道事情的经过,便安慰须达长者说:
    "不要烦恼,明天我亲自到你家中去走一趟吧。"
    须达长者听完,真是欢喜得几乎要哭出来了,立刻向佛陀再三投面礼足拜谢。
    佛陀带着弟子来到须达长者的家中,长者夫妇的七个儿子与六个媳妇都一起出来迎接佛陀,唯独不见媮耶女。长者领着妻子儿女请佛升座后,围绕三匝,恭敬礼拜。
   媮耶女却仍不出来,这时的长者觉得很不安,但佛陀却安慰他说:
“须达不必难度,等一会儿,她自会出来的。”
    佛陀刚说完这句话,便从身上放出万道金光,把整个长者的公馆照得透明得如同一座透明的水晶宫,大家这时都看到媮耶女躲藏在后面的一间小屋里,正蹲着在门缝里偷望佛陀呢。其实媮耶女老早就见到佛陀了,虽然她表面上反对佛陀,可是心里面却很想看看佛陀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何会让她的公公以及众人如此尊敬。当她偷看到佛陀时,果然佛陀庄严的相好和威仪就把她一股骄慢之气折服了一半。经佛陀又放光明,使她无处躲藏,羞愧之心迫着她走出后房,来到佛前。
    倔强的媮耶女见了佛陀仍不肯顶礼,佛陀用着和雅的音声,向媮耶女说道:
    “媮耶,所谓美人者并不只是容貌美丽,更重要的是心地也要美丽,如果只有貌美,而心不端正,没有女子应有的美德,这种女子即使容貌可以迷人,也无法得到别人的恭敬,也只能作为男人的玩物罢了,这种人你能说她是美人吗?可何况女子的青春短暂,几十年过后便会人老珠黄,到那时候你还拿什么东西来向别人炫耀?所以说放弃你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吧。”
    佛陀的开示象是给媮耶女当头棒喝一样,使她完全清醒过来,恢复了原有的理智,于是媮耶女“噗”地跪下,五体投地向佛行了头面接足的最敬礼。
    “请佛陀开示要怎样才能做好女人呢?”媮耶女恭敬地请教佛陀。
    佛陀知道媮耶女已经回心转意,所以立刻很慈详地说出了做人七世应该奉行的五种道理与应该除掉的四种恶习。
    媮耶女听后感动地向佛陀流泪认错并皈依佛陀,成为一位标准的佛教徒。
    须达长者的家庭从此成为一个圆满的佛化家庭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1
礼拜六方的善生

    有一次佛陀顺着恒河进入摩揭陀的罗悦其城内。
    城内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字叫做善生,每天早晨起来都会走到郊外,合掌向东西南北上下等共六方作恭敬的礼拜。
    有一天,佛陀托钵进城化缘,无意中遇到了这位礼拜六方的善生公子,于是佛陀非常慈悲,肯切地走向前去问道:
“哦,善男子,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在这里向六方礼拜呢?你叫什么名字?”
    善生一看是佛陀,便恭敬回答说:
“佛陀,我的名字叫做善生,我所以要礼拜六方的原因是遵从我父亲去世时的遗嘱,每日必须这样地礼拜六方。”
    佛陀看善生仪表非凡,颇具善根。于是,便在附近找一个树下坐着,想要开导善生,佛陀说:
“善生,你所礼拜的六方与我授教中的礼拜六方不同。”
“佛陀,在您的教法中也有礼拜六方吗,有什么不同处,可以请您慈悲为我开示吗?”
“好啊,你注意听,让我为你说说六方的真正意义吧。
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爸妈欢喜安慰;
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
三,妻子,妻子是一个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爱;
四,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助;
五,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
六,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大,不要令他过份疲倦。
    这六种人是我们生活中的中心人物,和他们相处的合礼,会有快乐的家庭,美满的人生。单单是礼拜六方有什么用呢?”
    善生听了佛陀的开示后,欢喜异常,立刻五体投地愿意接受。
从此他就皈依佛陀,不再像从前那样愚昧地向空礼拜六方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2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以阿难为最年轻,且长得相貌最好,加以聪明善记,凡是佛陀说过的法,只要一经流入阿难耳中,便再也不会忘记了,因此佛陀非常看重阿难,常常当众赞许,称他是多闻第一。
    但不幸的事就发生在俊美的阿难身上了。
    有一天,阿难在托钵行化的途中,因为走路走得口渴了,见到路旁有一口井,便走近想要取点儿水喝。这时井旁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汲水。这个女子名叫作摩登伽,属于贱民阶级,本来在当时的社会里,上流社会的人是不屑和这些贱民扯上任何关系的,但是因为佛制比丘早已实行四姓平等,所以阿难便没有对她存有丝毫鄙视的心理,走近请她布施一钵清水。
    她见阿难前来祈水,便立刻汲取一桶净水倒入阿难的钵中,从水中的倒影她注意到了阿难姣好的容貌与庄严的仪表相好,竟忍不住偷偷望了阿难几眼。
    当阿难喝过了水告谢而去的时候,摩登伽女竟像失了神似的,呆呆地望着阿难离去的背景,神魂飘荡起来。原来呀这位摩登伽女对阿难比丘竟起了爱恋的痴心,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比丘能长得像阿难如此相好庄严的。
    自从那天以后,摩登伽女便天天想念阿难, 害上了相思病,只见她花容日渐消瘦。经她的母亲再三地盘问,她才?出了心中的私情:
    “佛陀的弟子当中我从来没有见过像阿难那样庄严美貌的,我肯求母亲替我想想办法,我一定要嫁给他为妻!”摩登伽对她母亲说。
    “哎呀,傻孩子,你怎么别人不爱,去爱上了比丘阿难呢,他是断了五欲的佛弟子,叫我又如何想办法呢?”
    尽管摩登伽女的母亲反对这事情,但无耐其女儿日渐消瘦,作母亲的最后没办法,便教她女儿一种密咒来迷惑阿难,使他失去理智,以便能够诱他成亲。
    很凑巧的当摩登伽学咒成功之日,佛陀也应波斯匿王的邀请领了诸大菩萨及比丘等一行人入城应供,可是在这群人当中阿难并没有在场,因为他已先受别人的邀请,远行还没有归来。等到回来的时候,佛陀等人已应供去了,这使得他没有赶上这次的斋僧大会。
    阿难没能赶上国王的应供,于是便独自托了钵走上街去。也真是因缘凑巧,想躲也躲不掉了。无意中阿难竟来到摩登伽女的门前,摩登伽女一见是意中人自己送上门来,喜不自胜,一面敷衍着准备饮食供养,另一面便赶快把刚学会的咒语喃喃念咒,作起魔法来了。这种魔咒叫作梭皮迦罗仙梵天咒,果然灵验非常,阿难虽然是个修行人,竟也不由自主跟着摩登伽女走入了内室。
    就在千筠一发的时候,佛陀这边也刚刚结束了波斯匿王的斋宴,因为佛陀知道阿难的定力不足,被魔咒缠缚,身不由主了。于是他急忙结束斋会,带着一群弟子归回精舍去了。
    佛陀回到精舍,上座以后,便从佛顶上放出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又生出千叶宝莲,莲台上均一一端坐着一尊化佛宣说着楞严神咒,以破摩登伽女的梭皮迦罗仙梵天咒。
    就在阿难如痴如迷即将破戒的时候,忽然一道光明从天而降直入摩登伽女的内室,当佛光照到阿难和摩登伽女的身上时,毕竟邪不压正,魔咒立刻失去了功效,两人如梦初醒般地再度恢复理智,赶紧整理了彼此散乱的衣服。还好没有铸成大错,阿难与摩登伽女两人为了这件事都感到非常羞愧,尤其阿难,差一点就破了根本大戒,想起来更是痛哭悲戚,后悔不已。
    摩登伽女因受佛光的加被知道做错了这件事,也深自忏悔,羞得无地自容。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走来佛陀这里要求忏悔。
    只见阿难跪倒在佛陀座前,不敢抬起头来。
    但是慈悲的佛陀一如从前那样,并没有呵斥责备他,这样使阿难更加难过,于是当众表白自己的过错,要求佛陀给予机会自新,以便用功求道。
    “慈悲的佛陀,弟子悔恨平日没有遵从您的教诲用功修行,总以为自己是多闻第一,所以才会导致今天遇到这种磨难时竟无丝毫定力可以克服,还好,今天遇到佛陀慈悲,以佛光加被挽救,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今在佛前哀求忏悔,请求佛陀容我改过自新,并请您慈悲开示如何得定成佛的方法吧!”
    慈悲的佛陀伸出了金色的臂膀,抚摸着阿难的头顶,借此机会便向在坐的大众宣说了一部叫人得定成佛的楞严经。
    后来这位摩登伽女也出了家,并且出家不久即证得阿罗汉的圣果。由此可见佛法是平等的,无论何种人,只要回头便是彼岸呀。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2
外道的阴谋

    在当时印度的社会中,种族阶级分得很明显,最高的阶级叫做婆罗门种姓,他们自称是第一尊贵的人物,传说是从梵天的口中生来的。他们认为别的种姓的人都是下略的,甚至连佛陀的教团也瞧不起,因为在佛陀的教团里主张四姓平等,四个种姓的人物都有的。四个种姓就是四个种族,分别是婆罗门、叉地利、吠舍与首陀罗,前两种高贵,后两种低贱。释迦牟尼佛陀为了要打破这种阶级观念,并极力提倡四姓平等不分贵贱的观念,并且首先从佛陀的教团中来推行。
     这种不分阶级的倡导使婆罗门种姓的人大为吃惊,他们眼见佛陀的教团一天天兴盛壮大,不免恐慌起来。同时心中的妒火再也遏止不住了,于是一部份不安分的婆罗门外道就在舍卫城集议要想陷害佛陀,他们的计谋很卑鄙,他们用金鱼串通了一个名叫湛嫬的女子,叫她混在信众堆里,每天上祈园精舍去听佛陀说法,有一次湛嫬女穿着艳丽的服饰向祈园而去,当晚她就偷偷地住在附近婆罗门的修道院中,第二天早晨舍卫城的信众上祈园礼佛的时候,只见湛嫬女清早从对面走来,有人问她怎么早就前来,她竟骗说昨夜住在祈园精舍,这使得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经过七八个月以后,湛嫬女鼓起了一个大肚子,又出现在精舍的讲堂上,正当佛陀说法的时候,她突然起立指着自己的大肚皮向佛陀责难说:“各位,你们要替我主持公道啊,虽然佛陀嘴里说的是冠冕堂皇的道理,可是他暗地里却与我发生关系,现在我已经有八个多月的身孕了,你们说我要怎么办才好呢?”
    就在恶毒的湛嫬女大闹精舍的时候,大家纷纷想起了发生在八个多月前一个大清早湛嫬女从精舍出来的事,于是信众们都听信了湛嫬女的一片胡言,大惊失色,议论纷纷,然而这时候的佛陀却是闭目静坐在上面,不动一点儿声色。正在这个时候,忽然"扑通”一声从湛嫬女的身上掉下一个小木盆,原来她的大肚皮是假装的,于是恶毒卑鄙的计谋才被揭穿,湛嫬女这才羞愧地低着头一溜烟地逃跑了。佛陀好象没有发生什么事,继续照常为大众演说真理。
    婆罗门外道的恶谋失败后,不但不醒悟回头,还继续又想了一个更恶毒的计策想来陷害佛陀。他们叫一个婆罗门的少女叫做孙陀利的,伪装成信众来听佛陀说法,天天在祈园精舍出入,一天两次,早晚从不间断,同时他们又用金钱买通了几个凶暴的大汉。几天以后就在一个没有月光的黑夜,当孙陀利女走向祈园的路上,这个可怜的女孩子无辜遭遇了厄运,被几个恶汉杀害了,恶汉们照着计划将孙陀利女的尸体偷偷移至祈园精舍的边门旁,埋在一堆树叶杂草丛中。
    第二天,婆罗门外道就报告官府说婆罗门少女失踪,要求搜查祈园精舍,因为少女每天都来精舍听法,果然后来在精舍的边门旁查出了少女的尸体,于是外道到处宣传说孙陀利女和祈园中的人发生了不规矩的行为,她的不幸被害一定是和祈园的修行人有关。这些谣言对佛陀僧团有信心的人而言一听就知道这是外道的把戏,想借此破坏僧团的名誉,但也有些人不免半信半疑,因此前来继续听佛陀说法的人很明显地减少了。佛陀并不想辩护,只是对大家说:杀人是最凶恶的行为,迟早会有不幸的恶报的。
    果然不久,那些行凶的恶汉得了婆罗门的赏金在酒店里酗酒,由于分赏不均发生了口角,最后动起武来,结果通通被捕入官府,恶徒被捕后便一五一十地把外道主使的阴谋全部招供了出来以图减轻他们的罪名。这个消息呈报波斯匿王后,大王非常震怒,便又下了一道命令,逮捕了主谋婆罗门门徒以教唆杀人的罪判处极刑,杀人的恶汉也一一判处重罪。事实真相大白以后,舍卫城中外道的信誉从此一败涂地,受到民众普遍的排斥,相反地,佛陀的人格更显得崇高,佛陀僧团的名誉愈发响亮,大家反而争着要来闻法或皈依佛陀,没有黑暗面便显不出光明面。想不到佛陀圣教的流传因为这些人的恶意破坏竟流传的更广泛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2
提婆达多的迫害

    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虽然也跟佛陀出了家,但他本性难改,依然不肯安分守己,他学到修行的目的无非是想沽名钓誉,因此他始终不能得到佛陀的信任。
    有一天,提婆达多忽然跑来要求佛陀说:“世尊,我自修行以来,没有一点儿成绩,我想先学神通,请您慈悲教我速成神通的方法吧。”佛陀听了提婆达多的话,立刻呵斥他说:“修学佛法以戒为先,以定为次,具足了戒和定自然会产生一切智慧,神通便不求自得,哪里有可以先学神通的道理呢?同时得了神通也不是拿来炫耀自己的能力的,神通是要用在方便度脱一切众生上的。”
    提婆达多被佛陀斥退以后,仍不死心,竟然逼迫阿难,跟着学会了一些神通。学会神通的提婆达多心里再度产生了恶念,他怀恨佛陀,常想另外造成一股势力以便用来对付佛陀。于是他不时利用神通去勾结恶人,他心想:若要广收门徒,扩展自己的势力,必须先除去障碍。什么是我的障碍呢,就是佛陀!从以前开始佛陀始终便是我最大的障碍。
    因此他就用钱收买了八个恶汉,计谋要刺杀佛陀。有一天,万恶的提婆达多知道佛陀在祈舍倔山石库中坐禅入定。他就派了收买的八个恶汉前往行刺。他们八个恶汉满怀着杀意而来,但是一见比日月还要光明的佛陀竟连眼睛也睁不开,害怕得心里早已失去了杀意,便不约而同地丢掉了凶器,一一跪倒在佛陀座下,他们都为佛陀的威德震服,一个个都痛哭忏悔,皈依做了佛陀的弟子。
    三番两次想陷害佛陀的提婆达多见计谋老是无法成功,心是很是光火,于是立刻再次计划伤害佛陀。这一次佛陀和阿难经过祈舍倔山的山下,恰巧给提婆达多看到了,他就立刻飞奔至必经的路口,用神通力在山上推下一块巨石,要想伤害佛陀。当巨石从山上滚下来的时候,阿难急奔逃避开了,但是佛陀却没有躲让,大石夹杂着落石纷纷滚到佛陀的身旁停住,并没有伤害到佛陀。
    事后提婆达多知道仍然没有伤害到佛陀,心里更是懊恼不安,但是他并不因此就打消坏念头,反而还不断利用他所学到的一点点神通逐渐地扩展他的势力范围,他知道频婆梭罗王很信任佛陀,没有办法改变他的信仰,可是王子阿阇嗜年幼无知,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于是不久,阿阇嗜太子就被诱来皈依了提婆达多。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2
大逆不道的阿阇世王

    阿阇世太子自从皈依了提婆达多以后,便天天跟他在一起,提婆达多时常现一些小神通,把头脑幼稚的太子骗得服服贴贴,在阿阇世太子的眼光中提婆达多简直要比佛陀还要来得更伟大些。
    他俩开始做起白日梦来了,一个想做国王,另一个则是想做佛陀,于是就这样一拍即合,生了一次大逆不道的叛乱。阿阇世太子突然夺取了兵权,把父王频婆梭罗王囚在狱中,并且禁止一切人去探望。频婆梭罗王想不到自己的太子会这样对待自己,心里非常难过,幸亏他深明佛理,知道这是过去的因缘,所以还不至于因此气死。他想起佛陀曾经说过的话:“天地万物即使连日月须弥这样大的东西也没有一样是不变的,有成必有坏,有盛也必有衰,有生必有死,世间上没有永久不变的快乐,唯有苦才是永无尽期。”这些话一一浮现在频婆梭罗王的脑际,他觉得佛陀说得对极了,眼前所发生的这些事不就是世间的最好写照吗?
    阿阇世太子受了提婆达多的怂恿,不顾人民的怨言和不满,大逆不道地囚禁了父王,而且正式登上了王座,宣布为王,同时新王还宣布了封提婆达多为摩揭陀国大国师的消息,两个人就这样一搭一唱地导演了这一幕丑剧。愚痴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所做的是最不智的行为,阿阇世太子因为听了恶友提婆达多的话,把父王囚在狱中,自己当了新王以后竟然不准任何人去探视父王,准备要将他活活地饿死。国太夫人韦提希自从频婆梭罗王被囚禁后终日忧愁,不思饮食,一再向新王请求才获准前往探视,不过仍不许携带任何食物。夫人左思右想,终于给她想出了一条妙计。夫人先沐浴净身,再将酥蜜和(huo)草涂在身上,把衣服穿好后,便什么都看不出来了,夫人又把挂在颈间的璎珞取下来,在璎珞中盛满了葡萄浆,果然看守的人什么都没有发现。夫人见了频婆梭罗王自然伤心是免不了的,但是国王已多日没有吃东西了,夫人立刻刮下了涂在身上的草蜜,倒出了璎珞中的葡萄浆,偷偷地盛给大王,这样总算搭救了大王垂危的生命。于是每隔一两天夫人便来探视一次,大王才没有饿死。频婆梭罗王每次食罢夫人送来的草蜜以后,必先漱一下口再合掌恭敬地面向祈舍倔山遥礼释迦牟尼佛陀并且还祷告说:“大目睷连是我的亲友,希望佛陀慈悲,派他授我八观斋戒。”八观斋戒是在家学佛弟子学习出家生活所授的一种斋戒,斋是过了中午便不再饮食,戒是不杀、盗、淫、妄、酒,再加上不着香花,不歌舞唱歌,不睡高广大床,两者合起来就叫做八观斋戒。佛法真是不可思议,频婆梭罗王心里这样希望着,果然目睷连就风驰电掣一般地飞到国王的身旁,授给国王八观斋戒,并且天天都是这样,有时佛陀更派弗罗那尊者也凌空而下为王说法,频婆梭罗王因为天天有草蜜吃又有佛法听,容颜反比以前更悦色好看起来了。
    有一天,新王阿阇世忽然召见看守官,询问父王是否饿死了没有,看守官自然也不敢再隐瞒了,便把所见到的国太夫人涂身送食以及尊者说法一事一五一十地报告了新王,并且说频婆梭罗王的气色还比以前更好呢。哇,这下可不得了了,阿阇世王一听到母亲偷偷携带粮食前往喂食频婆梭罗王的消息后,立刻大发雷霆,并迁怒到他的母亲身上去。他大骂母亲是贼,与贼作伴,又骂和尚恶人用坏术咒语使恶王不死,说着就立刻执起利剑要去杀死他的母亲。这时幸亏有一大臣,他的名字叫日月光,聪明智慧,急忙劝阻新王说:“大王,臣读皮图论经,过去虽然也有恶王害父谋位,但却不曾有听过忤逆弑母的,这种事不是叉地利种的人所应该做的,如果大王今天这么做了,只怕别的国家将会以这个做为借口来讨伐我国,请大王务必三思。”日月光大臣说完这话,就和齐婆大臣告退了。阿阇世王没办法,只好丢下了要害母后的剑,气冲冲地回到内宫。尽管基于某些原因不能杀害母亲,生气的阿阇世王仍然命令内宫将母后韦提希夫人关闭在深宫里,不让她出来。
    韦提希夫人被关禁以后,也虔诚地遥向祈舍倔山礼拜祈祷:“慈悲的佛陀,过去您常派阿难尊者来慰问我,我今有难,不能再见世尊,希望您能派遣目连或是阿难同我相见。”夫人一边祈求一边泪水像雨一般地落了下来,当夫人的头还没有抬起来时,佛陀在祈舍倔山已经知道夫人的念头,便立即带了大目睷连和阿难两尊者亲自从空而降,来到韦提希夫人的深宫,面欲慰问。毕竟韦提希夫人是有智慧的人,她见佛陀这样亲切慈悲地降临深宫,便要求佛陀为她示显一个没有忧悲烦恼只有清静极乐的地方,她愿往生那里,因为她对这个恶浊世界已厌恶到了极点。
    佛陀真是有求必应,他听到韦提希夫人这样子的请求以后,立刻眉间放光,在这些金光里显出了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好象电影似的,一幕幕映现在夫人的面前,其中韦提希夫人看到有一个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第一庄严,于是便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那里有七宝楼阁,八功德水,花鸟说法,诸上善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这时候慈悲的佛陀就笑了一笑,又有五色的光明从佛口出来,这一一的光照向被幽禁在狱中的频婆梭罗王,这时的大王虽然被幽闭着,但心眼是没有障碍的,遥见佛陀便五体投地,忽然大悟,立刻证得了阿那含的果位。于是佛陀又为韦提希夫人说了一部观无量寿经,教她作观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终于也满足了她的愿望。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3
提婆达多遭恶报

    提婆达多见屡次害佛不成,心有不甘,于是这一天又再同新王商议,但一次害佛不再收买恶汉,因为恶人一旦遇佛,也都被感化变成好人,所以这次要放狂象。狂象是不通人情的畜类,绝不会再受佛陀的感动,这样才有办法达到伤害佛陀的目的。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在王舍城处乞食时,城中奔出一头狂象,诸弟子一见都赶紧要拉佛陀躲避,但是佛陀一点儿也不慌张。
说也奇怪,当狂象走近佛陀时不但不再发狂,竟乖乖地跪在佛陀的面前,于是,佛陀就为它说三皈依,大象眨着双眼,不仅泪如雨下。
    消息传到提婆达多那里,提婆达多再也忍不住了,想不到竟然连畜牲也会被佛感化,于是他恼羞成怒,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领着他的弟子来见佛陀,公然要佛退位。
    坐在法王座上说法的佛陀见到提婆达多声势汹汹充满了杀气的前来,知道必无好事,于是就问他有什么事,而他也竟大胆地说了出来:
    “佛陀,我看您的年龄也日渐衰老,为了保重您的色身,最好请您退隐,以后这些弟子交给我领导好了!"
    "谢谢你的好意,我到了应该退隐的时候自然就会退隐,至于继承法务的人,必须像大迦叶、目睷连等人才能负担起我的家业,你现在应该好好地放下恶心、邪见,虚心学习正法才对。”
    然而这些话提婆达多哪里听得进去,在他的心里面是越来越更加地怀恨佛陀了。

    阿阇嗜王自从眼见狂象被佛陀收服的事以后,再加上父王也去世不久,已经有点儿后悔听信提婆达多,心里早起了几份悔意。
    有一天,阿阇嗜王在梦中见到他的父王频婆梭罗王微笑对他说:“阿阇嗜,我并不怨恨你,因为我是佛陀的弟子。我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你,你终是我的儿子,我为你祝祷,祝你早日悔悟
走上光明的正道。”
    阿阇嗜王醒来很难过,深悔过去的罪恶,从此便终日郁郁寡欢,心理上罪恶的负担已经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了。
    阿阇嗜王的业报现前,身上忽然生满了很多的痈,一时痛苦万分,群医束手。阿阇嗜王自己也知道这一定是他企图杀父的恶报,虽然自己心里已经后悔,但也来不及挽救了。
    后来大臣齐婆前来探病,阿阇嗜王摇头叹气,告诉齐婆说:
“齐婆,我的病很沉重,不仅身有病,尤其心里的病更是痛苦啊,
你虽是天下的名医,这一次恐怕你也无法救我了。”
    齐婆知道他的心事,便回答说:“大王,您不要这样灰心,我看大王的身病、心病并非绝症,如果能前去诚心地祈求佛陀,或许还有希望可以救治。”
    齐婆说这一话的时候侍立在左右的大臣均大惊失色,他们都怕齐婆触怒了大王,但是没想到阿阇嗜王不但没有生气,还频频点头说:
    “齐婆,还是你了解我,我的确很想去拜见佛陀,不过,我又怕佛陀因我过去的罪恶而拒绝。你想,我与提婆达多的事,佛陀会原谅我吗?”
    齐婆知道阿阇嗜王此刻忏悔的心,便进一步劝说大王:
    “佛陀是天下第一慈悲的人,只要大王能诚心改过,佛陀一定会原谅你的。”
    阿阇嗜王听了很高兴,便准备了很多供养佛陀的东西,带着大队的侍从大臣乘着大象一路浩浩荡荡跟着齐婆去见佛陀。可是在半路上,阿阇嗜王又想到自己过去勾结提婆谋害佛陀的事,再度犹豫起来,忽然停止前往,竟又不敢去了。
    这时,忽听空中发出声音:
    “阿阇嗜,我是你父王频婆梭罗,你快听名医齐婆的话,去佛陀前至心忏悔,不然,你将会堕入地狱永无出期啊。”
    阿阇嗜王听了这话,勇气大增,才继续往佛陀的精舍前进。               大慈大悲的佛陀果然不咎既往,原谅了阿阇嗜王。大王于是跪倒在佛陀足前,痛哭流涕,至心求忏,并皈依了佛陀。佛陀对他开示了很多的话,从此阿阇嗜王心病既除,身病也不久就完全好了。
    过去罪大恶极的阿阇嗜王,现在已经重生,一变而为热心拥护佛法的最善良的国王了,相反地,不知悔改的提婆达多因为屡次想陷害佛陀,结果就堕入地狱受苦,这也是他一生叛逆害佛所应得的果报。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3
迦皮罗卫城的悲运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地佛陀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在佛陀的晚年发生了很多件令人遗憾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前述的提婆达多叛逆勾结阿阇嗜王的事,再来就是祖国迦皮罗卫国的灭亡一事。
    在佛陀晚年的时候,拘萨罗国的琉璃太子阴谋篡位,波斯匿王无耐,出走到迦皮罗卫国避难,后来病死在迦皮罗卫国。琉璃太子知道消息以后,就宣布继承王位,并且突然发兵,声称要讨伐与他有亲族关系的伽皮罗卫国。
    为什么琉璃太子要这样做呢?原因是这样的:以前当波斯匿王还没有信佛法的时候,曾向释迦族求婚,由于释迦族自尊心很强,不肯将女儿嫁与他族,但又畏惧波斯匿王的势力,于是就将女侍长得最美丽的嫫利女充当公主,下嫁给波斯匿王,后来嫫利夫人生了孩子,就是现在的琉璃太子。有一次琉璃太子到迦皮罗卫城来学射术,时逢佛陀新建的讲堂将要落成,太子也来游玩,释迦族中的人见了大怒,认为奴隶所生的孩子走入讲堂污秽了圣地,便下令要把太子送回去,并且凡是太子足迹所到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净土。遭受到这种侮辱的琉璃太子于是愤恨不平地发誓说:哼,等我将来做了国王,我一定要灭了释迦族!
    其实很早以前,佛陀知道这事情以后,就早已预料到会发生今天这些事情,因为佛陀自从出家以后四处游化,对于印度当时的国际形势,他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在那时候大国吞并小国是很习以为常的,反观祖国迦皮罗卫国只是个小国,族人骄矜自大,自诩为日之种姓,高人一等,加上年轻一辈的王子,只知养尊处优,王帝难陀沉迷女色,王子罗睺罗年幼无知,难当大任,因此佛陀为了国家前途,也为了解救众亲人,便一一地将他们带入佛门,出家修行,而将国家交由族人以公开推选的方式选出杰出的人来继续领导国家发展。现在三十多年后,琉璃王果然为报儿时的耻辱亲自领兵前来征伐释族了。佛陀知道后当然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遭受无情的战火,于是便一个人事先在琉璃王军队必经之地选了一棵枯树坐在树下,准备等待琉璃王到来。不久琉璃王领着一支军队经过这里,见了佛陀不得不下马问讯:
   “佛陀,为什么那边有枝叶繁茂的大树不坐,而要坐在这不能遮荫的枯树下给太阳晒呢?”
    “没错,可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我快要失去亲族了,孤独无亲,就好象枯树没有叶子,所以我坐在枯树下面。”
    琉璃王明白佛陀的意思,为了尊重佛陀,他下令退兵回国。但是业报是不能幸免的,迦皮罗卫国的人民太骄傲荒唐,所以招致战争的恶报,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过了不久,琉璃王忍不住再度出兵,征伐迦皮罗卫国。但是途中又遇到佛陀,于是又收兵回国,前前后后这样的情况一共经过三次,直到第四次发兵时,佛陀知道这是释迦族共业所感招的果报,终难避免,也只好随它去了。
    琉璃王第四次进兵包围了迦皮罗卫城,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睷连听说琉璃王的军队包围了迦皮罗卫城,便主张要去援救。虽然佛陀告诉他说这是释迦族自作自受的果报,无法避免,但是目睷连尊者仍以神通的力量营救城中的人民,用钵吸摄了释迦族五百人,从天空救出,但是当出了城,倒出钵来一看,才发现五百人已变成了血水,目睷连这才深信佛陀的话,知道神通也抵不过业力的厉害。终于迦皮罗卫城抵挡不住包围,主将的一些人便开城议和,不料琉璃王一入城中便大弑屠杀,不仅把主战的三万人生擒,还下令将他们的足埋在土中要用大象来惨踏而死,这样的死法当然很残酷,摩和那摩王听了不忍,便想出一个主意对琉璃王说:
    “无论如何,在名义上你是我的外甥,现在我要你答应我最后一个要求。”
    “有什么要求,你且说吧。”
    “现在你要杀这么多的人也非易事,且让我潜到水底下去,在我没有出水之前,你让他们逃命,等我从水里起来的时候,没有来得及逃出城的你再杀死他们。”
    琉璃王一想,不管你的潜水功夫怎么样厉害,终究也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吧,于是就答应了摩和那摩王的请求。
    摩和那摩王潜入水后,琉璃王就下令准许大家逃命,但是一直等到三万人逃完时,竟还不见摩和那摩王出水,于是琉璃王派遣水夫入水查看,才发现摩和那摩王为了拯救全城的老百姓,情愿牺牲自己,已经将自己的头发绑在水里的树根上,然后用双手紧抱着水底的石头,死在水底多时了。

    残暴的琉璃王因此就占领了迦皮罗卫国,但是因果是丝毫不太爽的,不久,宫城忽被火烧,琉璃王和他的爱妃都在梦中惊醒,来不及逃避,也被活活地烧死在大火中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4
游化中的小故事

      佛陀从三十五岁成道到八十岁涅槃,一生游行教化四十五年,除了前面所叙述过的事迹以外,还发生过无以计数的小故事,个个都充满了趣味性与启发性。接下来我们就选录几个来看看。
      担粪的尼提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城行化,路上遇见一个担粪的贱民尼提。佛陀知道因缘成熟,便想度他出家。但是当尼提发现佛陀走近时,由于自卑感的作祟便急避它路而不敢见佛陀。但是奇怪得很,尼提虽然换了另一条路走,走没多远就又见到佛陀迎面而来,他赶快又闪开另择它路,可是走了几步,前面又来了佛陀。这样地经过好几次,终于有一天尼提闪避不及,竟把粪桶打翻在佛陀的面前。一时臭气四溢,急得尼提面红耳赤,连忙伏地请罪:
    “佛陀赎罪,佛陀赎罪!”
    “尼提,起来。你愿意跟我出家学道吗?”
    “什么?”尼提怀疑自己的耳朵,怕听错了, "呃,请佛陀再说一遍好吗?”
    “尼提,世间的恶浊犹如粪土,你要求解脱吗?你愿跟我出家吗?”佛陀地慈祥地对他再说一遍。
    “佛陀,我是最卑贱污秽的人,你也允许我出家吗?”尼提仍然怀疑着。
    “尼提,佛法是平等的,就好象清净的水能洗除一切的污秽。”
    尼提立刻五体投地拜倒在佛陀的面前,立刻成了佛陀的弟子。
    消息传至城中,虽然无不惊奇诧异,但平等的佛法终于打破了印度的阶级不平。后来佛陀的僧团中四姓阶级的弟子都有,一入佛门便完全平等。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4
鬼子母

    还有一次,佛在大都国说法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女人,自己生了很多的孩子,爱护非常,却天生一种怪癖,偏喜盗食别人的孩子,因此人都叫她鬼子母。
    这件事被佛陀知道后,便令一比丘趁鬼子母不在家的时候,暗中把她最心爱的幼子抱了来。鬼子母自从失了爱子以后,便如痴似狂,终日哭泣,几天都不进饮食。后来别人告诉她佛陀在这里说法,为什么不去求教他老人家呢?鬼子母这才听了邻人的话去求见佛陀。
    “你爱你的幼子吗?”佛陀问她。
    “这是我最疼爱的孩子,我少了他就像失去了我的命一样。”鬼子母回答说。
    “如同你爱自己的孩子,别人也爱他们自己的孩子,你现在知道失去了孩子象失了命一样,可是以前你盗食别人的孩子时怎么不替被盗孩子的母亲想一想呢?”
    鬼子母终于在佛前痛哭忏悔以往的罪恶,并发愿要保护天下无父母的孤儿们。佛陀就把她的爱子送还给她,从此以后盗食孩子的鬼子母就一变而为数百孤儿的保姆了。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4
弗娄那

    弗娄那热心弘扬佛法,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辩论时,常常令到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得到说法第一的美名。
    殊罗那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弗娄那去请求佛陀允许他去布教。佛陀说:
    “弗娄那,我很称赞你的志愿,但是野蛮的民族不易感化的,他们会骂你的。”
    “他们骂我,我容忍他们,我觉得他们还很有良心,因为他们没有打我。”
    “假如他们用手打你,用石头掷你呢?”佛陀问。
    “我宽恕他们,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只是打我,还未杀死我呢。”
    “假如把你杀死呢?”
    “我为法而牺牲,死而无憾!”
    佛陀赞美他说道:
    “弗娄那你修到传教容忍的精神,可作佛教徒的模范。”
    弗娄那在殊罗那国弘法,十分成功,使许多人皈依佛教。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4
无争的生活

    阿奴律、拔提、阇毗都三人是堂兄弟,感情很好,出家后大家也在一起修道,三人相约共同依照佛陀的方法去做,出外受食最先回来的人取水吃东西,把剩余的食物收好,洗净手足,整理坐席,然后端身静坐,念佛念法念僧;以后回来的人照着做,沉默地工作,不搔扰人家。他们五天开一次会议,报告个人修道的心得,讨论问题、解决困难,大家利益均等、分工合作,过着宁静、合群、纯洁的生活。佛陀来看他们,赞美说:
“你们和平相处,一心一德,真好极了!”
    以后佛陀就叫那些欢喜争执的人学习阿奴律等人无争的生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5
清洁夫人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随时、地、人物而不同,且逗机说教,无不契合每个众生的机宜。
    例如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夫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力,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
    “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洁的行为,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她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望他一眼,回答道:
    “这夫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
    这时,那夫人洗了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
    佛陀继续说:
    “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以改善呀。”
    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5
精进的阿奴律

    阿奴律是一个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读诵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奴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奴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奴律感动地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对大家说。
    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5
周利盘陀伽

    周利盘陀伽是一位比丘,他的记忆力很差,常常把经文忘记了,别人都没法教会他。佛陀安慰他,亲自教他学习,给他一把扫帚,一个扫箕,教他一面用扫帚扫地,一面念诵“扫除垃圾”这一句话,希望借实物配合学习加深他的印象。
    周利盘陀伽热心学习,大众被他的坚毅感动了,都齐声帮助他念。日子久了,他渐渐记得而且明白扫除垃圾的意义。他明白垃圾是没有用的东西,一定要将它除掉,内心的贪欲、嗔怒、愚痴、骄傲等也是不良分子,也要把它扫光,才能得到永久的快乐。他心灵豁然开朗,马上到佛陀那里感谢佛陀的指导。
    周利盘陀伽热心学习的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5
看护病人

    佛陀住在祈园精舍的时候,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生病,独个在房间休息。初时有很多人来看他,后来就渐渐少了。
    佛陀来看病,替他推开窗子,让空气流通、阳光射入,拉好被褥,收拾杂乱的东西,替他洗净身体,照料他的饮食,然后对他讲养病的常识。
    僧人得到佛陀细心的看护,很是安慰,病就好了。佛陀对大众说:
    “犯病的人既痛苦又难过,需要同情和帮助,我们要安慰病人,看护病人。”
    佛陀再一次地以身作则,给大家上了一课。从此大家不分彼此、互相扶持,使僧团的生活更加和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6
为母说法

    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很早就过世了,她投生到天界,享受天福。
    佛陀为了救度自己生在天上的母亲,曾升上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天界的环境优美、享受舒适,是宿世善良有福报的人投生的地方,但是天界众生也要死亡,也要轮回。
    悉达多成佛后,就到天上为妈妈和天界的众生讲说道理,他教天人做善良的行为有十种。十善的内容是:
一,不杀生。不杀害生命。
二,不偷盗。不擅自拿取别人的东西。
三,不邪淫。不做过份淫乐的事情。
四,不妄语。不说谎话。
五,不两舌。不挑拨离间。
六,不恶口。不辱骂他人。
七,不歧语。不调笑戏谈。
八,不贪心。有廉洁的行为不贪慕非份的东西。
九,不嗔恚不怒恨他人。
十,不邪见。
    佛陀说有正确的见解,奉行十善的人才能投生天上,享受快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6
悦其国的教化

    在佛陀晚年快八十岁的时候,佛陀从南方北上准备前往舍卫城,途中经过悦其国,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佛陀在悦其国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快要入涅槃,就召集众弟子在一起,叮嘱大家学道、遵守戒律。信徒在广场搭起一个帐蓬,作临时大讲堂,请佛陀开示。佛陀开示说:
    “首先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才是一个正式的佛教徒。皈依三宝后要严守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佛陀解释五戒,守五戒的人有五种功德,第一,所求的东西都能如愿;第二,净财越发增加;第三,得到众人爱戴恭敬;第四,有好的名誉;第五,死后投生人天。守五戒的人如果再多培植福德的种子,多念佛便容易学佛,渐趋涅槃。
    佛陀又为他们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道理,增加大家精进的信心。大家听完佛陀的开示以后都欢喜地回去。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6
涅槃

    在佛陀临入涅槃之前弟子们肯求他作最后一次启示,佛陀慈祥地答允了。他说:
    “弟子,我入涅槃以后你们要遵守戒律,守戒律的人而像穷人得到宝贝,黑暗得到光明,大家要安分知足,节制欲望。忠直是做人的根本,忍辱是处世的良方,不要贪图财力,不要占卜星相,也不要用异术妖言迷惑大众。学贵有恒,细小的河流它精进不懈乃能够流过高坡流过山头通到大海。弟子,你们要负起普度众生的责任!”
    二月十五日的午夜,佛陀安详地入涅槃了,他的肉体离开人世,灵性却无所不在。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他的嘉言一行是世人的模范,我们应该实践他的教理,发扬他的教说。
    伟大的佛陀,我们永远皈依您,愿佛光加被众生皆得安乐。
作者: packoro    时间: 2010-4-28 13:17
佛法与佛经集结

    世尊行化垂四十五年,讲经三百多回,内容丰富。依据世尊体验到的真理,生命轮回延续绝不止一期存在,凡有生命就会造业,业时常伴随着生命出现,其中有善业,有恶业,过去的业引生现在的结果,现在的业又引生未来的结果,这样互相引生组成无穷的业海和无尽的生命之流。
    纵然人间有许多苦恼,可是世尊并不教人厌世,亦不主张悲观,因为佛陀观察到轮回有解脱的可能,因而苦恼也有穷尽的一天。他教人面对现实,分析苦恼的成因,探讨减除苦恼的方法,证知脱苦以后的境界,这样,未来世无限光明圆满的生命实在并不难得。解脱苦恼的方式有无数,简单而扼要的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诸佛教。此外的教法也应该遵守,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歧语,不贪,不嗔,不愚痴)、八正道(正见,正业,正精进,正思维,正命,正言,正念,正定)、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遵守世尊的教训,处处光明,时时安乐,事事减少烦恼,到生命最纯洁的时候,功德福慧圆满极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更伟大更庄严的事业。然而在当时因为印度缺乏文字记载的工具,所以上述的这些佛教道理都只靠佛陀的弟子用记忆的方式诵读纯熟,然后再互相传授,展转相传,不免错误。于是在佛陀入灭后的四个多月,大迦叶恐怕圣教流弊见多就举行佛经结集。结集的意思是集合大众诵出经教,诸相由大众研究审定,通过后再作为定本。
    当时集结的工作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举行,一切饮食用品等资具都有国王供给,结集的仪式极为隆重,参加的有五百位阿罗汉。首先结集戒律,由大迦叶做主席,提出问题,由优波利回答,说出佛陀制定戒律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对何人说的都清楚答复,得大众共同承认证明不错,然后齐声朗诵该条戒律一次定为佛制;其次结集经文,由阿难回答,经过情形和结集戒律时相同。结集内容颁布了,佛徒严谨地遵守,这是第一次结集。其后再经过三次的结集,佛教的经典、制度、议论等才都粲然大备。
    直到东汉明帝时阇摩滕与珠法阑两位比丘带着白马驮着佛像佛经来到中国。中国才开始有了佛经,并且在唐朝时候拒今约一千两百年佛法大为流行。




欢迎光临 佛学世界语社区 (http://www.budhan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