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9|回复: 0

(转贴)王崇芳之---“别风淮雨”,缆绳——骆驼,山杨——秋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13: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风淮雨”是汉语中一个很特别的成语。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必须查工具书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原来它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和“淫”字形相似,容易写错。后来就把古籍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错别字称为“别风淮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这个成语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但可以在拙编《汉语世界语大词典》中查到:



【别风淮雨】[biéfēng-huáiyǔ]stranga vento kaj torenta pluvo (erare skribita por 列风淫雨“forta vento kaj kontinua pluvo” kiel en Shi Shu Da Zhuan 《尚书大传》) — eraroj en antikvaj tekstoj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错别字从古至今都是常见的现象。西方有句俗语“Homo estas erarema”,意思是说“失误是人的天性”,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孰无过”。人在一生中从不摔跤,从不失手,从不失言,从不失算,从不误会,从不上当,是绝对不可能的。就连荷马、莎士比亚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人就是在形形色色的错误和教训中成长起来的,因为错误一经发现,正确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人于是就增长了智慧。所以聪明的人都是从不忌讳错误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错误,总结原因,避免以后重犯类似的错误。

是啊,“Homo estas erarema”!这句话饱含着人生的哲理。谁能不犯错误呢?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即使是语言大师的精彩演说,你也能听出一些用词不当、不通顺、颠三倒四的话语。这些话语中的错误,通常并不影响思想交流。但如果记录下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写下来或印出来的语句,特别是公开的出版物,白纸黑字,字字句句都必须经得起众人的阅读、推敲和检验,如果发现错误,人家就会给你指出来。但如果错误不易发觉或者因为你是名人,人们或多或少就会对你有崇拜心理,你无意中写下的错字或错句就有可能被人模仿使用,如果传播开,就会以讹传讹,那就为害不浅了。“别风淮雨”指的就是这样的错误。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论述来自《圣经》的一个成语“旧瓶装新酒”原本是“旧皮囊装新酒”之误(见《“旧瓶装新酒”——一个因误译而流传的汉语成语》一文)。这是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别风淮雨”式的错误。这里我想另举一个在西方家喻户晓,同样来自《圣经》的“别风淮雨”式的错误语句。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9章第24节和《马可福音》第10章第25节中都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经文:“estas pli facile por kamelo iri tra trueton de kudrilo, ol riĉulo eniri en la regnon de Dio”(“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也可译“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如果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句话的形象比喻“骆驼穿过针眼”有悖常理:骆驼怎么能和针眼扯到一起呢?我们知道《圣经·新约》原文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据考证,这里的“骆驼”原是希腊文“缆索”的误译:希腊文中的“骆驼”为Kamelos,缆索为Kamilos。这句经文的原文本应是:“estas pli facile por kablo iri tra trueton de kudrilo, ol riĉulo eniri en la regnon de Dio”(缆索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可能是最初的经文抄写者写错了一个字母,于是“kablo(缆索)”就变成了“kamelo(骆驼)”。虽然这个句子用“kablo(缆索)”更合逻辑,但“kamelo(骆驼)”沿用已久,改也改不过来了。
再举一个柴门霍夫的笔下“别风淮雨”式的错误(呵!请原谅我对我大师的不敬。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柴门霍夫的《世界语谚语集》(Proverbaro Esperanta)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条谚语:

Li tremas, kiel aŭtuna folio. 他(吓得)像秋天的树叶那样颤抖;他(吓得)体似筛糠;他(吓得)直打哆嗦。

大家都知道,寒冷和惊吓都可能使人颤抖。这条习语性谚语如果只从字面翻译,人们很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由于寒冷而发抖,因为秋天的树叶会使人联想起天气逐渐转冷时“秋风萧瑟”的景象。但实际上,这条谚语只能用来表示“因害怕而全身发抖”,因为在《世界语谚语集》的最初版本中它是被列在第777组中的。这一组的小标题是“timo”(害怕),同组的还有另外两条谚语:
  
777.    Timo
777.01  Tremo atakas.
777.02  La haroj streĉiĝas.
777.03  Li tremas, kiel aŭtuna folio.
上列第一句谚语“Tremo atakas”所表达的意思是“使吓得发抖”;第二句“La haroj streĉiĝas”意思是“因恐惧而毛骨悚然”;很显然,第三句的意思只能是“他吓得直打哆嗦”。据我所知,俄语中有这样一条惯用语:“Дрожит как осиновый лист”(像山杨树叶一样地颤抖;喻:因害怕而全身哆嗦)。俄语的осина(即世界语中的tremolo)是生长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杨属乔木,学名叫做“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它的树叶总在不停地颤动(见PIV中“tremolo”词条的释义: falfolia arbo kun preskaŭ cirklorondaj, longapetiolaj folioj, kiuj ĉiam movetiĝas, tremetas, pro kio ĝi estas ŝatata park-arbo)。我认为这条世界语谚语中的“aŭtuna folio”本应该是“tremola folio”,因为俄语的“осиновый”(tremola)和“осений”(aŭtuna)词形很相近,容易误写。由此可以证明这条世界语谚语中的“tremas”(发抖)与秋天的寒气毫无关系。“Li tremas, kiel aŭtuna folio”本应是“Li tremas, kiel tremola folio”(他吓得像欧洲山杨树叶那样颤抖;他(吓得)体似筛糠;他(吓得)直打哆嗦。可是,和上面所举的两个出版《圣经》的句子一样,“Li tremas, kiel aŭtuna folio”已经成为《世界语谚语集》中被普遍接受的一个定型化的谚语,也就没有必要去纠正了。

转自http://www.elerno.cn/bbs/dispbbs.asp?boardID=9&ID=2674&page=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3-29 00:11 , Processed in 0.0573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