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91|回复: 13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9 16: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苦行林中的寻师访道

    他们一行人设法过了深县,进入苦行林。他们往前走着走着,没多久便遇见一位苦行者,满脸长着须发,瘦长的身子端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样子很是可怕。
    “请问您可曾看见悉达多太子经过这里吗?”
拔提跑近苦行者请教他说。但是苦行者没有回答,连身体都没有动一下。
    “请问您有没有看见一位太子模样的人进入这里来?”
    “喂,难道你是聋子不成?!”拔提急起来了,几乎要动怒,直凑近他的耳边大声地问:
    “喂,你有没有看到太子走进了苦行林啊?”
    对方仍然动也不动端坐在那里,好象没有听见一样。
    这时候乔臣如忽然觉悟,连忙阻止拔提再问,“大概这就是我们平常所听说的止语苦行者吧。看来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还是赶紧另向别处探听吧。”
    于是一行人又向苦行林的深处走去。
    “哇,这是什么?”忽然间阿什氏忽地惊叫起来。大家被他的惊叫声给吓着了,都走过来问他干嘛大惊小怪。
    “这,这……”阿什氏指着树上惊得说不来话来了。
    原来这棵树上正倒挂着一个人,头向下,双足倒勾着树枝,垂着长长的头发,瘦得皮包着骨头的身体,模样怪吓人的,令人一见毛发直竖。据说这也是修苦行的一种,在当时的印度修苦行的外道很多。苦行令人望而生畏,除了止语,倒悬以外,还有什么火焚、烧臂、断石等等等等,他们都以为修行者如果想要成就,除了苦行以外便再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就这样一行人一路上遇到不少苦行者,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太子的踪迹。
    大家都太疲倦了,天也慢慢地暗了下来,一行人于是都倒在树旁休息,不一会儿竟都呼呼地进入了梦乡。在夜半时分,前面苦行林中忽然发出万道光明,忽隐忽现,这突如其来的奇景将五位侍臣惊醒,于是他们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致注意探索光的来源,他们知道这发出光明来的地方一定有大修行者在那里。于是他们开始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探索。乔臣如等五人终于找到了太子,原来太子正在阿娄罗加仙人修行的地方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五人见了太子,便劝告太子说,
    “太子,大王已经知道您要出家修行的决心,但是大王对太子您的感情至深,在您外出的这段时间非常地想念您,所以派我们前来迎请您回宫。大王他说如果您想修行,可以在宫中另外安排一个清静的地方,又何必一定要跑到这个深山里来呢?”
    “各位,我怎么会不知道父王对我的恩情呢?”
    太子平静地回答大臣,
    “只是我畏于生老病死的苦恼,所以我才会来到这个地方,寻求悟出断去苦恼的方法,除非我修得正道,否则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
    本来奉王命想劝说太子回宫的大臣们,在听到太子的这番话以后,知道劝说是无望了,一时竟变得哑口无言,可是他们又无法回宫去,因为大王已明白地告诉过他们:如果太子无法回宫,他们也不用回去了。
    太子在一旁观察这五位大臣,发觉他们的个性忠直,智慧通达,是可造之材,于是对他们说:
    “我知道你们正在苦恼回去无法交差,这样吧,你们五人是否愿意留下来呢?”
    “谢谢太子收留,我们五人就留下来跟随太子修道不回宫了。”
    这五个大臣就是后来佛陀初转法轮时最先度化的五比丘。
    话说悉达多太子自从进入苦行林以后便到各处寻师访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年。在这五年中间,太子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太子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虽然求生天界可以暂时免去人世界间的痛苦,但因为尚未真正解脱生死轮回,所以仍然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缚,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真实觉道。于是太子失望地离开了苦行林,继续往别处追寻他想要的真理。
    之后,太子又陆续地拜访了阿罗蓝仙人与迂陀罗加仙人,并从两位仙人那里学会了禅定的方法。然而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尽管在这五六年里太子没有找到一个仙人可以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也没有一个仙人的答复能令他满意。但是太子依然是满怀希望,他更加立定坚固的志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成目的,他心想:
    既然自己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学业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前面是尼连禅河,两岸是一大片柔软的白沙,河的北边还有一座像头形状的高山,太子仔细观察附近的环境以后,认为这里的确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实行苦修。
    话说当初答应留下来,随太子一起修行的五位大臣,早在太子四处参访的时候,就各自分开了,直到现在,他们听说太子正在尼连禅河畔苦修,才又纷纷从各地赶来,与太子共同修习苦行,并供子太子随时遣用。
    太子试着使用各种方法修苦行,想要度越生死的大海。他以为如果自己修苦行到了相当的程度,应该会有达到正觉的希望,于是他正心诚意,废寝忘食,修戒参禅,忍耐凡人所无法忍耐的苦行。
    太子所修的苦行还真不是普通的苦行。有一段时间太子甚至每日只吃一麻一麦,以至于修到后来,目陷鼻高,颧骨显露,神情消瘦,面目全非,就是说他只剩下骨头和皮也不过份,吃得少而能生存还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虽然太子修习种种的苦行,然而一年两年过去了,烦恼妄想仍然无法断除,超载生死的大海也始终无法达到。
    紧接着三四年又过去了,虽然太子有的是勇猛的精神,可是透过苦行所得到的效果却是那么小,完全达不到他所希望的根本的觉悟。在一旁侍候太子的乔臣如等五人看到太子如此热心求道的精神,都深深地被感动了,也对太子尤如金刚一般的信念佩服得五体投体,于是就这样太子和五位大臣在尼连禅河畔度过了悠悠的六年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乞业山的修行

    六年了,随着时光的慢慢地迁移,太子也一天天地走近解脱之门。就在太子进行苦行的第六年,他感觉到心中渐渐地明白,他开始了解到解脱的大事并不是光有肉体受苦就可以得到的,因为苦了肉体,反而是执着肉体,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静,心不清静则一切污秽不能消除。污秽如果不能消除,又哪能走向解脱的大道呢?
    于是太子决定放弃苦行,下座站了起来,走向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静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肌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但因太子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苦行以后,已经非常虚弱了,以致当他欲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了。
    幸而这时走来一位牧羊女,名字叫作南陀波罗。她头上顶站一罐乳糜,正巧路过这里,她看到这位年轻的行者横卧在沙滩上,她知道这一定是一位修苦行的沙门,因疲劳过度而倒在这里的。于是她立刻生起恭敬的心,打开了乳罐,手捧着乳糜走向前来供养太子。
    太子接受了南陀波罗的乳糜,感觉其味无穷。饮罢五体通畅,身体的各部份便渐渐地恢复了气力。
    正在这时乔臣如等五人见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乳糜,大感惊奇。他们误以为正在苦行中的太子被貌美的牧羊女所吸引竟退失了道心。这令他们十分失望,原本他们以为太子是一位伟大的修行者,有着坚毅的精神,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摇,然而今天他们所看到的却是一个经不起女色诱惑的太子。
    他们心想:
    唉,太子到底还是凡夫,意志毕竟还是薄弱的。
    于是便转身离开,前往鹿野宛去了。
    可怜的太子被五位大臣误会了,他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五位大臣就离开他了。恢复精神以后的太子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只见他四处寻找,都不见五位大臣的踪影,于是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开森林,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乞业山旁的一座小山里面,来到一棵生长繁茂的菩提树下。树下有一个宽广的石座,四围景致秀丽,石座上似乎还留着过去修道人的痕迹呢。太子觉得这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便决定要留在此地继续修行。 
    “喂,修行的先生,请您等一等。”
    就在太子准备上座的时候,远方传来了一阵声音。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刈干草的童子。
    “修行的先生,如果您要坐在这石头上修道的话,我愿意将我刈来的吉祥草供养给您,替您辅上一个草座。”
    太子点了点头。童子就动手替太子辅了一个草座。
    太子很喜欢地谢了谢童子,就坐上了金刚宝座。
    太子一心正念,端坐在树下,对自己发誓说:
    我若再不成功、无法了脱生死而到达正觉涅磐的境界,誓不离开此座!
    太子发誓后,心中充满了法喜。便继续默然地思维着如何解决生死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降服魔军与魔女

    哇,不知什么时候在太子的左边突然多出来另一个悉达多太子,他不仅和太子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居然还开口和太子说话:
    “唉,悉达多太子,像这样快乐的世间究竟你为了什么要放弃,而选择孤单单地坐在这里呢?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哈哈,…..哎呀,为了什么装得这么一本正经,还是放弃吧!像你 这样年轻的人,正是应该享乐的时候啊。快别装正经了,痛快地享受这快乐的人生吧!”黑影太子极尽诱惑地对太子游说道。
    咦,就在这时候,不知从哪里竟又跑出一个白影的悉达多太子,出现在右边。白影太子说:
    “少胡说了,世间哪里有什么快乐,还不是尽是苦恼!”
    黑影太子听了很不以为然地反驳说:
    “什么?世间尽是苦恼?胡说!这样快乐的地方哪里会有什么苦恼?这个世间是快乐的才对!”
    “不,没有快乐,只有苦恼!”白影说。
    “只有快乐!”黑影说。
    “不,苦恼!”
    “快乐!”
    “苦恼!”
    黑影眼见这样争论也不是办法,就说:
    “好,你不相信,我就把快乐的证据找出来给你看。”
    “怎么样?这个场面你能说不吸引人吗?这些美女能歌能舞,是世人都喜欢的。哈哈……还有比这样更令人快乐的吗?怎么样?这里还有甜酒,来来来,干一杯吧,这味道真美,你不想尝一口吗?怎么拉?难道你不懂得享受吗?你还敢说没有快乐吗?!”
    “不,这些是属于苦恼的。”白影反驳说。
    “你说什么?”
    “仔细看清楚了没有,这个样子也能说是快乐吗?你,你再详细地看一看吧。”只见白影朝着美女用手一挥,原本正在歌舞的美女瞬间都变成了老态龙钟的丑女人了。白影接着说,
    “怎么,看到这副丑态,你还说它是快乐吗?你看吧,这就是刚才既歌且舞的美女们的真相,看看那烂醉如泥的丑样子,所以我说这是苦恼啊!”
    “也好,那么你再看看吧。”黑影不服输地说,“嘿,怎么样,这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青的红的什么都有,金色的王冠,这些首饰、腕环、珍珠玛瑙,这些宝物都是属于你的,好看吧!把它们挂起来,戴起来看看吧,多么让人羡慕!这个世界究竟还是快乐的嘛!”
    “胡说,这些东西有什么好让人羡慕的。你再重新看看吧。”
    果然跟着白影太子的指示,刚才那些奇丽的宝物都变作毒物、绳子、枯枝,连美丽的宫殿也变成了一堆废墟。
    正在这个时候,大地忽然震动,轰隆轰隆地乱了起来,突然一声巨雷似的声响,把地面裂成两半,接着从地底下冒出了炽红的火焰。“哎呀”一声,当白影黑影两人走到洞边,往裂缝底下看的时候,都被底下的景象给吓了一跳,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叫声,他们看见这个裂缝很大很深,沿着裂缝的边缘还有一条绳子往地底垂放下去,再仔细一看,才发现绳子上面有着很多的人正努力地往上面攀登。
    出“啊,是耶苏陀罗和罗侯罗呀!”黑影说。
    “父王也在那里!”白影说。
    “这这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黑影说。
    “这就是这个世间的真相,你看,在那火焰中挣扎着的样子,要从这地底下救出这么多的人,唯有这一条绳子。我到今天就是为了找这条绳子,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这绳子,这绳子。” 白影说。
    “等一等,这绳子已经被火烧掉了,如果把绳子拉上来,那么这里马上也会烧起来,快把绳子割断,快,马上引起火来了,快割断!”黑影说。
    “岂有此理,就靠这一条绳子才能够把他们这一群苦难的众生救出火海,脱离煎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抢救众生要紧啊,我要把他们通通救出火海。”白影说。
    “胡说八道!你自己不是把父母、妻子都舍弃了吗?还救什么众生,快快快,快割断它吧!”黑影说。 
    “不,不是那样,我是为了要拯救众生,所以才舍弃了自我的小爱,而成全大我的爱。正如现在我要抢救这一片火海中的众生一样啊。”白影说。
    “割断它,快把绳子割断,火马上就要烧到脚边来了,我可不愿被这火焰给烧着呀!”
    黑影见白影不愿割断绳子,于是便抢前一步,把绳子的一端放在地面上用石块摩擦,想要把它割断。
    “慢,且慢!”白影急忙地制止黑影说。
    “讨厌,怎么这么啰嗦!既然你不愿割断它,就让我自己动手好了,你又何必多管闲事呢?”黑影说。
    于是白影上前阻止黑影割绳,两人扭打成一团。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忽然发出闪电,接着一阵雷鸣,当一个霹雳落地的刹那,大地又震动了,地缝下的火焰已燃烧到地面上的枯草,眼看大地一片火海,好象世界末日已经降临到人间。
    接着一阵风雨过去,火灭了,黑影白影都不见了。原来刚刚的白影黑影不过是太子自己内心往业无明所产生出来的幻想啊。
    但内魔方息,紧接着外魔又来。在一阵骚乱以后,大队的魔军又直奔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的悉达多太子而来。魔王眼见悉达多太子即将成佛,大生恐惧。他害怕将来如果太子成佛,那么他的魔子魔孙将会越来越少,所以他派了大队魔军,一踊前来,准备骚扰太子,不让他成佛。这些魔子魔孙、魔兵魔将舞刀弄枪地奔向太子而来。然而太子仍然端座在那里,丝毫不动,一点也不恐惧,只当没有这回事。
    魔王眼见诡计无法得逞,于是又下令魔军向太子发箭射击,准备直接杀害太子。然而奇迹出现了,魔军所射出的那些箭,射到太子身边的时候都化作朵朵莲花,曼空飞舞起来了。那些魔兵魔将不曾看过这样的情况,也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
    魔王眼看武力不能战胜太子,于是改变方针,准备用魔女来诱惑太子,因为魔王深知世人的毛病,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相信只要派出美女,那么悉达多太子一定会动心的,只要那时候太子的心起了任何一点儿的波浪,那就是魔王胜利的时候了。
    没多久,打扮得妖艳怪状的魔女们摆出种种淫态,缠绕在太子的左右,且歌又舞,满以为太子见到了必定会象一般的修道者那样不待片刻就心动意乱,成为魔军的俘虏了。可是奇怪得很,太子不但没有动心,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像似木人儿见了花鸟,铁牛不怕狮吼一样。魔女虽然淫荡,又无术可施了。
    这时候魔王计穷,正苦无魔法再施的时候,又是一声霹雳,护法的天兵天将齐到。魔王一见苗头不对,便只好鸣金收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降服恶魔以后的太子,志愿更加坚固,内心更加平静了,他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已经达到无念无想的境界,可以说光明的觉悟境界即将呈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太子已经能够知道久远以来的自己,生在些什么地方,叫过些什么名字,做过些什么事情,所有生死往来的历事他都能够清楚了然,他觉悟到自己以及一切众生无量阿僧祇劫以来,轮回在生死界中,有时做人的父母,有时做人的儿女,有时做人的老师,有时做人的弟子,彼此之间其实都有着因缘牵连的关系,可是被现实所迷惑的人并不知道这种因缘关系,不晓得别人都曾做过我们的眷属,以致终日被名利、爱誉所求、自私自利,一点儿都不顾念他人。
    在这个一切冤亲平等的真理上,太子生起了大悲的心肠,不觉双目滔滔地流下泪来。
    太子此刻对世间的一切森罗万象,心理上已渐渐地明白,对一切事理也有了正确的了解,他更感到生与死本来是不二的,没有执着的必要,太子的心、生命此时可说已明显的扩大,甚至说已经和宇宙同化了。和以前相反,太子现在反而觉得烦恼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烦恼呢?这原因现在明明白白地浮现在太子的心中。太子欢喜地雀跃起来,他反复地思维萦味,终于知道自己证得正觉,这是一点儿也不错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方,忘记了一切,对一切都没有分别,对一切都很明白。这绝不是睡眠,这是正觉,这是解脱!现在起我们不要再叫他太子了,应该尊称他为“佛陀”。
    这时候东方的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颗明星,在湛蓝的天空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证了道的佛陀这时抬起头来,望着广阔的天空,不觉脱口而说出:
    奇哉,奇哉,世间的一切众生没有一个的心地不是同佛一样光明的,只是因为被种种烦恼迷惑颠倒所遮盖住,所以不能透露出来罢了。
    成了佛陀的悉达多太子此时满脸红光,显得更是慈悲,他那样威严的相貌,与未成道前的太子简直判若两人。悉达多太子从金刚座上慢慢地站起来。不,现在我们该称太子为佛陀了,因为他已彻悟了本性,彻知了宇宙间的一切真理,他更具有无源的大慈,同体的大悲,要去救度世间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所以他决定起座,怀着一颗救度苦海众生的大悲心,预备向舍卫城的方向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转法轮

    话说乔臣如等五人在鹿野菀听到太子已经成道的消息以后,无不欢喜异常,他们便商议着要去皈依佛陀,做佛弟子。
    当乔臣如等人正要出发往祈业的时候,不料佛陀已经来到了鹿野菀。他们见了佛陀威严的相好,连忙让座,接着一同五体投地,向佛陀行了大礼,还绕着佛陀转了三匝,表示无上的敬意。
礼佛过后,五人又跪在佛前,对过去曾经为了牧羊女献乳的误会表示忏悔,请求佛陀慈悲宽恕。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佛陀便在鹿野菀为乔臣如等五人作第一次的说法,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同时乔臣如五人也皈依在佛陀的座下,成了佛陀的弟子,成为佛教史上成立最早的僧团。于是佛、法、僧三宝在这时候正式完备,从此以后佛法的教化就可以透过三宝广布天下,引导一切众生进入光明的大道,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
各位小朋友,佛陀在初转法轮时都讲了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圣帝

    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菀初转法轮,说四圣帝,度五比丘。佛陀说: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四帝法以及苦、集、灭、道四种真理,称为四帝。

    苦帝和集帝是解释世间的道理,灭帝和道帝是研究出离世间的道理,现一一自解释如下:
    苦就是苦恼不安的意思,众生的身体上、精神上都有苦恼不安存在,有与生俱来的苦恼,生存的苦恼,老年体弱的苦恼,疾病的苦恼,死亡的苦恼。在人事方面说,有亲爱别离的苦恼,有求不得的苦恼,有怨对憎恨的苦恼,有五音炽盛的苦恼。佛陀用他的智慧视察世间的现象,得到一个结论,世间是大苦,矍jue。
    集是召集的意思,苦恼的来源是由于不良心理的影响,例如贪欲、嗔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的不良心理,影响说话、行为,渐渐成了习惯,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做集力,即是积累习惯的力量,亦即是苦恼的召集者,换句话说,苦乃是由我们的身体、言语、心意的活动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所聚集而来的,所以集是召集,属于因,苦是报应,属于果。
    再来说灭,是灭除苦恼的意思,当众生已知道生死是苦,又知道苦的来源,欲免掉它,并要把苦恼灭除。灭除苦恼,了脱生死,解脱轮回,达到一种清静、永恒、安乐的境界,就是灭帝的真理。
    道帝是引导众生要亲近永恒安乐境界的方法,灭除苦恼的方法。
    佛陀(慨诫)kaijie地训示我们,最主要最正确的便是八正道,只要我们了解了四圣帝,实践道帝就能够身心安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正道

    接下来是佛说的八正道,八种离苦得乐的真理,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现在依次说明如下:
    一,正见,首先我们对于世上的一切事情,必须有正确真实的看法,不能随顺俗见邪见。譬如说世人认为人死如油尽灯灭,什么都没了,这就叫做断肠邪见,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才是正见呢,最简明者就是深信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定的道理;行善者得福报,作恶者得苦报,也是一定的道理,能深信因果的便具有正确的见地,这就叫作正见。
   
    二,正思维,思想要纯洁,不思想一切不良的事情,例如偷盗杀生伤害他人等。
   
    三正语,不说谎不咒骂他人,不挑拨是非。一般来说我们身体上最容易造作恶业的便是这个嘴巴,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戒妄语、恶语、两舌、绮语,能够做到这些虽然已经很不容易,但还是不够,我们还要以爱语、温顺和气的言语,于法语、弘法利生的语言使众生都乐意亲近佛教徒,都乐意接受佛教理,一切正语中当以讲经说法为最第一,因为这是使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指引极乐彼岸的言语,所以叫做正语。
    四,正业,遵守秩序,不做杀生偷盗等行为,如有盗窃行为便是犯了不正业。
   
    五,正命,做有益社会的工作,有正当的职业,而不做迷惑众生的事情来谋取生活,就叫作正命。例如屠夫,以杀害众生为职业,便是邪命的一种,而非正命。
   
    六,正精进,努力做善良的行为,不做罪恶错误的事情。
   
    七,正念,时常思慕佛陀,怀想他的教训。念佛就是正念的一种,能时时提起正念,成了习惯,临终便不会失去正念,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八,正定,保持精神集中与心境平静,只有精神集中,做事情才会有成就。
   
    佛陀说完八正道法,五比丘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当佛陀还住在鹿野菀的时候,有一天早晨,他在河畔旁边碰见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一见到佛陀就像发狂似的,从浅水的河中直奔佛陀这边而来,途中,口里还不断地喊说:我苦啊,我苦啊!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耶什,是波罗乃城中的一位大富长者的儿子,虽然他的家庭很有钱,但是由于他厌倦了那种夜夜笙歌的生活,于是他偷偷地离家出走,希望能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另外一片天空。因为他听人说这附近就有一位大彻大悟的佛陀,于是他便抱着一丝希望前来此地,希望找到佛陀为他指点迷津。
    佛陀亲切地为他讲说佛法,告诉他修学佛法的好处,使他听了非常高兴,当场便要求佛陀能够收他为徒,准许他出家,不过佛陀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佛陀认为应该让耶什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才好。
    后来耶什的父亲发现儿子不见了,便派人外出四处找寻。耶什的父亲居利迦长者沿着河岸找啊找的,也找到佛陀住的地方来了,佛陀于是将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处与人生是如何需要这些法宝,还有人生种种的苦恼与富贵如水中泡影的道理详细地说给居利迦长者听,使他了解使他欢喜。居利迦长者听完非常高兴,不仅同意耶什跟随佛陀出家,同时自己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教的第一位在家男居士。隔天,居利迦长者邀请佛陀前往他家受供,耶什的母亲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教的第一位在家女居士。后来耶什的四位亲友也出了家,并且还带来了五十位亲朋好友也一同皈依佛陀出家修行。
    这时候佛陀的僧团人数已增加到六十多人,这些人跟随佛陀学习佛法一段时间以后,佛陀为了让佛法能深入到民间,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便指导他们各自出外宣扬佛法。同时,佛陀自己本身也朝着摩揭陀国而去,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一位拜火教的首领,名叫优娄频罗迦叶,他的座下有五百名弟子,如果能度化这群人改信佛教,对于佛教的宣扬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迦叶弃邪归正

    佛陀到达河边祇业山尼连禅河边的时候,已是日落黄昏了。优娄频罗迦叶正在拜火修道,听说佛陀驾临,急忙放下拜火来接见佛陀。佛陀告诉了来意,要求借宿一晚。优娄频罗迦叶早已听说佛陀的大名,但不知道佛陀的神通如何,很想试探一下。他手指着那边一座石屋,对佛陀说:
    “啊,可以,可以,不过别的屋子都住满了人,只有那一间石屋还空着,你可以住在那里,但是我得预先警告你,那石屋里一到晚间必有毒龙出现,如果你的神力抵不过它,那就得考虑一下,免得晚上被毒龙吞了,到时可不要埋怨别人噢。”
    佛陀微微一笑,安详地似乎并没有感觉惊异。
    佛陀走入了石屋。迦叶和他的弟子们都预料,不久佛陀就会惊慌地逃出来的。
    但是佛陀却安然端座在石屋里。晚间,毒龙果真出现,它昂头吐舌,围绕在佛陀的周围,对寂然不动的佛陀丝毫没有伤害之意,很平静地一夜便过去了。外道们原以为佛陀早已被毒龙给一口吞噬掉了,所以才会一夜平静没有声息,但哪里知道天色刚亮,佛陀就从石屋里丝毫无恙地走了出来,不由地这一群大伙外道都惊异不已。
    佛陀告诫迦叶说:
    “迦叶,你原想试探我的神力,现在你的心中虽已屈服,却又不肯表现出来,你可知道这完全是受我慢的作祟,一个被我慢所缚的行者又焉能解脱生死大事呢?”
    迦叶经佛陀这么一说,深感惭愧,其实他虽是外道却也颇具智慧,一经点破,不由得不五体投地拜倒在佛陀的足下。他的弟子们一见师父已经折服,也都一起行礼膜拜,于是佛陀便为迦叶与其五百弟子剃度。只费一夜工夫就收了五百弟子,佛陀为新收的弟子们演说四圣帝法。原本这些一向只知拜火从未闻过佛法的大众,一旦听到佛陀亲口宣说妙音,如同甘露灌顶,好象服了清凉剂似的,个个充满法喜,莫不恭敬合掌,礼谢佛陀。他们深恶以往拜火的愚痴,现在既已皈依佛陀,自然这些拜火道具也用不着了,于是个个收拾起来,一一投向尼连禅河。

    这些道具随着河水往下流去,一直流向优娄频罗迦叶的两位弟弟所住的地方。他的两个弟弟,一名哪提迦叶,一名茄叶迦叶,也是从事拜火的外道,两人手下也都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当他们在河边看见从上游漂下了这么多的拜火道具以后,拣起一看,知道是哥哥的东西,深感诧异,恐怕发生意外,便连忙带着弟子星夜赶往援救。
    当他们一行来到长兄迦叶那里的时候,却惊讶地看见兄长连同五百弟子个个都变成了光头、穿了袈裟的佛陀弟子,惊讶得不敢正视:
    “呃,大哥,你,你你你,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你是受了谁的诱惑,怎么如此轻易就改变信仰呢?你,你怎么这样糊涂呢?”

    他的两位弟弟气愤地责备优娄频罗迦叶,但他一点儿也不生气,仍心平气和地说:
    “弟弟,我已经从迷途走向觉道,你们应该替我欢喜。在我没有遇到佛陀的时候,以为自己的修行已获得正果,但是跟佛陀一比,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污垢,你们要知道,内心不净又怎能了脱生死呢?”
    经过长兄的肯切开导后,两位弟弟终于默默无言,又经长兄的介绍,礼见了佛陀。佛陀又为他们说法,他们聆听佛陀的法音后,便决心弃邪归正,连他们的弟子一起都归投了佛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6: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频婆梭罗王的皈依

    佛陀自从收了迦叶兄弟三人和他们的弟子一千人为弟子后,僧团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为千人的大团体,鹿野菀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于是佛陀想起了昔日刚出家求道时,在灵鹫山与频婆梭罗王相遇,两人曾有他日道场愿先见度的约定,便决定带领众比丘前往王舍城去弘扬佛法。
    王舍城是摩揭陀国的首都,与居撒罗国的首都舍卫城分出恒河南北两岸,是当时印度的南北两大政治文化中心。
    当国王频婆梭罗王知道佛陀遵守当初的诺言,带领弟子才前来王舍城弘扬佛法以后,非常高兴地出来迎接佛陀。佛陀问他说:
    “大王,别后好吗?治理国土都能如意吗?”
    “好好好!很好!”国王回答佛陀,“这是受佛陀的福音,一切都很好。”
    经过一番弟子问讯起居安释/适后,佛陀就为国王说了许多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以使国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内心感觉清凉爽快,得到无比的喜悦。
    频婆梭罗王和诸大臣都皈依了佛陀,做了佛陀的在家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3-29 14:36 , Processed in 0.0756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