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38|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是一个幅员广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它三面环海, 号称世界最高峰的希玛郎牙山,又名雪山,就像一座白色的屏风,耸立在它的北部边境。在山麓的南边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铙的恒河平原,在这里印度河与恒河就像一条玉带似的,从上蜿蜒流下,碧绿的河水贯穿了这片土地。
    印度古文明就这样地在这片土地上发芽成长,并与中国,埃及,希腊并称四大文明古国。


净饭王与摩耶夫人
    古时候的印度分成了很多大大小小不等的国家,有些国家是由国王一人所统治,也有些国家是有几个王储/国联合起来统治。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便是当时中印度十六强国之一的居撒罗国所属的迦皮罗卫城城主。他们是释迦族,姓乔达摩,居住在稀玛拉雅山的南麓。以今天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尼泊尔境内的泰来地区。
     净饭王是释迦族中最负声望的族长,他英勇能干,智高德上。自从做了国王以后,他把国家治理的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颇能得到民众的爱戴。王妃摩耶夫人则长得天仙一般的美丽,而且温和娴淑。两人婚后虽然夫妇感情很好,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生育。国王每次只要想到以后没有人可以继承王位的问题就不自觉地邹紧眉头,以至在他们在愉快的生活圈子里投下了一团暗淡的阴影。
   
    有一天国王同夫人正在庭前谈心,院子里迎面走来一对花鹿,后面紧跟着一只小鹿 ,那种亲密爱护的嗜犊之情令这一对寂寞的夫妇看了不禁感叹不已。
    虽然贤淑的夫人常劝国王另纳嫔妃,但是净饭王总是坚决地拒绝,看来净饭王心中的这一个闷结是很难打开了。
    时光很快地过去,当摩耶夫人年近四十五岁的时候,在一个万赖俱寂的深夜里,夫人正很甜蜜的睡着,朦胧中她看到一头巨象缓缓走来,而且竟然从她的右胁进入腹中,大象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夫人吓了一跳,于是夫人就这样地惊醒了过来,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梦境。夫人把这梦象的事告诉了国王,两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说也奇怪,原本一直烦恼忧闷的夫人,自从梦象以后就开始变得心地坦然起来,而且智慧也增长了,不久怀孕的喜讯便传遍了王宫。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有关摩耶夫人梦象的事情,关于释迦牟尼佛从母亲的右胁入胎并从右胁出生一事,有的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受了古印度神话的影响,在古印度的神话里说,在最早最早的时候,婆罗门是天生的,叉地利是从神的胁处生出的,弗舍则是由神的腹部生出的,首陀罗最惨,是从神的脚底板生出的。
也因此在印度的人分成四种阶级,最高的便是婆罗门,其次才是贵族叉地利,首陀罗因为从脚底板出生,就便成了奴隶,过着可怜的生活。
      
    因为就科学的角度来看,从胁处出生不大可能。可是神话里总是习惯将伟大的人物给神格化。所以去判断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样才采用原印度的神话传说将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描写成如此。
    不过话再说回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经上所描写的这些神迹,或许真得有它的可能性
只是说者以为我们不必去迷信,但也不必去否定它。就当在听故事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7:01 | 只看该作者
佛法与佛经集结

    世尊行化垂四十五年,讲经三百多回,内容丰富。依据世尊体验到的真理,生命轮回延续绝不止一期存在,凡有生命就会造业,业时常伴随着生命出现,其中有善业,有恶业,过去的业引生现在的结果,现在的业又引生未来的结果,这样互相引生组成无穷的业海和无尽的生命之流。
    纵然人间有许多苦恼,可是世尊并不教人厌世,亦不主张悲观,因为佛陀观察到轮回有解脱的可能,因而苦恼也有穷尽的一天。他教人面对现实,分析苦恼的成因,探讨减除苦恼的方法,证知脱苦以后的境界,这样,未来世无限光明圆满的生命实在并不难得。解脱苦恼的方式有无数,简单而扼要的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诸佛教。此外的教法也应该遵守,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歧语,不贪,不嗔,不愚痴)、八正道(正见,正业,正精进,正思维,正命,正言,正念,正定)、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遵守世尊的教训,处处光明,时时安乐,事事减少烦恼,到生命最纯洁的时候,功德福慧圆满极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更伟大更庄严的事业。然而在当时因为印度缺乏文字记载的工具,所以上述的这些佛教道理都只靠佛陀的弟子用记忆的方式诵读纯熟,然后再互相传授,展转相传,不免错误。于是在佛陀入灭后的四个多月,大迦叶恐怕圣教流弊见多就举行佛经结集。结集的意思是集合大众诵出经教,诸相由大众研究审定,通过后再作为定本。
    当时集结的工作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举行,一切饮食用品等资具都有国王供给,结集的仪式极为隆重,参加的有五百位阿罗汉。首先结集戒律,由大迦叶做主席,提出问题,由优波利回答,说出佛陀制定戒律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对何人说的都清楚答复,得大众共同承认证明不错,然后齐声朗诵该条戒律一次定为佛制;其次结集经文,由阿难回答,经过情形和结集戒律时相同。结集内容颁布了,佛徒严谨地遵守,这是第一次结集。其后再经过三次的结集,佛教的经典、制度、议论等才都粲然大备。
    直到东汉明帝时阇摩滕与珠法阑两位比丘带着白马驮着佛像佛经来到中国。中国才开始有了佛经,并且在唐朝时候拒今约一千两百年佛法大为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6:42 | 只看该作者
涅槃

    在佛陀临入涅槃之前弟子们肯求他作最后一次启示,佛陀慈祥地答允了。他说:
    “弟子,我入涅槃以后你们要遵守戒律,守戒律的人而像穷人得到宝贝,黑暗得到光明,大家要安分知足,节制欲望。忠直是做人的根本,忍辱是处世的良方,不要贪图财力,不要占卜星相,也不要用异术妖言迷惑大众。学贵有恒,细小的河流它精进不懈乃能够流过高坡流过山头通到大海。弟子,你们要负起普度众生的责任!”
    二月十五日的午夜,佛陀安详地入涅槃了,他的肉体离开人世,灵性却无所不在。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他的嘉言一行是世人的模范,我们应该实践他的教理,发扬他的教说。
    伟大的佛陀,我们永远皈依您,愿佛光加被众生皆得安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6:30 | 只看该作者
悦其国的教化

    在佛陀晚年快八十岁的时候,佛陀从南方北上准备前往舍卫城,途中经过悦其国,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佛陀在悦其国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快要入涅槃,就召集众弟子在一起,叮嘱大家学道、遵守戒律。信徒在广场搭起一个帐蓬,作临时大讲堂,请佛陀开示。佛陀开示说:
    “首先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才是一个正式的佛教徒。皈依三宝后要严守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佛陀解释五戒,守五戒的人有五种功德,第一,所求的东西都能如愿;第二,净财越发增加;第三,得到众人爱戴恭敬;第四,有好的名誉;第五,死后投生人天。守五戒的人如果再多培植福德的种子,多念佛便容易学佛,渐趋涅槃。
    佛陀又为他们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道理,增加大家精进的信心。大家听完佛陀的开示以后都欢喜地回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6:17 | 只看该作者
为母说法

    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很早就过世了,她投生到天界,享受天福。
    佛陀为了救度自己生在天上的母亲,曾升上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天界的环境优美、享受舒适,是宿世善良有福报的人投生的地方,但是天界众生也要死亡,也要轮回。
    悉达多成佛后,就到天上为妈妈和天界的众生讲说道理,他教天人做善良的行为有十种。十善的内容是:
一,不杀生。不杀害生命。
二,不偷盗。不擅自拿取别人的东西。
三,不邪淫。不做过份淫乐的事情。
四,不妄语。不说谎话。
五,不两舌。不挑拨离间。
六,不恶口。不辱骂他人。
七,不歧语。不调笑戏谈。
八,不贪心。有廉洁的行为不贪慕非份的东西。
九,不嗔恚不怒恨他人。
十,不邪见。
    佛陀说有正确的见解,奉行十善的人才能投生天上,享受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5:48 | 只看该作者
看护病人

    佛陀住在祈园精舍的时候,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生病,独个在房间休息。初时有很多人来看他,后来就渐渐少了。
    佛陀来看病,替他推开窗子,让空气流通、阳光射入,拉好被褥,收拾杂乱的东西,替他洗净身体,照料他的饮食,然后对他讲养病的常识。
    僧人得到佛陀细心的看护,很是安慰,病就好了。佛陀对大众说:
    “犯病的人既痛苦又难过,需要同情和帮助,我们要安慰病人,看护病人。”
    佛陀再一次地以身作则,给大家上了一课。从此大家不分彼此、互相扶持,使僧团的生活更加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5:36 | 只看该作者
周利盘陀伽

    周利盘陀伽是一位比丘,他的记忆力很差,常常把经文忘记了,别人都没法教会他。佛陀安慰他,亲自教他学习,给他一把扫帚,一个扫箕,教他一面用扫帚扫地,一面念诵“扫除垃圾”这一句话,希望借实物配合学习加深他的印象。
    周利盘陀伽热心学习,大众被他的坚毅感动了,都齐声帮助他念。日子久了,他渐渐记得而且明白扫除垃圾的意义。他明白垃圾是没有用的东西,一定要将它除掉,内心的贪欲、嗔怒、愚痴、骄傲等也是不良分子,也要把它扫光,才能得到永久的快乐。他心灵豁然开朗,马上到佛陀那里感谢佛陀的指导。
    周利盘陀伽热心学习的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5:23 | 只看该作者
精进的阿奴律

    阿奴律是一个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读诵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奴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奴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奴律感动地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对大家说。
    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5:10 | 只看该作者
清洁夫人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随时、地、人物而不同,且逗机说教,无不契合每个众生的机宜。
    例如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夫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力,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
    “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洁的行为,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她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望他一眼,回答道:
    “这夫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
    这时,那夫人洗了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
    佛陀继续说:
    “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以改善呀。”
    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14:56 | 只看该作者
无争的生活

    阿奴律、拔提、阇毗都三人是堂兄弟,感情很好,出家后大家也在一起修道,三人相约共同依照佛陀的方法去做,出外受食最先回来的人取水吃东西,把剩余的食物收好,洗净手足,整理坐席,然后端身静坐,念佛念法念僧;以后回来的人照着做,沉默地工作,不搔扰人家。他们五天开一次会议,报告个人修道的心得,讨论问题、解决困难,大家利益均等、分工合作,过着宁静、合群、纯洁的生活。佛陀来看他们,赞美说:
“你们和平相处,一心一德,真好极了!”
    以后佛陀就叫那些欢喜争执的人学习阿奴律等人无争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5-12 13:52 , Processed in 0.0769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