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王崇芳之---“金钱没有香臭味”和“铜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0:2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ono odoron ne havas, sian devenon ne diras (z). 金钱没有香臭味,也不说明自身来历。
这是《世界语谚语集》中的一条在西方流传颇为广泛的谚语。要确切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就必须弄清它的来源。它源出于古罗马皇帝韦斯巴芗(Vespaziano,公元9-79)和儿子的对话。有一次,他的儿子责备他不该征收公共厕所税,于是他就把收来的第一批税款放到儿子鼻子下,问是否有臭味。儿子回答说:“没有”。他就说:“这些钱反正能用。”针对韦斯巴芗的这句话,古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尔(Juvenalo)写了一首十四行诗,其中有这样一句:“不管钱的来历如何,它的气味是好的。”后来人们就常引用这句话说明货币不带有它由来的痕迹,只要有钱就好,来源可以不必计较。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引用这句话。他写道:“货币没有臭味,无论它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钱这个东西,对于社会来说,没有它,就没有商业,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钱,就揭不开锅,就寸步难行,这是人人都有的切身感受。可是钱也是犯罪的根源,犯罪的手段,这也是人所共知的。钱作为犯罪的手段,最常见的莫如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汉语中有一个和西方的“金钱没有香臭味”的谚语思想相反的词——“铜臭”。它的来由,据说是在东汉时,一个名叫崔烈的人花了五百钱买了一个官职。有一天崔烈问儿子:“我做了官,别人有什么议论?”儿子便实话实说:“论者嫌其铜臭”。此事可见《后汉书·崔烈传》。那时钱币是铜制的,钱多了,就会发臭。后来,人们就常用“铜臭”一词来讽刺某些人的惟利是图的表现或只知钻钱眼的市侩气。这个词也收入了拙编《汉语世界语大词典》中:
【铜臭】 la malbonodoro de mono — profitemo: 满身~的商人 komercisto, kiu malbonodoras je mono; tre profitema komercisto
一个说“金钱没有香臭味”,一个说“铜臭”,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差异,不正是代表了金钱作用的两个方面,不正是表明了人们对待金钱的两种不同态度吗?


转自http://www.elerno.cn/bbs/dispbbs ... 783&page=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5-7 06:55 , Processed in 0.0647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